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多个关于青年失业率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虽然各个部门领导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较好支撑。但目前数据看来,我们的青年就业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最新公布的青失业率再创新高,飙至20.8%。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世界其他各国。
被房地产暴雷折腾得欲仙欲死的韩国是6.5%;失去了30年的日本5%不到;因为高通胀还有俄乌战争一直放血,内需非常乏力,被我们称为破落户的欧盟地区是11%-12%;而从上自下一片水深火热的美国,则来到了几乎历史性低点6%左右。
有意思的是,正好前几天看了一个美国巴克莱银行的研报,里面称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强劲增长0.5%,劳动力市场依然超出预期。最后得出结论,终端利率需要上调至5.6%,也就是还有2次左右的加息。这与之前中国各种大V还有专家预测美国加息到头是相反的。
总而言之就是对比下来,我们目前的青年就业情况非常严峻,在全世界都属于较高的一档。
青年失业问题频繁上热搜,除了是青年就业情况确实不怎么样。还有就是大家实际感受与官方公布数据有强烈的割裂感。
这里我强烈推荐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业》,里面详细分析了目前青年就业的状况。
作者认为失业率统计失真,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是我国把就业标准定太低了。国际劳动组织界定是调查周内工作10小时才算就业,我国仅为1小时。按照我国最低时薪21元计算,如果一周只工作1小时,意味着每天仅有3元收入,完全不能负担日常生活开支,不能视为有效就业。
第二是虽然城镇失业调查开始把农村户籍人员统计在内,但由于农民工失业后往往会选择返乡。所以失业调查很难抽取到已失业农民工,这部分是失业统计灰色地带。
第三是我国高达2亿人的灵活就业人群,占了城镇人口的40%左右。可是这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率不足20%,很难真实统计他们的就业状态。
综合以上,就会出现统计数据与大家实际感受严重不同的情况。
随后作者推算了一下实际的失业人口数量。
首先是应届生。
随着毕业人数迅猛增加,与经济下行新增岗位数量收缩。预计2020年、2021年每年约有200万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约占总数15%;2022年增加到400万,今年则会攀升到500万,约占总数的30%。这四届毕业生累计的未就业人数就达到了1000万人。
其次是在岗人员。
其中A股上市公司企业平均职工数量比疫情前缩水了11.9%。其中互联网科技公司裁员率也都在10%上下。
而57家A股上市房企中,仅有8家员工总数增加。超过一半裁员超过了20%。
至于中小微企业注销数量接连创下新高,去年注销率为约为10%。
并且智联、BOSS直聘等求职网站,活跃企业用户数量也创下新低。以BOSS直聘为例,2022年年底相较于一季度减少了12.2%。
综合以上,作者认为我国疫情3年以来。大约有1500万左右中专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同时有大约10%,也就是2100万左右的在职员工失业;还有根据北大卢峰教授的研究,去年至少还有1280万左右农民工因为失业返乡,其中60%为青年计算,这部分有800万左右。所以,疫情以来大约共新增了5400万左右青年失业人口。
当然,里面有相当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又重新找到了工作,或者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了再就业。不过许多认为是兜底就业的灵活就业岗位,目前也趋于饱和了。比如,三年以来滴滴活跃司机数量增加了1200余万,外卖骑手、快递员、配送员增加了约800万。
综合以上,目前估计仍有一半,也就是2500万-3000万左右至今仍处于失业状态。
并且作者对于短期内改善青年失业问题呈悲观态度。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年轻人就业基本都会选择到城市去,愿意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学着博士毕业上山种琵琶年入800万的还是属于极少数。就业压力会完全挤向城市,而农村的缓冲作用基本消失。
第二是这些年为了应付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更大幅度的扩招。虽然暂时平抑了就业高峰,但无非又会把问题往后推,甚至造成学历更进一步贬值。前几天又有一个热搜,今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而根据预计,到了2025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两类毕业生总数就将达到1900万左右,比2022年进一步增加300万左右。
第三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数量越来越难。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为7%,每年可以创造1300万个就业岗位。而未来每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4%-5%之间,要想创造比过去更多的工作岗位,几乎不可能。
最后,作者对改善就业环境提出了建议。
首先,我们不要指望国企和政府兜底,通过让青年进入“体制”来解决就业问题。2022年,国企招录应届生76万人,国考和省考共招录应届生10万人左右,加起来也仅相当于应届生岗位需求的5%。
而指望国企兜底也不现实,其一是国企普遍利润较低,再养一批人难免又会出现90年代那种情况;其二是国企拉动就业十分有限,就最近十年情况看,每创造占全国1%的GDP,国企可以带来185万就业,而民企可以达到636万;其三是以董小姐为代表的二代三代们,也都想继续为祖国献石油,其他人想进去也很难。
