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824 篇
  • 评论总数:287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3:43
辰语AI

两代键政人的传承与守望:我爹的一些键政思想

本文阅读需要 10 分钟
首页 随笔 正文

我爹的阶级成分:中农

我爹没有关于饥饿的回忆,据他本人描述,自己努力读书逃离第一产业,主要驱动力是干农活很无聊,且无意义。从他对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能看出来,他确实是吃饱了撑的。结婚时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甚至要超过人民公仆家庭出身的我妈(这里顺便吹一波我姥爷,这是真人民公仆,因为家境贫寒,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他也是农民。)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毛主席

我爹的原话:毛主席就是神。他认为四渡赤水属于神迹的范畴,超越了人类智慧的极限。

他瞻仰过毛主席遗容这件事,从我上小学给我讲到我上大学。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我爹是一个毛粉,但政治光谱上并不是毛左。这点下文还会有所体现。

最喜欢的影视人物:祁同伟

我爹认为,很多转发祁同伟语录的都只是小孩跟风,只有经历过分配时代的人,才能真正共情祁同伟。因为他本人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村里了,分配到的那个村,条件还不如他老家的那个村,但还是比祁同伟那个村好一点的,起码没人制毒。

我爹十分反对年轻人对上世纪的过度美化,他认为时代红利的主要享有者有两类,一类是比他更老的大学生,他高考时扩招已经初现苗头,大学生已经不算天之骄子了,想享有无条件的学历红利还要再早几年(大概胡锡进那个岁数),很多和他同龄的大学生因为时代局限性,混得不如扩招之后的校友,只是混得差的人在网上没哔可装,被混得好的人代表了。另一类是08-18毕业的大学生,吃到了入市、大基建、去库存的红利,即使扩招了,扩招之后就业质量甚至要超过扩招之前。

他认为零零后只是比这两类人惨,相对他们那代人还是好的。现在一本以下的本科生,放在他们那个年代大专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大专,如果家里没有门路,一样会被分配到村里。想不被分配到村里,要么学历极高且不能得罪梁璐,要么就家里有门路。

同时承认当时的名校学生确实红利极大,认为如果在上世纪考上中国政法这个级别的学校,混得不可能差。当时的中国政法等于现在的什么,没法折算。但他自己没考上过,也只是猜测,评论区如果有网友父母是中国政法毕业的,欢迎说一下真实情况。

最主要的键政思想:真伟大啊哈耶克

我爹上学期间爱好阅读,涉猎广泛,很多最近翻红的键政人物,如波波、皮大帅等,在我出生之前,他就有一定了解。我爹的键政功底集中体现在,他根本不知道有哈耶克这个人,但自己悟出了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自由市场、“早该放放了”等键政思想。我的自由童年,有哈耶克一份功劳。我爹甚至觉得我自我管理意识过强,鬼火少年盲流子才是小男孩该有的形态,很疑惑我喜欢自己给自己创设奇怪的规矩,到底谁把我教成这样的。

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两拳出击,反帝反修

我爹认为,美国不会放过中国,但毛子也不是什么好鸟。我爹最喜欢的毛子,是戈尔巴乔夫,因为离苏联比较近,当时中苏关系不好,我老家实质意义上的对外开放,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戈尔巴乔夫以一己之力瓦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大北部边患,功比卫霍,改开的春风才吹到我家。

我爹属于亲尼派,认为不应该歧视尼格,他们天生就这样,而且中国人和尼格八竿子打不着,很难get网上的尼格地狱笑话。但他非常讨厌犹太人,即使八竿子打不着,也支持加大地狱程度。

报志愿观念:专业远远大于大学

我爹十分推崇张雪峰,认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如果有一个张雪峰那样的人,无数农村大学生的命运会大有不同,当时村里的小孩根本不懂报志愿,全是盲猜。同样是盲猜,高考比他低很多,但专业猜的好的人,混得都比他好,这一点没有例外。

但我爹对专业的理解似乎存在误差,他认为最强的专业是临床,最垃圾的专业是师范。文理皆下品,唯有工科高,我姐和我弟的志愿填报,他都参与了,具体起了多大作用我不知道,但他俩一个报了传统材料,一个报了传桶土木。

择业观念:哈耶克,又不完全哈耶克,如哈耶克

公黑,山河四省少见的反考公急先锋,认为月入1500的律师>月入15000的公务员,前者存在年入150w的期待可能性,后者一眼望到头。但也接受不了新型就业形态,认为脱口秀、自媒体和教培“不是工作”,排斥灵活就业,月入30000自媒体博主<月入3000公务员。

神兔坐标轴:最难评的一集,暴露了传奇塔学王mhyyyy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我很难给我爹的忠臣反贼程度来打分。

我爹的很多言论,放到B站都是能被小粉红冲几百楼的程度,肯定会被鉴定为神神。但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思想和行为,都极其符合国家整体利益。我每次对一座城市表达好感,他就会研究当地的房地产,计算多久能买房,这一点比兔还兔。

他认为现在年轻人的很多不满,在他眼里都不是什么大事,坚定不移地认为现在就是比以前好。

他觉得上世纪最大的恶,就是农村大学生好不容易通过基因抽卡和个人努力,克服恶劣的经济文教环境考了个大学,又被分配回村里了,如果你和村长的儿子同一年高考,还容易被村长的儿子冒名顶替。现在很难找到能对标这件事的社会问题。当年出现过村里的女大学生为了留在城里,委身城里残疾光棍的案例。仅“逢进必考”这一条,足够证明社会的进步性。他认为哈耶克无形的大手可能会让你失业,但起码你有的选。被有形大手锁死在村里的痛,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