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508 篇
  • 评论总数:2804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4天前

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户籍制度“梭哈式”大调整,其实并不简单?

本文阅读需要 25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2023年进入7月,国家钦定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有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大动作。

那就是7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大众关注。

这份将于7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的《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

而被“除外”的杭州市区,将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推行全省范围内社保缴纳、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逐步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内累计互认。

简单来说,浙江省保留了杭州市区作为最后的底牌,在浙江全省范围内,通过政策制定,实现了全面零门槛落户,这个动作,也被各路媒体和分析解读为:

在户籍政策上,浙江只留了一张大牌压仓,然后就“梭哈”了。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致力于放宽落户政策。

对浙江而言,这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有什么目标和意义?

有哪些特色亮点?

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关于这个动向,前几天的文章里面有写过,但是没展开,聊的比较浅。

1

现实情况:户籍制度改革,不仅限于浙江

户籍制度,中国浩浩荡荡人口流动中的一道大闸,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户籍制度,在中国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

中国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即秦朝建立前后。

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的统治地位,开始实行一种类似于现代户籍的“籍贯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每个人都必须注册自己的籍贯和家庭成员的信息,作为身份的证明和管理的依据。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的户籍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户籍管理体系,并成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户籍制度,主要是为了征税服徭役。

现在户籍制度的本质,则是调节资源分配。

在全球原本实行户籍制度的国家纷纷取消户籍制度的背景下,中国始终无法取消,是因为中国的资源紧缺与人口规模庞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长期无法解决。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还没有发芽。当时的城市无法承载农村人口流入,没有岗位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

而且,期间因为城市经济出现困难,国家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60年代还号召广大城市青年奔赴农村劳动,解决就业难题,也就是上山下乡,造就了知青一代。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还有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前进,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也开始愈发明显: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户籍制度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城市病”、“农民工问题”等。

同样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因为户籍的存在就导致了待遇,机遇,还有社会福利的不同?

很现实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需求,旧的制度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而且,持续制造和酝酿了很多矛盾和不公。

近年来,这道闸门逐渐打开。我国的户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开放宽——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到“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次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体涉及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等内容。

从这些文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建制镇、小城市,到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再到5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与放宽落户限制一直在稳步推进,并已近乎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地区。

仅就今年来说,有多个大型城市全面放开落户条件。

1月,郑州宣布,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户不受社保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

4月,大连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关于全面放开落户条件的通知》的意见。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配偶、子女均可在大连市落户。

在省级层面,浙江也并非首个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省份。

2021年1月,江西省宣布全面放开全省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

2021年6月,湖北省宣布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

2022年11月,山东省宣布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而在浙江,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也在稳步推进。

以杭州的学历落户为例,2019年,杭州规定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而到了今年4月,学历落户的限制就放得更开了: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不含)以下的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随着落户限制的不断放宽,越来越多有意愿未落户人群将能在城市扎根。当更多“浙江常住人口”成为“浙江户籍人口”,他们也将更好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共享者。

所以,从逻辑和现实两方面来看,浙江省在户籍制度上梭哈,其实算得上是顺应趋势的正常选择,只不过,这个步子迈的比较大,也吸引了很多额外的关注和热度。

事情并不复杂。

2

本质研究:中国的户籍制度,为何会成为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一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关键举措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六普”,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增长显著,乡城流动占比上升,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加快。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2020年,乡城流动占流动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2.2%、63.2%、66.3%,农业户籍人口流动到城镇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动最显著的特征。

对于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而言,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

对于户籍改革,当下社会有一个声音很值得关注,那就是和城市化最大的动力房地产经济进行关联:放开户籍=发放房票,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地方卖地,房企卖房?

这样的观点,放到2023年当下的中国经济环境来看,需要被理解和接受,观点也有其符合现实的逻辑考量。

但是,事情要分成两面来看:

落户政策的每一点改变,之所以受到大众瞩目,关键就在于户籍附着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多种基本公共服务权益。

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包括吸引更多社会配套和福利落后的人口往更好的城市迁移,重中之重就在于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让他们就业更充分、居住更安定、教育更优质、医疗更便捷、保障更有力、文化更丰富。

凭什么大城市,一线城市的户口值钱?剥离掉社保,教育,医疗,公共设施设备,这个值钱的说法是不是就不成立了?

北京人上海人,洛阳人凉山人,贫富分化的关键,是户口的问题吗?

不是,而是户籍制度对应的城市资源,就业机遇,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福利,待遇,甚至是特权,共同营造出来的一个看不见的屏障。

这个屏障,就是地域经济屏障,而这样的东西,只要户籍制度存在,就永远不可能打破和消失,屏障带来的经济流动和财富分化的效果,也会一直持续。

人在四川,月薪5000,怎么能要求这样的人去理解上海内环10万起步的房价?

