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95 篇
  • 评论总数:2648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一天前

“图书馆最窒息的一幕”冲上热搜,暴露当下年轻人面临的残酷困境

本文阅读需要 10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01

最近,有人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在图书馆自习时的一段经历,看得人有点窒息。

他在备战考研,全神贯注地在图书馆学了一上午后,中午回宿舍午睡了。

没想到,回到图书馆自己的座位上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张小纸条。

他按捺住怦怦直跳的小心脏,强装镇定地打开了纸条,还以为是爱情来了。

结果,纸条上却写着这样一段话:

“同学,您的呼吸声有点大,可以注意一下嘛。谢谢。”

他拿着小纸条愣在原地,一时间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连呼吸都不顺畅了。

确实,有些人可能因为呼吸道或扁桃体发炎,呼吸声会比常人重一点,但这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什么叫“请注意一下你的呼吸”?不如干脆要求“我建议你不要呼吸”算了。

但另一方面,同样作为高敏感型人格,我也不是不能理解写纸条的那位同学。

毕竟有些人就是对周围的噪音异常敏感,哪怕知道别人是无意发出的声音,但依旧被困扰得心神不宁。

换位置吧,在图书馆、自习室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又不现实。

特别是在面临着考研、考公、考编、考级、考职业资格证等高度压力的情况下,整个人可能就像一支绷紧的弦,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导致全面崩盘。

这届年轻人,想要破圈真的越来越难了,只能跟身边的人比卷,看谁能卷出重围。

在麦当劳里读书,卷生卷死。

在肯德基里做题,卷生卷死。

在星巴克里背英语,卷生卷死。

在付费自习室里沉浸式学习,卷生卷死。

每个人仿佛都深谙埃莱娜·费兰特在《我的天才女友》中写的那句话:

“去读书,去学习,去受教育,记住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拥有选择的机会。”

我无法过分苛责那位写纸条的同学,因为我太能感同身受这种紧张和焦虑。

02

这段时间,有个名为“松弛感”的概念特别受追捧,鼓励人们要保持轻松从容、情绪稳定、不慌不忙。

但事实上,“松弛感”相当于一种特权,一种奢侈品,有些人是注定无法真正松弛下来的。

就像作家刘慈欣说过一段不大中听的大实话:

“首先你得找个既有钱又过得清闲的工作。

你要是每个月都从银行拿利息,在家无所事事,想象力肯定会丰富起来。

成天为生计奔忙的人,想象力是不会丰富的。”

评论区里,很多人说出了自己的痛:

“上学的时候想象力很丰富,总觉得以后要当画家作家各种家,上班后慢慢发现,能回家好好洗个热水澡就知足了。”

“小时候天马行空,想要做一个幻想科学家,长大之后写东西抓破头皮,根本想象不出来。

被生活追着跑,连想象的能力都没有了,灵气尽失,成为了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不是所有人都有松弛的资本,就像小某书上有个不修边幅的女孩,经常晒出自己跟著名景点合照的样子。

最火的一张,是她在凯旋门下吃面包的照片,头发凌乱,一张没有化任何妆容的脸,丝毫没修过的原图。

很多人都羡慕她的自信、松弛,但归根结底,有多少人能有那个资本,把旅游当成家常便饭,无比松弛地跟凯旋门合影呢?

太多年轻人,没有优渥的家境,工资也只够交房租和基本生活费。

他们每天睁开眼睛就得赶地铁、挤公交,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得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狭小的出租屋休息。

光是工作就榨干了他们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如果还想考研、考编、考证,那所谓的“松弛感”更是成了一种奢望。

03

博主“厨娘不说话”提到,几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集,是拍安徽毛坦厂中学的。

这是个传说中的高考工厂,每年有7000名高考落榜学生来这里苦读一年,以盼“重生”。

在这里,没有任何的“松弛”可言,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从早学到晚,玩命地学。

而那些陪读的家长们,就租在学校附近,每天在群租房里,用简陋的煤气灶,给自家孩子做蒿子粑粑,做红烧肉。

红烧肉装在铝饭盒里,学生就趁着中午半小时的午休时间,蹲在墙角,大口扒饭、大口吃肉。

你说他们敢松弛吗?他们能松弛吗?

他们背负着不光是改变出身和命运的使命和职责,还有背后来自家人的殷殷期盼。

“他们咬着牙看着父母的牺牲,就像咬着牙吞下那碗来之不易的红烧肉。”

他们只能背负着这沉重的一切往前走,用他们唯一知道的切实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做题。

他们也许以为,上了大学就好了,就有资格松弛了,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个耳光。

2022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不少应届生离开了校园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职场环境却是这样的:

因身体不适跟领导请假,领导的回复却是这样的:

公司管理者不想着怎么给员工创造更有利于工作的环境,只想着如何扣员工工资。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考公,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

没有周末娱乐项目,扎根于图书馆、自习室、麦当劳、星巴克,读书做题,挤破头也要进入体制内。

就像我的读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羡慕坐电梯的人,可以随意到达楼顶看风景。

而自己面前只有一根绳子,拼命向上爬,爬得越高,越不敢松手。”

04

有网友说过自己的一件亲身经历。

和出租车司机师傅聊天,被教育了一顿。

师傅充满松弛感地说:“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能攀比,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对吧?

不能被别人绑架着生活,别人爱咋咋地,自己要按自己的想法活,到了这年龄都得想开。”

网友说:“师傅,你心态真好,羡慕你。”

师傅所:“我以前也不行,执拗,想不开,这不拆迁了吗,分了三套房,才想开。”

看到了吗?所有的松弛感、豁达通透,其实都是源于有那个幸运的资本。

当一个人没钱的时候,他不可能对钱松弛。

当一个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的时候,他不可能对生活松弛。

身为普通人,有时候光是好好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如果可以,别嘲笑那个不够松弛的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轻盈地度过一生。

共勉。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