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95 篇
  • 评论总数:2648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一天前

都这样搞,以后还哪有人生孩子?

本文阅读需要 15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最近各地陆续出现的关于校园预制菜出问题的细节慢慢浮出水面,从各个方面说明了这件事背后的复杂性、危害性。

根据《中国食品报》的报道:

日前,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开学后,蓉江新区的多所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但出现了送餐不及时、饭菜不合口味等问题,并且启用这一配餐模式前,学校没有征求家长的意见。9月1日,有网民发文称,蓉江新区的公办幼儿园,从这个学期开始由赣州睿宗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餐盒材质均为塑料,且回收重复使用,家长认为这样对孩子的身体不好。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不适,引发家长的愤慨和投诉。

无独有偶,9月4日,湖北荆州有网友发视频称,小学生午餐是预制菜盒饭,此事引发家长对孩子健康的担忧。

下面图片来自家长上传到网络:

74487-bjz9o2hyydk.png

59239-rgvm2rakvpj.png

基本上可以看到,预制菜已经悄悄在全国铺开,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学校幼儿园,鬼子进村吵闹的不要。

很多人动不动就搬出规定压人,但其实,规定很多,请问你说哪一项规定?

2022年11月,江西省发布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促进餐饮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布局预制菜产业;鼓励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并对企业进行奖励补贴。

在事发地赣州,2022年11月,江西省赣州市也发布了《赣州市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给出了丰厚的扶持补贴政策,
据报道,赣州预制菜由一个睿宗中央厨房的企业统一配送的,该企业在今年5月份刚刚成立,却在9月开学初就开始承包全区所有小学、幼儿园的午餐配送,为此,很多学校原有的食堂被迫关闭。

在赣州的这个所谓的三年方案中,也煞有介事的做了“严厉”规定。

“将预制菜原料生产主体纳入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依托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证模式,推动形成基地出具合格证上市,市场进货查验管理机制。完善预制菜追溯体系,强化检验检测,依托赣州市综合检验检测院建设预制菜检验检测实验室,推进预制菜追溯信息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逐步建立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可是,规定是规定,做得什么样呢?

是这样:

46803-u1qqoud8m9c.png

96477-limg18zompq.png

而对于与家长知情权的规定,也不是没有规定: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颁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而诸多报道中的家长反映,当地启用中央厨房配餐模式前,学校并没有征求其意见。这也意味着,配餐方并没有向家长充分告知其菜品生产方式。

与这些频发事件的热度相比,是相关部门的缄默。

教育部门、食品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都在缄默。

为什么缄默?

之前我都是从预制菜行业本质说起,那今天,换从管理角度。

《观察者网》的记者写了一篇自己之前参与基层教育调研,大致分析了一下过程。

因为过去学校的食堂也是频频出问题,有食品安全的,有腐败的,因此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一些学校的食堂进行了整顿和权利回收。

你不是出问题吗,那我就搞中央厨房配送,就没问题了吧。

事实上,过去可能还只有一部分学校在食品安全有点小问题,并非所有,这一刀切了之后,符合条件的配送企业一暴就是大雷,教育部门也免责了,你看,我正常招标,出了事不怪我。

因为教育部门严格执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而配送的低成本也逼得很多学校从自主经营被迫转向公司化运营,校园食品安全并不是可控了,而是更加不可控,潜藏更多风险。

中央厨房如何处理食材,如何烹饪,其实问题很多,监管根本难以到位。

但管理部门免责了。

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大型配送公司,有的的确与当地主政者有一定关系,就像我上一篇文章写的,很多家长敢怒不敢言。

《观察者网》表示:集中配送后,腐败行为变得集中而显性,风险却变得弥散而隐性。

这些大型公司,有的本身就不是食品企业,而只是平台公司。它还要到处去买,然后每个环节都要挣钱,成本上升。

11879-s970q3jbv2l.png

转为一两家配送后,考虑成本,菜品不会很多,而且不能做到每天配送,所以一周配一次,食物的新鲜程度受到影响,更不要说口感。

因此,配送的菜也就必然更咸更油。

33672-zl1gt7voeh.png

所以我上篇文章说,这个就跟验证核污染水排放无害一样可笑,一个智商基本在线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不那么健康,就是做得再好也不应该是推崇的东西。

愣是有人就能指鹿为马,说这是天大的好事,而且,还去给我们的孩子吃。你这个预制菜就是再怎么吹,它能有新鲜食材好?

它在一些特定领域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战备问题,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它是个配角,不能小三上位,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

有人动不动就扯虎皮拉大旗,把国家规定拿出来,人家国家规定也没说发展预制菜就比健康食材好啊?也没说要进校园啊。

基本的是非观,都没有了。

关于这里面的管理漏洞,《观察者网》是这么总结的:

从学校自主管理食堂到公司统一配送,看似是为了规避风险,实则是将风险隐性化,将风险分摊到了学生和学校身上。而配送公司及其背后的力量,成为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受益主体。

学校食堂自主管理和公司统一配送,是学校食材配置权中分权和集权的两个极端,前者权力过于分散,难以监管,后者权力过于集中,看似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进行监管,但实际上形成了诸多潜在风险,同时也容易形成更大的腐败。

在这一轮抵制预制菜进校园中,有的地方体现出了担当,比如我再贴一个这个,必须要点赞的:

60329-pk1e0eihutg.png

而且,各家新闻媒体非常客观的说了很多问题:

我们看到,包括央视、《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纷纷报道和跟踪了相关情况,提出了很多预制菜进校园的法律和实际问题,我们现在实际上不是在讨论预制菜的什么标准和发展问题,

而是直接沦落到最后一道防线:需要去保卫我们的孩子这一步。

我想问一下,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教材事件之后,某部多名领导落马,但很多信息都不详。

在预制菜进校园的这一波暗自操作中,有没有资本,特别是外国资本的推动?个人觉得,完全值得查一查。

毕竟,毒害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比毒害成年人要更管用一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目前国家没有预制菜的标准,一些省份有制定预制菜标准的规划,但预制菜究竟分多少类,也是一道难题,半成品菜、预配菜、中央厨房供货等能否都归类到预制菜中,现在尚存争议。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预制菜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建表示,目前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保证品质,口感还原度差,且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添加剂的情况。他认为,当前应当对预制菜进校园持谨慎态度。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系教授余小领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为了保证产品香味,一些预制菜企业在生产时会存在使用增香剂、防腐剂等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另外,预制菜品在复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营养流失的情况。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有关监管部门要把监管落到实处,不仅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而且对于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要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对于学校而言,要严守校园食品安全关,护航师生每一餐,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个发展得那么快的领域,根本就没研究具体的标准,监管也跟不上,然后那么急功近利地冲进校园,去危及孩子

不是蠢,就是坏。

很多事情背后,其实去查会发现,一点都不简单,特别是大国博弈环境下,利益集团从拱政策的角度披着羊皮,从芯片到预制菜,有关部门真的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孩子的事情,特别是食品安全这样的最基本、最底线的事情,都是慎之又慎,而不是如此急功近利。

因为,大家都明白,都这样搞,以后还哪有人生孩子?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