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民日报前面发文称川大张同学诬陷大叔是乌龙事件后,被明是非,有正义感的网友喷成筛子,直接称其为“乌龙日报”后,人民日报再次为张同学的母校四川大学发声了。
本以为面对全国网民的声讨,人民日报能够查看其发文后的社会评价,充分尊重民意,进而放低姿态,发份致歉声明什么的来堵幽幽众口;最低限度你代表全国权威媒体风向标,面对汹涌舆情,也该来个闭门自我反思;实在不行你可以摆出高冷姿态,装作沉默是金,从此对该事件三缄其口也算是一个态度。
奈何人民日报就是站在高高的山顶睥睨众生,摆出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样子,把广大人民群众当作无明众生,乌合之众,你们爱咋咋地,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虽然有人民日报偷换概念的力挺,但迫于舆论的压力,四川大学最终还是坐不住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给张同学一个留校察看,留党察看的“双留”处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结果也就是隔靴搔痒糊弄一下老实人,什么时候察看结束还是川大说了算,等舆论平息,小张同学又是川大一枝出国花,尔等众生依然望尘莫及。
这个处理结果自然难以服从。有人找出了2021年中央巡视组对川大的巡视情况,表场77字,批评393字,整改意见555字。其中有几点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差距,师德师风建设不够扎实。行政主义,官僚主义仍有表现。领导班子建设有短板,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这些意见在对张同学的处理结果上可见其影子。
路不平,有人铲。你川大护短,舍不得处理张同学,别人可不会惯着你。以山东华测集团、上海一家影视传媒、北京宴清律师事务所等一些企业相继发文称不招聘川大学生,一些大学也公开发文因川大对张同学处理不当不再招收川大硕博研究生。
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就不讨论这些企业设门槛对不对,合法不合法,就凭川大985,211双一流大学的金字招牌,人家的毕业生真不会去一些小单位。大概率这些企业就是为了刷个存在在,蹭个热度而已。但凡川大正常一些,理都不用理他们。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高校大企业是真出于人品考虑不想惹争议真的不招聘川大毕业生。
让人跌眼镜的是,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本应该快刀斩乱麻尽快拿出对张同学的处理结果,川大却千呼万唤姗姗迟来;面对律所的回怼却是立竿见影:我们法学院每年就200来年毕业生,一部分考研,一部位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剩下的进了知名律所。言外之意,你宴清小律所,我们不拿眼角夹你,你爱咋咋滴。
就在全国网友和川大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人民日报也坐不住了。再次下场开撕这些企业。摆事实讲道理,引用教育部条文,义正词严称这些企业给川大贴标签不可取,突破了自主用人的范畴,剥夺了相关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教育这些企业不能把招聘当儿戏,不能以个人好恶增设门槛,把优秀人才挡在门外。
如果不是张同学的耍流氓无下限,如果不是川大的刻意护短无视法律法规和民意,仅是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企业发这样的招聘声明,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人民日报以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言词发表评论,相信很多人都会衷心地点一个大大的赞,称其人民日报为人民。
当然,如果川大事实求是,听取了民意,依法依规给出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事情早已经戛然而止。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企业发这样的声明,人民日报也不需要顶着压力帮川大发声。虽然相对于上次,态度已经良好很多,不再随便定义事件的真相。
所以,敬 请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们一定要明白,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不能抛开事实不谈,就某一结果谈对错。纵然说得再天花乱坠,如果不是为人民发声,也就不要再打着“人民日报”的名义发言了。
所以,敬请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们一定要明白,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不能抛开事实不谈,就某一结果谈对错。纵然说得再天花乱坠,如果不是为人民发声,也就不要再打着“人民日报”的名义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