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02 篇
  • 评论总数:2529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回想人民公社有感

本文阅读需要 5 分钟
首页 日常 正文

其实人民公社是很可惜的,因为人民公社其实真正从农民这里获得的很少。

政府从人民公社这里获得的所谓的交公粮。它的比重比改革开放以后还要少。从平均值来看,大概只有15%左右。这个比重并不算高。

但是问题是,人民公社自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福利性却成为了农民的巨大负担。这个福利包括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农村最低口粮制度(低保),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普及。这五个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耗费了农村大量的力量和财力,这其中有一些是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投入的,比如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购买。而其他的都是长效投入维持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被以公分的形式维持下来。所以真正可供农民通过劳动的多少而进行分配的(即按劳分配),就占了很少。这也是大家的印象里面,农村一直大锅饭的原因。这个大锅饭和农村人民公社最早的时候,那个比较盲目的大锅饭并不一样。

我之所以说可惜,是因为这些系统的维护,其实绝大部分的受益者就是农民本人。在新中国建立的前30年,中国农村的人口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5岁,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翻了一番。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网络功效卓著,到1976年,中国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史无前例的突破了780万人,农村教育的贡献极大。在中国农村,原本恶劣的种植环境已经变成了非常好的种植环境,因为整个这30年,毛主席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华大地上一共挖了300多万公里的水渠,八万多座水库和水电站,至于说平整土地,开垦荒地,科学种植,良种和农业机械的应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

以上这些其实真正享受的都是农民。只可惜这些都是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的,所以都谈不上按劳分配,最多就是按需分配。所以一方面他无法激起由于差异化所带来的农民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在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上,农民其实还保持着比较低的水平。按照周总理的话说,就是基本解决吃穿问题。也就是有吃有穿,但是吃不好穿不好。其实,就连改革的先锋小岗村,他们自己也承认年年吃救济,这也是农村低保系统的一个体现。

所以最终,这套不能够给农民带来幸福感(也就是不能让人感觉到我比别人幸福)的制度,最终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至于说这帮追求幸福的农民,除了极个别以外,剩下的,都会在80年代中后期农村五大系统全面瓦解之后,遭受到最黑暗的时光,一直到2003年以后,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矛盾最尖锐的问题(因为另外一个更加血泪且尖锐的下岗工人矛盾,被大量发展的民营企业消化了)。

有的时候真是感叹,中国人民为什么总是要被正反两个方面来教育。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