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盈白去了人生第一趟香港,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对香港和内地的异同也比较敏感,感觉一切都比较新鲜,趁记忆还热乎赶紧记录一二,谈谈自己实地接触香港后的初次感受。
因为这次在香港活动的范围不大,主要集中在油尖旺区和维多利亚港一带,所以全文内容仅是个人见闻,难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大家自行辨析。
01高铁抵港后再办理出入境手续
我是坐高铁进入香港的,高铁从深圳北站经过约14分钟就到了香港西九龙站,完成了物理意义上的出入境——程序上的真正出入境手续此时还没办理。
可能为了方便出入境管理,高铁在香港只有一个站(西九龙站),一开始以为统一办理一次出入境手续就行,实际上是先通过中国边检办理大陆出境手续,再通过香港入境处办理香港入境手续,两个手续都只需用到港澳通行证即可——无须身份证。
需要经过两个关卡,但行李只检查了一遍。
去的时候是中午,人比较多,花了差不多1小时才过关,过了关我们使用身份证便可以出地铁闸口,正式抵港了。
回的时候可能因为比较早,是上午九时过的关,也是在西九龙站,当时没多少人,所以过两个关卡才花了20分钟不到。
回程之所以更快,除了上面的原因,个人感觉,也和从内地到香港的过关比较严,对通行证会检查比较久,耗时较长,而从香港回内地时过关比较便捷,耗时较短有关。其中在前往香港时,香港入关处的检查较之中国边检似乎又更加严一点,耗时明显更长——不知道是否因为我是内地人的缘故。
此外,当天我遇到的中国边检工作人员都比较年轻,大部分是年轻人,而香港入境处的窗口人员不少是上了一定年纪的阿姨,听她们办证时和同事闲聊的内容,有的似乎已经当奶奶了 。
02物价没有想象中的贵
小时候忘了听谁说的,香港云吞面要八九十元一碗,而当时家乡城市的云吞面普遍才六七元一碗,物价竟有10倍以上,于是一直以为香港的物价高得可怕。
后来随着内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收入与物价也逐渐赶了上来,像小时候的肯德基、麦当劳简直是奢侈品一般的价格,而现在不少本地门店也要差不多的价格了,肯德基、麦当劳不再像以前那样吃着肉痛了。
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刻板而执拗的印象,在这趟香港行之前,我依然觉得香港物价很贵,起码还有5倍以上差距——你看,香港的房价多高啊。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香港之行的实地接触,才发现香港的物价贵,但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应该是在沿海一般城市的1.5至2.5倍之间——不包括房价。
前面已经提到,这次游玩住宿在油尖旺区和维多利亚港一带,这些区域物价起码在香港平均水平线以上吧,所以我对物价差距的感受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住在弥敦道边上的一座酒店,约900港元,不含早餐,如果加早餐要另加95港元——总共按1000港元算的话,按照人民币:港币=1:1.1的汇率,相当打了个九折,约900元人民币。
酒店房间环境不错,空间虽然不大,但也没让人感觉到逼仄,免费提供冷藏的罐装汽水,如七仔、百事等,还有四听矿泉水,没错,这个酒店的矿泉水是用更高一点的易拉罐装的,看起来非常像啤酒,一开始我找了半天都没发现是矿泉水。
而且香港的插座跟内地不同,不能直接插我们日常用的插头,如手机充电器的插头,需要另外买一个转换的物件,我懒得买——关键也不便宜——发现房间有一些usb接口,如闹钟背后、书台插座等地方,虽然充电比较慢,但总算能够对付过去。
在内地沿海的地级市市区,一些酒店稍微不错的房间也要400+(含早),如此粗略对比,香港的酒店为内地的两倍多。
在紫荆广场附近的商业广场一家奶茶店买了一杯店内比较贵的奶茶,35港币(约31.5人民币),内地喜茶之类的奶茶店一杯奶茶动辄也要15元以上,两者物价差距也是两倍多点。
在酒店附件我还见到了一家蜜雪冰城,里面最便宜的奶茶是13港币(约11.7人民币),内地蜜雪冰城最便宜的应该是5元左右,两者差距也是两倍多点。
后面走街窜巷,在当地一家看起来招牌比较久远的叉烧店内吃了碗云吞面,36港币(约32.4人民币),店里很多香港本地人光顾,生活气息浓郁,内地现在的云吞面一般也要10元到15元,两者物价也是2-3倍。
不知道是小时候所听说的香港高物价信息有误,还是真的近些年来内地和香港联系日益密切,电力、水资源、菜篮子、肉档子等供应充足,香港离港到内地也日益便捷,帮着将香港的高物价相对平抑了下来,反正香港的物价没有想象中的贵——当然,香港的房价不在讨论之列。
除了房价,香港的工资待遇确实也高,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保安月薪1.8w港币(1.62w人民币),不知道这个待遇在保安中处于什么水平,便暂且算它作平均水平吧,内地保安的待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物业聘用上年纪的阿伯作保安,甚至3000元便可,有些物业聘用的是年轻保安,工资显然更高,按地级市市区的年轻保安粗略估算,应该要5000元左右吧,两者差距约3倍左右——可能略高于物价差距倍数。
