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一条名为#闻会军 一个亿#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最终收割了1.3亿点击量,随后话题的源发用户却表示这是一条谣言——“视频我在朋友圈看见的 不知道真假”,自己只是在“玩梗”。
就在同一天, 公安部发文《严厉打击网红大V造谣传谣等乱象》,针对一些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仍然不到位,造成了网络谣言的大范围传播的情况,公安机关将立足综合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研究采取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压实平台责任。
公安部的表态是中央严管网络有害信息,重塑中国社会信心的最新部署。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展开整治网络戾气专项活动,剑指7种乱象。12月15日,国安部发文《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直斥“一些别有用心者”恶意编造经济领域的虚假叙事,以扰乱市场预期和秩序,阻断我国经济向好势头。
一系列组合拳显示,网络谣言以及由其发酵传播的极端情绪,已经成为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毒瘤。然而,对谣言从而来,为何而来,向何而去,有何危害,一般人并无清晰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以微博热搜上周(12月15日至22日)的部分问题微博,拆解网络谣言传播的奥秘。一个必须重视的事实是,渲染贫富差距、性别对立、地域歧视和年轻人焦灼无望等主题的“丧谣言”,跃升为目前网络谣言的主流。这些谣言直接摧毁年轻一代对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预期,危害可能还刚刚展现。
难以乐观的是,这些谣言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已形成常规化、产业化。
请微博爱惜中国年轻人
上周,微博共推送了3132条热搜,极易传播“无头谣言”的无主持人热搜话题过半,经筛选发现明显存在社会不良导向、不实信息扩散的问题热搜31条,流量普遍较高。
这是我们观察微博热搜一个多月来,比例最低的一次,或许因为微博热搜正在改善运营。跟上几周类似,上周的问题热搜所存在的问题,几乎全部在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列举的“戾气整治“的项目内,这也说明问题热搜的背后,是流量江湖积习难改的病灶。
上周,“煽动极端情绪(刻意渲染消极负面、焦虑怨愤情绪)”的热搜有15条,占问题热搜总数的48.4%。这15条中,就业焦虑、失业焦虑、焦虑的父母“压榨”和“卷”孩子还是主要话题。上一周,微博热搜又现几年来的月经贴——“月薪XX,够花吗/买不起XXX”。
凡是夸大年轻人生存压力,怂恿他们摆烂躺平的话题,每次都可以收获一大堆流量。年轻人的励志故事,在热搜上普遍会遭遇质疑和嘲讽。
上周的问题热搜中,“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包括性别对立、阶级对立)的有12条,占比38.7%,其中9条聚焦男女对立和婚育困境,其他主要就在煽惑南北对立上。
首当其冲的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12月18日,这家游乐园因为无法接待超限客流,而给慕名而来的一小部分游客道歉退票。这激起了全网对南方游客的谩骂。
其中,有人贴出一张截图,指责南方游客到东北旅游,穿的羽绒服不摘吊牌,游玩结束再退给商家。事实上,截图来自11月份一并未去过冰雪大世界的博主,并且其本人也澄清了吊牌问题。但在其视频被嫁接入退票事件后,激起南北大骂战。
紧跟着,或许是食髓知味,微博热搜又推出 #电商收到退货穿黑磨损的雪地靴#,继续为地域黑骂战拱火,登顶热搜榜首位,阅读量高达1.8亿。
基于地域的互相对立和敌视,是族群分裂的一大特征。恶意的 “地域梗”盛行,绝非普通的玩笑,而是在玩火。暴戾情绪就像岩浆,会一直在地底下翻滚蓄势,等待有一天破土而出。
除了年轻人很焦灼,年轻人很愤怒外,年轻人没希望,也是网络戾气的一大主题。上周,问题热搜中,“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或误导性信息有3条,占比9.7%。
这3条为#明星日薪 网红时薪# 、 #闻会军 一个亿#、#董宇辉错失20亿了吗#,这3个极力夸大贫富悬殊、煽动仇富的词条,来源全是无名博主的一条视频或段子,预热后即被推上热搜,收割亿级流量。
被中央网信办严打的“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在上周问题微博中也有1条——#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癫厂#。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微博热搜多次以“发癫”“发疯”来形容中国年轻人。
娱乐营销是重灾区,处处是癫公、癫婆、癫剧,而上班则是要发疯发癫的。精神不正常,在微博热搜里不是病症,而是一种时尚。这个梗,成年人拿来自嘲还可以理解,如果被未成年人当成口头禅,对价值观的负面塑造可想而知。
相反,不疯不癫、努力工作工作的年轻人,在微博热搜上被恶毒嘲讽:
这玩梗是不是玩得有点过了?根据公开数据,微博日活用户超2.8亿, 90后和00后为主体占用户总量的80%。他们在微博热搜上的形象,以及微博热搜对他们的引导,就只能是“癫”和“赎身”吗?
