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典型就跟风,是一种吃过很多次亏的通病。
不知道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还记得大概十几年前在地方政府、国有媒体等机构掀起过轰轰烈烈的“两微一端”运动。
对,甭管你是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都要注册微博微信,搞客户端,大干快上进入新媒体时代。
理论上,这种做法有没有问题呢?没有。毕竟时代发展注定了靠过去那种报纸电话电视,已经无法匹配快节奏的信息狂潮。
这时候,如果能用更加便捷沟通的微信微博客户端,或许就能更好解决政务跟新闻报道需要,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哦对了后来一端变成了一抖(音),甚至还有快(手)B(站)强(国),恨不得除了知乎外,是个平台都要有账号。
但截至目前的结果来看,大干快上的结果就是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呈现出大量地方政府的新媒体账号几乎就是个摆设,砸了几百万上千万做的客户端(成本估计就几千)可能活粉还没我的活粉多。
唯独就是苦了相关的公职人员,每天忙不完的点赞和朋友圈砸各路文章,形式主义不堪重负。
所以,当消除形式主义的春风起,这两年已经有很多所谓官号停运了,因为傻子都看出来没用了,部分媒体也开始扭扭捏捏搞什么“优化”“精简”,把客户端能关就关。
至于说这些年砸出去的钱,那就是打了水漂,养肥了一大波来路不明的软件开发公司,等回过神来发现连人员工资都发不起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种大干快上的进程确实让一把手二把手们真的思维切换到互联网模式,也不算是白费功夫。
关键在于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嘴里新概念黑话说得贼溜,实际上连手机打字都不会,一边教育年轻人多上B站,一边自己抖音都不会点赞。
这就注定了所谓的学习借鉴又变成了形式主义,除了再苦一苦下面的人,没啥用。
再回到这个近期多地开始疯狂炒作DeepSeek概念的现象,真是跟“两微一端”如出一辙。
只要求形式,并不是真正懂行的人去以科学标准来检验“成效”,那么现在有多么轰轰烈烈,过阵子就有多么冷冷清清。
当然了,这里说的检验“成效”,可不是要求开多少场学习会议,写多少学习心得,再让材料狗熬夜报多少材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