嘿咻嘿咻,正在努力加载......

统计
  • 文章总数:1916 篇
  • 评论总数:2380 条
  • 分类总数:9 个
  • 最后更新:一小时前

 

捂得住记者的嘴,捂不住公众的口

阅读预计需要 12 分钟
首页 资讯,社会,观点 正文

最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意外爆炸事件,直到当地公职人员驱逐了央视记者,凭借一己之力掀起舆论热潮……

事情的起因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现场黑烟弥漫,且有多名人员伤亡,得知消息的央视记者赶去现场采访调查,却被公职人员阻挠,就连现场的直播连线也被迫中断。

当地人员的这种行为阻碍了记者采访和新闻报道,引发相关新闻部门和公众的广泛不满,纷纷发文声援:

ltu1oktn.png

舆情发酵之后,当地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发文,对指挥不当进行反思,并对记者表达了歉意:

ltu1oqf8.png

一、捂嘴什么时候成了处理常态?

回顾这些年,可以发现记者采访调查被阻挡,甚至被打的事情其实屡见不鲜,甚至由于此类事情发生的实在太多,逐渐被大家“习以为常”了。

ltu1oync.png

一般来说,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出于稳定民心和事件性质的需要,有时需要对部分情况进行遮掩,这可以理解。但是正确的做法并非是拒绝媒体介入,而是与媒体配合,采取恰当方式,报道事件的积极乐观情况,给民众以信心,这方面可以参考疫情期间的建设性新闻。我们可以发现,这类建设性新闻致力于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实践,除了要坚持内容的客观真实外,也积极主动介入社会生活,要以解决问题为报道的导向。它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积极,其二是参与。

但是很明显,许多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矫枉过正,从稳定民心变成了遮蔽民心,从解决实际问题变成了制造舆情问题。不仅捂自己的嘴,也捂记者的嘴,以为捂住了嘴,就可以当做万事大吉,大家就可以继续无知的相安无事下去。

于是,在这种氛围下,当舆情事件发生时,当地媒体一言不发,大众要靠外地媒体的报道得知事件真相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殊不知,社会事件的处理从来都是堵不如疏,你越是想要掩饰,公众想要探索的欲望就越高。

这次的捂嘴对象进一步升级,已经不仅局限于地方媒体,而是央视记者——中国主流媒体的代表。众所周知,中国的主流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媒体的报道内容往往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是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阻挡主流媒体的采访无疑是在挑战主流价值观,加之之前舆论对于记者采访受阻的种种不满,这种作为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打开了社会情绪的阀门,大众对于记者屡次被剥夺采访权的忍耐已经达到顶点,引得舆论哗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捂不住的,终究会被反噬

毛主席曾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在意的真相是捂不住的,越是遮掩,就越是欲盖弥彰,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首先是谣言滋长。当记者的调查采访受阻,大众缺失了官方报道,而当地部门又没有及时做出可以服众的声明时,就会产生空窗期,这个空窗期就创造了谣言滋长的土壤。社会焦虑和恐慌就会在这时迅速蔓延,各种阴谋论和猜测不断涌现,而缺乏可靠信息源的大众就容易传播不准确或未经证实的信息,从而滋生谣言。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发达,特别是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使得谣言可以迅速传播到大量受众中,加剧了谣言的扩散和影响力。

其次,是公众的知情权被损害。公众的知情权是指公众对于事实和信息的知情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权利。唯有拥有知情权,公众知晓了与其利益相关的信息,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参与社会事务。而知情权得以保障的最重要两点就是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当记者的采访被阻,事件无法被报道,公众的眼睛被遮蔽,知情权自然就形同虚设。

而且,在后真相时代,情绪牢牢占据着公众的大部分神经,一旦出现极具煽动性的谣言,公众便很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成为所谓的“乌合之众”。

最后,是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取决于其在行政和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和诚信度,而阻挡记者调查采访显然违背了公信力原则。如果重大事件发生,则不仅是公信力受损,还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根据相对剥夺理论,社会动荡往往源于人们对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感。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资源相对于其他人处于劣势,并且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时,他们会感到不满和愤怒。如果这种不满情绪会积压并逐渐累积,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爆发性事件,如抗议、示威、暴力行为等。显然,舆情事件只是这类事件爆发的一个较为温和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记者的在场对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是不可或缺的。

三、希望记者和新闻都能得到尊重

面对这种现象,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首先,与新闻机构合作,不逃避报道。借用胡锡进的话:对非涉密且公众关心的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开展现场报道,这是新闻机构的权利,也是职责。各地政府应当在现场救援不受打扰的情况下为新闻报道提供便利,而不是干涉、制止。

其次,充分透明公开,尊重公众知情权。对新闻机构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行为的尊重,也是尊重公众知情权,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充分透明公开意味着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披露信息,确保公众能够了解到重要的决策、政策和行动。这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信任和猜疑。另一方面,透明公开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参与和监督。当公众了解到相关信息后,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向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从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衡和监督。此外,尊重公众知情权也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每个人都有权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社会和政治体系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理性、明智的决策,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

最后,在媒体领域,透明公开也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媒体应当勇于挖掘和报道真相,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出现偏颇和虚假报道,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信息权益。

如今,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人数在不断减少,留给记者的行动空间较之多年前在不断减少。这不仅仅是由于记者的薪资报酬低导致的出走,更是因为公众的不理解和现实的种种无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在如今互联网已经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专业记者的报道!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用专业视角的报道,传递给公众具有丰富社会价值的公共产品,这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最后引用南大一位老师的话:中国的城市飞速发展了几十年,各种隐患不断,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角色不同,未来应和主管部门一道,平时做好监督曝光隐患的工作,支持媒体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转载,观点不代表立场,文章出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687284436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作者信息

阿森纳大哥
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
TA的最新作品

为您推荐

    正在为您加载...

热门文章

最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