流量是自媒体平台生存的根本,追求流量不是原罪。但是一味用“丧”、“污”和“躺平”等消极极端情绪,来迎合部分迷茫疲惫的年轻人,这不仅不符合中国现实,更会指向一个糟糕的未来。
在微博被有关部门的多次约谈中,都被告知要反思流量思维,履行平台责任,但在微博尤其热搜日常的运营中,在编辑部的KPI考核中,这些指导思想有无落实形成为常态化的制度,外界一直不得而知。但如果流量考核大制度不改,板子就不能只打小编。
炒作贫富悬殊,激化矛盾情绪
在微博热搜里,虽然年轻人考学难、考研难、考公难,又难赚钱,但同时又有很多人正在发横财。
上周,微博热搜推送#明星日薪 网红时薪#的词条。网红小杨哥自称有商家请他玩15个小时游戏,酬劳2800万元,有娱乐营销号由此推算出其时薪为186万元,然后就造了一条热搜。
经济学中的时薪,要看一个人长期稳定的薪酬收入,而不是短时间内的酬劳。营销号的算法只是更方便吸引眼球而已。再说小杨哥的说法也属于孤证,目前并无旁证。
哪怕只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微博编辑也不会看不出此事的蹊跷,但他们还是给推上了热搜,即使该词条并没有主持人。请问微博官方,这能用疏忽来解释吗?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董宇辉错失了20亿吗#上。这个上了热搜第5的词条同样没有主持人。
董宇辉20亿的说法从何而来呢?追根溯源,是拥有47万粉丝的情感博主“杜婉冬”,凭空帮董宇辉算出,认为他“可以要到20亿”,因为思谋不周而错失了。
只能说,情感博主敢算账,微博编辑真敢推。这个词条爆火时,东方甄选的舆情已近尾声,但“董宇辉”与“20亿”强捆绑,马上高升为热搜榜第5。
半个多月来,董宇辉的事一共上了222条热搜,斩获173亿流量。显然,这个数据并不能让微博编辑满意了,于是便又有了“董宇辉错失20亿”。
估计董宇辉见了都要服。
董宇辉还是顶流,无论赚还是错失20亿,都还不是太让人惊诧。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赚1个亿,就吸睛多了。
闻会军有没有赚够1个亿,没多少人关心。重点是上了热搜榜1,让微博实打实地赚了1.3亿阅读量。这个词条同样无主持人,也没有权威媒体跟进。
其信息源,微博叫 “热源”的,是粉丝量只有千把人的账号“你的女朋友进来学”扔出一条视频,称闻会军抖音余额1个亿。
眼见事情闹得太大了,“热源”解释说:视频是在朋友圈看见,“不知道真假”,自己只是“爱玩梗”。
“热源”自己都坦承“不知道真假”了,这条上了热搜榜首的词条至今还没有删。可见,微博编辑不太在乎真假。
万柳书院 万元美甲#的热搜词条,也同以上3条如出一辙,其“热源”是一条掐头去尾、出处不详的聊天截图。
在北京一平米房价超过17万元的社区内,做一次美甲就得万把块钱,这个热搜足够炫富拉仇恨。长期以来,在微博上仇富也是流量生产力。但这次,广大网友没有上当,
有网友指出,这条热搜明显是营销号套的剧本。在热搜上榜前一天,上图中的“懂行的王买买”曝出聊天截图做信息源,并挂上“v笑年度大赏”做品牌展露。第二天,则由549万粉丝的大V“芒果妈妈”创建话题,最后由微博编辑推上热搜。
业内都知道,微博热搜一直收费做娱乐营销。对甲方来说,需要造足噱头,以有限的投放费博取无限流量。#万柳书院 万元美甲# 的热搜大概率由此而来。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按照微博热搜公开的机制称,每一条热搜都要考虑其话题热度,即在平台上已有的“热量”。但实际上,类似#万柳书院 万元美甲“这种单条微博被强行挂榜的事例屡见不鲜,充分说明人工干预才是微博热搜的精髓。
这就造成微博热搜经常推一些来源不明的谣言,却又将责任推给用户偏好和机器算法。
我们想不明白,“万柳书院 万元美甲”以煽动人们的仇富情绪博来的流量,对于一档综艺节目真的有价值吗? 这样以造谣的方式做营销,不涉及违法犯罪吗?
根据公开数据,微博日活用户超2.8亿,用户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占用户总量的80%。这些年轻用户的社会经验和鉴别能力都相对有限,微博热搜接二连三地搞这些无头谣言,从负面和极端情绪里捞流量。
有因必有果,最终的果由谁承担,微博还是中国?
谣言的本质,是争夺主流叙事
在剖析这么多问题热搜后,我们必须指出,微博不能再继续放任一张截图一段自媒体视频,就能收获上亿流量的热搜机制了。从平台责任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凡是信息源不明的词条,就是谣言。
微博上有汇聚了华语世界数量最多的大V,他们一旦参与造谣和传谣又上热搜的话,破坏力将无以复加。
谣言,并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简单。美国逻辑实证哲学家卡尔纳普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换而言之,谣言的天职,就是与官方争夺描述时事的权力。
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则将谣言定义为“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因此,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按照这个定义,谣言又是以离奇故事的面目,评判和预测社会现实。
从这两位大咖的定义看,很多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紧盯着流量,却将无法预知、为祸多年的恶果,丢给了全社会,丢给了中国。
既然以拼凑、嫁接甚至伪造的方式介入现实,谣言就难言善意。上一周,微博热搜推送上文中多条仇富词条的同时,还推了下面一条“仇穷”词条。
这条热搜同样很拉仇恨,但来源呢,还是一张聊天截图。这么一张聊天截图,这么一条热搜,会毁掉多少孩子和大人,特别是张桂梅校长这类人物的努力。
微博想过吗?如果它从未想过,或者毫不在乎,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在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