03香港环境新旧先不论,卫生确实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油尖旺地区比较繁荣、游客比较多,要注重形象,还是香港整体素质本身就高,又或是香港清洁机制特别完善、清洁工人特别给力,又或者其他原因,反正到处游逛接触到的环境卫生都做得很好。
不说海港城、紫荆广场等比较繁荣高端的维多利亚港这一带,连庙街夜市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宵夜场所的卫生也很干净,即便环境看起来挺旧的,有的地方甚至感觉到有些残破了,而且由于做夜市,难免会有油烟痕迹,然而夜市整体上依然给人很干爽、干净的感觉,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真的不错,搭了几次轮渡,海风吹拂得甚舒服,很清爽,没什么咸湿气息,海水肉眼看着挺干净的,看得出对于海水的保护香港是有一套健全的体制和不错的执行力。
此外,在一些场景我特意用普通话和对方交流,并没有感受到被人身歧视,看来人文环境也没有之前一些网上言论说的那么不堪。
04香港的出租车
香港依然以油车为主,驾驶位在右侧,即便看到电车,也多是特斯拉。
香港没有滴滴打车等软件,主要是传统出租车,所以出行不是打滴滴,而是打的士,听的士师傅说一张的士牌照要几百万——可见其利益池之深。
的士主要有两种款式,看起来都比较老款了,其中尤为老款的跟我们小时候以前看香港警匪片里的的士差不多,如下图。
一辆的士一般有两个师傅,分为日班师傅和夜班师傅,日班是早上五六点到晚上五六点,夜班则反之。
在港期间打了几次的士,总的来说,感觉日班师傅比较燥,有时会埋怨在那么堵的地方只是接了个短途客——短途客又多是外地游客——似乎很亏。
夜班师傅相对更平和点,原本以为香港的夜晚应该更加车水马龙,但似乎刚好相反,所搭的士在夜间一路畅通。
于是将心中疑问说与夜班师傅,师傅是一位颇为健谈的阿叔,一路唠嗑,为我们释疑解惑。
原来现在香港去深圳很方便,深圳的物价相对香港来说又便宜不少,像唱K呀、吃饭呀,于是晚上都跑去深圳那边消费了,因此香港的夜经济反而一般般,自然就不塞车了,有些夜班司机有时见到没啥客人,可能早早就收工休息了,不会真的开到早上五六点才交班。
我们问,那日班师傅应该赚多不少钱吧。
阿叔话未必,日间一般比较塞车,很多时间都浪费在堵车路上了,所以日班好还是夜班好没有绝对高下的说法。
现在回头想想,也难怪日班师傅比较燥,明明日间有不少单可接,却总是被塞在路上,感觉钱就这么随着堵车时间流逝走了,自然难免焦虑。
05街上很多拖手仔的一对对情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末,在香港大街小巷游逛的时候看到很多一对对的情侣,他们都亲密地拖着手仔,从年轻的靓仔靓女到中年夫妇,不同年龄的情侣(夫妻)都有。
感觉在香港两性之间的结合应该还是蛮和谐的,平时在内地城市也有拖手仔的情侣,但明显不如香港这边的数量及普遍性,不知道是内地单身男女太多,还是内地的情侣羞于大庭广众下拖手仔?
现在大龄青年相亲话题始终有市场,吐槽婚恋的话题也始终有热度,像江西彩礼等。
但很少听闻香港两性单身男女这方面的话题,不知道偌大香港有多少单身适龄男性和女性,在香港结婚是否需要彩礼,如需,水平如何。
以后有机会再留意这方面信息。
06支付问题
在香港,大家肯定使港纸,所有商品都是港币标价。
那内地过去的我们要不要换些港币?
其实也不用,因为商家在规范收款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将港币价格折算为人民币进行支付。
这个折算是由系统进行的,收款者(本地商家)和付款者(游客)都没有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例如,一杯奶茶35港币,商家在他的收款机上输入35港币,我正常亮出自己的微信付款码或者支付宝付款码,商家用机器扫一下我的支付码,于是他入账35港币,我这边显示按实时汇率支付了31.5元人民币,你收你的港币,我给我的人民币,相当方便。
但有些商家没那么规范,没有这种自动转换的收款机器,又懒得和你算汇率,可又不拒绝做你生意,这种时候他们就按1:1汇率收你人民币了,如奶茶35港币,你可以正常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但要给35人民币,无形中游客就多给了一成费用。
如果是短途游玩,这种汇率成本也勉强可以接受,而且我发现很多商家都配备了规范的收款机器,直接收人民币的主要是的士师傅,打了四五次的士,只有一位年轻师傅是规范自动转换汇率收钱的。
要区分对方规范不规范也不难,如果是你扫商家的收款码给钱则大多数要承受1:1汇率的损失,如果是对方扫你的支付码,则一般是规范自动转换汇率的。
07其他若干小事
香港人行道绿灯会响起越来越急促的声音,让人不自觉地情绪就紧张起来,加快步伐,大城市的快节奏简直体现在方方面面。
游逛的时候发现不少街跑的人,但香港寸土寸金,街道并不宽阔,所以跑的时候老是要躲闪人,我虽然是被人躲闪的一方,但依旧觉得这种街跑节奏应该不舒畅——对于习惯了在公园跑步的我来说。
油尖旺区的建筑密度大,因此不用走多远就能遇到很多值得游逛的地方,小红书等app上有不少攻略路线,我随便选了一条,发现一路上很多东西看,而全程才4.4公里,因此香港确实挺适合city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