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发文《天塌不下来》,称“美方加征关税无法压垮中国经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文章末了,甚至斩钉截铁地说:“天塌不下来”。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空而又空,虚而又虚,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
这就是在不承认困难。不承认困难,就是最大的困难。
一、“天塌不下来”,但时代的灰落下来很多次
《天塌不下来》一文看似信心满满,其实是在以乐观掩盖焦虑,以语言粉饰现实。
文章说“出口占GDP比重降低、内需潜力巨大、转型动能强劲”——这些漂亮话十年不变。可你有没有低头看看地上的人民过得如何?
2018年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影响不大”,结果?那一年制造业大面积裁员,出口企业关门无数;
提供“社保信用”积分,可兑换培训、租房券等福利。
不让新劳动力成为“隐形穷人”。
(五)“全民一户建”计划:人人有栖身之所
政府主导建设低密度一户建社区,统一规划、低价出售;
首套购房免契税,提供20年超低利率贷款;
青年人才落户即送建房券+土地指标。
解决住房不安问题,刺激就业与建材产业。
(六)“就业宝”上新:一人一岗政府兜底
针对待业青年的“就业宝”平台上线:
每人可获得一个定向工作包(含培训+岗前补贴);
优先安排进中小企业、养老护理、公益岗位,应对老龄化危机;
做三个月给奖学金+全额社保返还。
(七)企业减负:以税换活,让中小企业喘口气
与其拼命招商引资,不如减税降费、降低门槛让本土小微活下来:
取消五险一金强制上限;
放开灵活用工机制;
电费、租金、税务减免一年。
经济不能只靠大厂站岗,必须让“10人以下小作坊”遍地开花。
(八)金融反哺:把信贷从“地产+国企”转向“个体+技术”
现在银行的钱去哪了?大部分进了“城市更新”、“地方融资平台”,或者炒作AI泡沫。
应建立“技术+个体信贷倾斜机制”:
初创企业无抵押也能贷;
有实际技术落地的团队获专项贴息;
让“穷人开工厂、码农办公司”成为可能。
金融真正“普惠”,内循环才有根。
(九)让人民看到未来:每条政策都要“追踪落地”
所有补贴政策实时追踪;
人民日报、央视财经开“追踪栏目”;
每周公布“发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谁领到了”。
透明才有信任,信任才有力量。
(十)战略定力:暂缓“面子工程”,优先“里子工程”
这个时候,不比谁建高楼、开大会、做形象工程,而是:
修桥补路、改旧棚、治黑臭水体;
兜底医保、扩大保障房、改造菜市场;
投资“公共设施+人”,而不是投资“钢筋水泥+政绩指标”。
高质量发展不是空话,而是千万人每天生活的“细节升级”。
写在最后:
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美国高关税,是一把火。但不是烧掉希望的火,而是点燃改变的火。
裁冗官、养实民、治乱象,力求“靠谱、接地气、有震动”。
只要我们把资源往人民身上倾斜,把政策落到实处,把企业从困境中解放,把年轻人从内卷中救出——中国经济就会从被动应战走向主动突围。
美国封锁关得了一时,却挡不住十四亿人民一起创造的力量。
让人民得利,国家才能赢这一仗。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玩意我想唱国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