其次,我们也没有办法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青年人就业。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规模非常有限,全国农业总产值只有1万亿美元左右,能安置一两百万人就不错了。
所以作者认为,只有改善市场环境,重振民营经济,才能重振就业。
作者还列举了两次,我们解决大规模无业城镇劳动力的案例。
第一次是1973-1979年1500万人的知青返乡,500万人的军人转业,待业青年超过2000万,大约占当时城镇劳动力(1.15亿)的17%,或者是占青年劳动力的30%以上。
第二次是1998年-2001年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 这期间,国企职工累计下岗超过2600万,约占当时国企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1000多万人下岗,城镇下岗人员总数超过3600万,当时城镇总劳动力数量约2.3亿,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总数的15.6%。
而第三次,显然就是现在。
以前讲日本的视频聊到过,在1990年的泡沫破灭后,最惨的除了接盘高价资产,用终身去还债的人。还有就是在随后整个国家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期,毕业就直面就业冰河期的年轻人。
他们出生于1968-1977年,毕业于1993-2005年。在校期间,他们看到的是日本经济腾飞,巨型企业崛起,听到的是父辈们扬言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美国的豪言壮志。这时候,他们的自信与民族自信都空前高涨。1990年的畅销书是《日本可以说不》,副标题是新日美关系。
而同时期的一个热门电视节目,是该书作者的谈话栏目,类似于《这就是日本,听石原慎太郎说》。
可现实是这个时期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企业都忙着还债,扩张意愿跌至冰点。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个阶段的应届生的就业率,曾经达到历史性低点55%。这意味着每两个学生中,就有一个面临就业失败。
那时候的个体还有社会,都没有适应这种实际上是常态化、普遍化的状况。社会舆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例如认为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不过是因为年轻人只想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已。加之学校教育与时代震撼的强烈落差之下,极其容易让这些青年一旦遭遇就业挫折,就演变成躺平和摆烂。这也是前些年平成废物这个词语的由来。
很多年以后,日本才开始审视当年欠下的这一笔烂账。对当年那批毕业于就业冰河期,一生灵活就业,最终导致老年贫困的这群有了一些同理心。在前几年的新书《中年漂流》中称他们为被国家和社会抛弃的一代。
而这一代人的境遇,甚至直接拉低了整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直到10多年过后,就业情况改善,日本才让总和生育率重新回升。
我们前两次失业高峰,最终主要都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力,消化了这些闲置劳动力,同时经济的高增长,还接纳了许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而采用了休克疗法的的东欧和俄罗斯,由于没有民营经济作为缓冲,因此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衰退。与之伴随的还有社会治安崩溃,黑帮横行的问题。
可我们在2020年以来,因为口罩还有口罩以外,美国还有除开美国之外的种种原因,民营经济的创业激情陷入到了低谷。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资本永不眠,远比资本装睡的情况要好。
80后90后意淫甚至导演的00后整顿职场爽剧,并没有在00后身上普遍上演,极度恶化的就业环境,反而可能让这些00后更快学会妥协,甚至驯化成最顺从的一批人。
众所周知的是,应届生身份,是大多数人与这个社会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很多幸运都是限时留给应届生的,这是社会对他们仅有一次的礼貌性宽容。
也有一言不合就辞职的猛人,但如今的环境却让他们发现,社会给他们的试错机会并不多。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后,人生就只剩下勇敢者的游戏。
当他们信心满满的想重新再来的时候,发现再找到和以前条件持平的企业也是难上加难。
其中一些甚至就此开始逃避沉沦。
以前聊过35岁职场危机的问题。当大面积的失业潮来临,缺乏劳动者保障的中年人更容易坠落。正如《漫长的季节》里,无论是大学生龚彪,还是技术骨干王响,最后都开起了出租车。他们的再就业难度还有收入,并不会因为文化程度而改变。并且而如今面临就业困境的人,可能比父辈还多了一个几十年房贷的debuff……
以往来说,每一篇文章后面,我都会做一个总结,或者强行升华一下。但如今的情况,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建议还有方法。唯一能够给大家分享的正能量,就是告诉大家也不用特别悲观。
日本在2005年,青年就业率回到了90年代前的水平。而就在前几年,日本甚至称年轻人毕业实现了100%就业。
对此我还专门询问了一下在日本的朋友。据朋友所诉,现在日本对于劳动者非常友好。哪怕就是打零工,收入也不会低于公司小职员,甚至有的薪水还会比普通白领高。只是年金,也就是各种保险需要自己购买罢了。朋友原话是这样描述的,就算你高中毕业出来打小时工,养一家子也是可行的。
而就业环境与劳动环境的改善,也和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仅仅是因为重度老龄化的社会,每年毕业人数远多于退休老人数量,整体的劳动参与率下降了而已。
回到前面介绍的那篇文章,作者预计到2030年以后,随着70后退休潮的来临,我国就业压力也会明显减弱。
当然,我们不希望我国是通过日本这样的方式,去改善失业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 听张维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