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96 篇
  • 评论总数:2649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小时前

重读孔乙己——致不肯脱下长衫的你我

本文阅读需要 13 分钟
首页 日常 正文

如果我们只是把孔乙己理解成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那未免把他推的太远了。

1、

孔乙己是谁?

是鲁迅笔下的人物,来自于鲁迅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孔乙己》。

可为什么是《孔乙己》?

为什么被傅斯年狂夸赞的作品《狂人日记》不是呢?

鲁迅自己是从文学的角度考虑的——

如果你的表达太满,像是这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看上去确实很有思想上的冲击力。

但是呢,鲁迅认为,它的表达太直白太满了,这样留给人回味的余地就不多了。

而《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回味的作品——

它用短短两千五百个字,勾勒出了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的三个世界:

逐利的掌柜——金钱世界。

麻木的短衣帮——劳动世界。

神秘的长衫主顾——权力世界。

它太丰富了!

它让现代的我,在一股“让现代的孔乙己们脱下长衫”的言论下,仿佛重新回到了看见小说末尾、的确已经穿不了长衫的、用手拖着断腿走路的孔乙己时那深入骨髓的孤独与难过。

2、

回到孔乙己,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乙己》的开头就已将三个世界勾勒成熟——

柜台外的世界,是“短衣帮”站着喝酒的地方,属于劳动阶层。

柜台内的世界,掌柜的在这里温酒卖酒,我们姑且称之为资本家。

而隔壁房间,是用来招待长衫主顾的,他们不仅会要酒,还会要菜,坐下来慢慢喝,这是权贵的世界。

但孔乙己穿着长衫,却不能去到隔壁的房间里,而是和短衣帮一起站着喝酒,那他属于哪个世界呢?

3、

答案是——他哪个世界也不属于。

鲁镇酒馆里,长衫代表着有文化,长衫主顾可以去到隔壁房间,掌柜的会奉上最好的招待,就像资本家讨好权贵。

而短衣帮们尊重长衫主顾。

不过,与其说他们尊重的是长衫所代表的文化,不如说他们尊重或者敬畏的,是权势。

长衫主顾的文化是和权势、金钱结合在一起的。

仿佛只有和权势、金钱相结合的文化,才有了神圣的性质,才会被人尊重、崇拜、敬畏。

因为抛除了权势和金钱,只剩了文化——

就是穿长衫的孔乙己,实际上是并不受人尊重的。

4、

就像一个无钱无势的人,Ta说的金句有人会听吗?

而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似乎说的每一句话都极有道理。

想起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探讨年轻人要不要追求奢侈品,大佬坦言道:我穿什么取决于我是谁,我有时候会穿A货,他们也认为是真的……

而并不功成名就的年轻人,哪怕穿真的,也被怀疑是假的,哪怕确定了是真的,也会被说打肿脸充胖子。

而文化,就像这件衣服。

如果你有权势金钱背书,那么这文化简直闪闪发光,就像长衫主顾。

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长衫主顾?

更多的是孔乙己。

5、

旁人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那“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我不觉想起家人的价值观,如果我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金钱多,或者考公(有权势),那我的书就算白读了。

文化,是要有用处的。

而孔乙己的文化有什么用处呢?

有权有势的长衫顾客是中了举的,瞧不上孔乙己。

掌柜的经营商业活动,有自己的技能,包括在酒里掺水,不需要什么文化帮助。

而短衣帮作为做工的,根本不需要文化,而且因为孔乙己“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空有一身文化,所以瞧不上他。

孔乙己的文化,似乎只剩下了——

“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6、

直到现在,我的家人还是致力于让我的文化“有用处”起来。

在宝宝断奶、宝宝上幼儿园的节点,我就被密集地建议着“去工作”。

而平时里的建议也并不停歇——

总之,如果我的文化没有借着工作,与金钱或者权势绑定在一起,那么我就白学了,父母白供我了,我“空有一身文化”,似乎也只剩下行文里的“之乎者也”了。

是的,我不像孔乙己,我有些话直接选择不说。

我也许会不经意地与父母分享“极简”,但我不会说我在看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不会说我被他人对孔乙己的深度共情和解读震撼了……

因为我知道这些“之乎者也”说出来,别人只会“半懂不懂”,也许在外人那里还会“带来快活的空气”,在父母那里只会让Ta们更焦虑我的文化怎么不用在正道上(金钱、权力)。

7、

我们有些话是无法与人言说的。

就像李安电影里的王佳芝——

“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

“只有性爱是真实的,可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不可说。

“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废墟里……”

如果我们非要将不可说的真实说出去,会怎么样?

就像契诃夫的《吻》。

士兵在舞会上迷了路,“走到一个漆黑的房间,门有一条缝,门外有隐隐约约的、忧郁的玛祖卡舞曲的声音,窗子敞开,有白杨、紫丁香和玫瑰的气味。”

然后,“他意外地听见匆匆的脚步声、连衣裙的沙沙声,一个女人低声说“你终于来了”,然后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脸颊上留下一个吻。但很快,那个女人意识到自己认错人了,匆匆忙忙跑了出去。”

而“就是这个吻,深深地烙印在了这个士兵的脸上、心里,他觉得一件不同寻常的好事发生在他的生命里。”

他不停回味这个吻,接连几天都晕晕乎乎的……

终于,他在一次晚宴上向其他人讲了这个故事。

士兵详详细细地说着亲吻这件事,但是过了一会儿,他沉默了。

契诃夫这样写道,“原来这件事只要这么短的工夫就讲完了,他原以为会讲到第二天早上呢”。

鲁迅也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士兵为什么沉默?

因为“那个时刻空气的潮湿、隐约的音乐、丁香花的味道、那个女人温柔的胳膊、女人的吻在士兵的脸上留下的潮湿的触感,以及在那个自卑和敏感的灵魂上留下的永恒的印记”——这是独属于某一个人的情感。

我们的悲伤、空虚、孤独,我们的爱,我们很多私密的情绪都无法与人言说。
我们硬把它说出来,就会在说出口的那一刻,顿觉索然无味。

有些感受,有些情感,是无法通过言语传递的,你硬要传——

士兵记忆里惊心动魄的吻只会变成一个略显可笑的故事。

8、

而这,就是我不肯脱下长衫的原因。

孔乙己的“之乎者也”,在小说里召来了嘲笑。

但小说外,无数国人看到他,看见他“之乎者也”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看到他的愤懑和不甘——

我初次读b站上智能路障对孔乙己的解读,看到——孔乙己独独偷书的行为,就像一些现实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商业社会很讲信用,在生活里也是个正常人,却常常用自己的头去触碰权力的铁壁——简直大受震撼。

我也许做不到用自己的头去触碰权力的铁壁,但我想保留这份震撼的觉知。

我也许不会与人言说我在这一刻微妙的触动,但我要用我的“长衫”去打开时间的褶皱,去将这一刻定格。

有些不可传递的情感,文字可以传递。

有些留不住的瞬间,就在笔下永恒。

9、小结

穿着长衫,我们抬起头看世界,世界似乎更清晰了。

起码在一天过后,或者一年到头,或者一生结束之时,我们想起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生活从来不是麻木的、NPC感的。

我们的时间稠密而丰富。

它有着明明只是一眼的震撼却持续心底,然后不断延长,将物理意义上的时间都衬托成虚无的某个午后。

一眼万年,这是长衫的魔法,是现代孔乙己们的时间美学。

致同样不肯脱下长衫的你。

共勉。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