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叉地带,既有城市的先进理念,也有农村的落后习俗,这里的任何规则也介于正规和不正规之间。
当然,也包括工作,尤其是体制内的工作,县城的工作岗位大多只有编制,竞争不算激烈,套路却很多。
经常在网上看到,现在的公务员施行逢进必考制度,就算你是市长的儿子,想当公务员,也要通过公开的统一招考才行,真的是这样吗?
话不全对,至少在县城是可以走后门的。
通过走后门,可以让一个三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小李),不经过考试,三年时间轻轻松松成为副科级领导,你相信吗?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如果小李是领导的子女,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
如果走国考和省考道路,小李面对的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种级别的考试不存在作弊和暗箱操作的可能,很公平,但不学无术的小李根本没有心思去复习,很明显是考不上的。
于是他的县领导父亲李县给他制定了“曲线救国”的成长道路,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先获得一个事业编制。
县里每年都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引进计划,也就是事业编招聘,但这种招聘通常不会大肆宣传,设置的条件也很苛刻,完全可以依据专业、性别等限制条件,为小李量身打造一个专属岗位。
万一报名的人还是很多呢?毕竟现在工作很不好找。
请放一万个心,因为人才引进可以不搞笔试,只设置面试环节,评委都是县里各部门的领导,一般来自于纪委、组织部、人社局以及招录单位。
有一个当领导的父亲,打通这些关系是不难的,他们之间要么是老同学或者老同事,甚至可能是上下级。
“小伙子,你考上了!”
评委们是看着小李长大的,眼里满是恭喜。
在不经过考试选拔的情况下,小李成为了老家县城的引进人才,也获得了事业编制,但他的目标显然不止如此。
小李可能会去乡镇工作,或者主动要求去驻村,外行人一头雾水,不好好在县直单位呆着,干嘛到乡镇村里去吃苦呢?
别人是去吃苦,小李可不是,他的父亲是副县长,不管是在乡镇还是驻村,都不会被安排太重的工作,他会过的很舒服,唯一的遗憾就是条件差点。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期限已到,小李仍然是一名普通的事业编,怎么可能突然变成公务员,还是副科级领导呢?
别着急。
县里两年或者三年一次的比选考试公告也该出来了,要从乡镇事业站所、驻村工作队的事业编中(参加工作满三年)择优选拔一批人到乡镇担任副职,一般为副镇长。
和人才引进一样,比选也是不要笔试的,面试定输赢。
于是,三年前的情节再度重现。
“小伙子,你又考上了!”
评委们的神态也没有改变,大家都是老熟人了。
至此,三本毕业小李,在不经过任何考试的情况,只用三年就成为了副镇长,年限上是合规的,程序上是合法的,人家现在是光明正大的副科级领导了。
此时,他的高中同学小刘通过艰难的笔试、面试,终于顺利上岸成了一名乡镇公务员,小刘的笑容从再见小李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因为小刘还是小刘,小李已经是李镇了。
有人会感到疑惑,就算小李的父亲是李县,难道人才引进和比选考试整个环节的人都会买账吗?
绝大多数会的,因为方便人人,人人方便,谁都有需要方便的一天。
前面已经是说了,县城里的任何规则都是介于正规和不正规之间,或者说就是来回摇摆的。
怎么理解呢?
这里的规则,有时候是正规的,有时候是不正规的;对一部分人是正规的,对另一部分人是不正规的。
李镇便是这种规则之下的产物,他在县城里简直是如鱼得水。
我知道很多人看不惯“走后门”的人,我也看不惯,所以才会写下这么多字,李氏父子他们就像寄生在了体制上,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寄生是被默许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