很现实,在上海和本地人拿一样的工资,有一样的待遇,享受一样的城市福利,就能理解了。

而不是凭着想象在互联网上吐槽骂街。

当然,通过户籍放开,拉动楼市也是一个目的,不过不是核心目的就是了。

户籍制度改革,放开,甚至消融,最大的意义,还是契合中国对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规划,而且,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打破地域发展差异导致的经济差距,人挪活树挪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要用制度去制造不公平,而是打破原有制度,让内卷上移。

城市之间,互相竞争留人,用人,管人,才是关键。

3

影响分析和趋势研判:浙江户籍制度改革一步到位以后,是否将成为全国推广的一个信号?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就业大省,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工人和城市服务业员工。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

2022年,在全国总人口出现拐点的背景下,浙江常住人口仍然增加37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人口,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每当户籍制度调整,人们就会聚焦“抢人”。

一方面,浙江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较为疲软。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省出生率为6.28‰,死亡率为6.24‰,自然增长率仅为0.04‰。与2021年相比,自然增长率下降0.96个千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各地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的结构性短缺现象相对突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

因此,在这个时间节点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对缓解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都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自古富庶的浙江地区,总是有保护财富,保住增长的底蕴和思维的,这一点,就很值得其他经济落后和不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去思考和学习。

经济社会,就不要指望靠天吃饭了,穷的理由千千万,但是富的原因,特别是持续富裕的能力,在经济时代,不就是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么?

浙江户籍制度这一次的梭哈,后续将给浙江全省的经济和发展,当然也包括楼市和房地产,会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和化学反应,目前来讨论还太早,时间和结果会给出答案,拭目以待,保持关注就可以了。

但是浙江这一次的户籍制度大动作,必然会让其他很多城市和地区,感到明显的压力和冲击。

在浙江之前,甘肃全省宣布零门槛落户。四川、贵州、黑龙江、江西、吉林、云南、青海、宁夏、内蒙古、海南、广西、江苏、山东、河南,均提出放开除主要城市之外的所有地区落户门槛。

中心城市中,昆明、石家庄、南昌、银川、福州、济南、大连、郑州开启了零门槛落户。此外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的落户门槛,也降到了最低。

趋势之下,跟不上节奏,看不清形势,还有停留在过去通过制度就能锁死人口,生产力的城市和地区,恐怕很快就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失和管理坍缩的严重威胁。

所以,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全中国范围内户籍逐步放开,为经济环境从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注入流动性,是一个可见,也是必然的趋势。

户籍制度没有了,很多壁垒,歧视,鸿沟,也就没有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出身决定命运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人生的选择和机会空间,也得到大大提升。

这就是中国开放改革,共同富裕道路的一个时代红利,如果这么大的中国,这么多城市的选择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可能要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努力,以及人品,进行一下清醒的认知了。

如何看清经济和发展围绕户籍的存量博弈本质核心?

户籍制度放开重大改革和最新浙江省的动作,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绝对是好事。

当然,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恐怕在原本那种普遍存在的地域自豪感影响下的角色认知,会受到冲击和必然的改变。

没有什么制度的改革是没有成本的。

但是,更应该着急,端正态度的,或许是原本高度依赖户籍制度,禁锢人口和留住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生产力群体的城市了。

当然,也对放开户籍限制的城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创造公平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放开户籍,发放房票资格,但是向下,农民有宅基地,有自留地、承包地,在房价没有赚钱效应的时代,农村户口有多大动力进城?

横向来看,那就是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所对应的创业,就业,收入,发展空间的差异,放眼全国,有多少省份能和浙江叫板?

向上来看,一线城市,核心头部,保留户籍制度也是必然,而这就必然导致不受限制的户籍一文不值,而大城市有门槛有条件的户籍,水涨船高,这个问题未来一定要解决,但是当下无法解决:全中国最赚钱,最有机会的,还是在这些城市,这个格局不打破以前,户籍放开,中国的大城市病就只会愈演愈烈。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看出什么门道来没有?

其实从制造业,生产企业,消费市场,以及房地产等等经济维度来看,整个中国都在进入一个存量博弈的状态和持续思路,存量博弈的核心,就是通过体面,合理的竞争,让自己多吃一点,但是这多吃,都是从别人手上抢过来的。

直击本质来看,经济社会,一切价值的根基都是需求支撑,人才是经济的载体和价值最终闭环。

所以,不谈什么高大上的宏观大词,什么产业,科技,技术层面的竞争和比拼,农业文明为背景的中国,抢人,留人,是永恒的谋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思路。

治标治本,一步到位,浙江这一步,很多人认为迈的又快又急,步子太大,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不是浙江省,为了保住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未来竞争力,进行的一个未雨绸缪,先发制人的行动呢?

说到底,一切经济博弈,最终都是围绕人这个经济基本元素进行的。

一个户籍制度放开调整,可能只是开始,接下来,围绕人口争夺的经济博弈,更为残酷和更多动向陆续出现,或许将成为接下来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常态。

一个全新的时代和经济环境,正在徐徐拉开序幕,悲观者永远悲观,而乐观者,已经开始思考时代红利方向了。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