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我们这边的说法,其实应该指的是佛教中的盂兰盆节和道教中的中元节。传说这天鬼门关大开,阴间的鬼来阳间与家人团聚。所以小时候在我心中,七月半是隆重过春节的。
记得每到这天,外婆会早早地起床,带我和表姐去菜市场买菜和买早餐,这可不是一般的买早餐;看早餐摊上,油锅里炸得一起一伏的油条、麻球,蒸锅里热气腾腾的肉包、菜包、葱卷、银丝卷、白面馒头、玉米馒头、发糕,以及烤炉里的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芝麻糖烧饼、葱油烧饼……往常我们最多只能选两种买来当早餐吃。一年里只有这一天,外婆会对早餐摊主们说:"都来一份!"然后拎着买好的菜和宛如过年般的我们回家。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这天不能吃米粉。但是回去宠幸每一种早餐的快乐冲淡了这个遗憾。
回家后,不管我们有多着急吃,外婆都会先请出几副黑白的遗照(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外公还有太婆太公),挂在客厅中央,点上香,摆上蜡烛,把桌子也挪过去,所有的早点都在盘子里依次摆好,然后拿几个碗,每个碗中间放上一个馒头,插一双筷子,再拿出白酒杯斟上酒,嘴里念念有词,大概就是“出来吃饭吧”“多吃点”之类的。而我站在一旁只着急这些“人”什么时候能吃完轮到我,油条和烧饼凉了就不好吃了。
其实每次好不容易吃到,只会觉得东西又冷,又混杂着香灰的味道,难以下咽,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继续期待第二年的七月半。大概站在早餐摊前对着每样东西说都来一份的快乐太强烈。而姐姐则没那么期待
姐姐比我大四岁,我还处在不知道什么是鬼的年纪,她已经熟读很多鬼故事,并成功把自己吓着(胆子又小又喜欢看)。后来每到七月半她都会用一个红色的小袋子装满米,再往里面放一块玉,晚上睡觉的时候握在手心,告诉我这样鬼就不敢近身。我:哈哈哈大笑,表示我国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路线,没有鬼!其实那时候既不懂马克思,也不懂唯物主义,只觉得唯物主义=没有鬼,唯心主义=有鬼,一种朴素的理解方式。
七月半这一顿的中午大概是吃不下的,因为往往离早饭时间太近,而且能吃的东西都有一股香灰味,实在倒胃口。但我很喜欢吃饭前在地上斟酒这个环节,让我想起武侠剧。但每回我想跑去斟酒时都会被大人拦下。
对了中间还混杂着上香环节,基本礼仪是:第一,从外面刚回来的人第一件事就是上香;第二,每顿饭之前要上香。当时痴迷天龙八部的我认为这就像丐帮帮主的葬礼一样,非常好玩,没事就跑去上香,以至于这段记忆比较混乱,闹哄哄的。
中午之后可太热闹了,因为下午大家陆陆续续都携带着他们买的纸钱和各种纸扎的衣服、小人来了。在餐厅里堆得像一座小山,预备晚上的时候烧。我们非常需要这些纸钱玩小卖部的游戏。
悄悄去偷一叠纸钱,藏在怀里,路过聊得正起兴没工夫理我们的大人,抵达姐姐的房间,悄悄把门掩上……就可以玩起来了!
姐姐会指挥我和表哥一起用棉被和板凳划分出一块小卖部内部的区域,然后再摆上她的书、本子、笔、橡皮擦、文具盒……小卖部就开张了。关于开张仪式我们就要争论很久。
我(举手):“我放鞭炮!”
姐姐:“你太矮了。”
哥哥:“那我!”
我:“我我我我!我保证我会放得很好的!”
姐姐:“好吧,你(指我哥)拿鞭炮,你(指我)来放。”
我(因为拿到这个角色欣喜若狂,开始拙略的无实物表演):“123放!啊啊啊啊——”(被自己假象中的鞭炮吓到,尖叫地以最快速度跑到墙角躲起来)
姐姐:重来!放鞭炮的太潦草了,还点燃人就跑开了。你的手要停留一下(把我捉出来),你怕什么啊,这又不是真的。
第二遍,我:点火,放炮,完毕
姐姐:你怎么不叫了?
我:你说这不是真的鞭炮啊
姐姐:那你要当它是真的啊,不然我们小卖部怎么开张?!(严厉)
我:好吧……然后第三遍,又被想象中的鞭炮吓到。
姐姐:点火还是太快,重来!
哥哥:喂,我手都要举痛了
……
注重形式主义主义的结果就是,还没玩到买卖东西,大人就把我们叫出去吃饭了。
今天就是七月半了 千万不要夜间出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