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28 篇
  • 评论总数:2534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1:51

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劳动监察,打工人的好日子要来了吗?

本文阅读需要 12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近期以来中央连续高调发布各类政策方针,并且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再9月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这在多年来商数罕见,往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基本都在年底召开,属于例行公事,今年特地在9月召开会议,基调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保经济保稳定。A股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市场反应,三天之内暴涨10%,叹为观止。

更宏观的政策把握,有别的财经博主来讲,我就不献丑了,但我注意到在这些天密集的政策宣发之中,有一条政策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

《意见》明确,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依法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意见一发出来,很多人表示欣慰,至少这是一个解决现在经济问题的正确态度,终于看到国家改善居民收入的意愿。几个月前我声讨某些头部企业还在搞血腥加班,压榨员工,劳动监察缺乏作为的时候,许多人跳出来论证,说中国人只能靠低工资高积累,搞残酷加班竞争过日子,一旦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必然导致企业大规模倒闭,日子会更惨。谁敢说这种模式不好,就是配合境外势力唱衰中国模式,竭尽自己毕生所能来论证中国人就应当吃苦。实在是十足的奴才相。

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犹在眼前,我不知道这些人现在怎么看待国家的改革方针。有些人用经济形势不好,为企业开拓,其实正应了,黄眉的做法,倒果为因祸乱人心,经济形势不好,本质上是因为社会缺乏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才导致社会进入通缩,让所有人都过得艰难,而不是大家挣得太多,过得太好,经济反而急转直下。这些朋友,其实他们根本不理解国家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国家该做什么,更不能理解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其实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法,甚至都不是前几年的新提法。早在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指出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1990年为53.1%,2010年降为38.9%。除改革开放初期外,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扣除价格因素,1980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可比分别增长9.1%和6.6%,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财富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从社会分配的各个主体间转移。居民的收入减少,代表着其他部门的收入增加。

1994年开展全面实行的分税制及其配套的增值税条例,强化了中央政府参与分配的功能,而同期地方性基金的出台又进一步提高了地方参与GDP分配的能力。在国家、企业与城乡居民三者间,居民一方再次成为弱势群体,其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例一降再降。其表现有三:

一是国家制度安排上弱化了居民增收的话语权。劳资双方的薪酬谈判机制不健全。二是政策执行层面上的弱化。各级各地党委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来本地投资兴业,主观上倾向于率先保护投资方。三是国家政策制定与指导思想上,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比较严重。发展中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偏向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工业化步伐,在当时的苏联发展模式和“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发展”的思想影响下,我国实行高积累、低工资、低消费政策,以各种政策手段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资源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快重工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受到了抑制。

以上这些内容也不是我拍脑袋搓出来的,而是2011年,国家统计总局浙江调查队的严密论证的结果。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十几年前中国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了居民部门收入水平低,群众对于发展缺乏获得感的问题。十几年过去了,其实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经济环境面临的挑战要更棘手一些,当年房地产这架造富机器还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大规模城市化尚有腾挪转闪的空间,以高铁为代表的基建,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地展开。

我是土木工程本科出身,实际上十几年前土木工程系的名声比现在要好得多,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满意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路径。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笑话,土木工程是一门非常讲究精确的学科,熟练的工程师只要摸一摸信封的厚度就能知道这批材料的质量。

这是过去时代的一个缩影,粗放发展的时代,任何经济建设都必然带来一定的增量,在做大蛋糕的过程当中,哪怕有人分得多,有人偷吃一些,也不影响绝大多数人对于社会总体满意。

而今,积累投资已经不再新鲜了,甚至很多项目是浪费资金,把大量成本浪费在制造钢筋混凝土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绝对不高于直接把钱发给农民工,让他们一边挖坑一边填坑。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把钱放到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来购买消费品。拿到收入的其他企业进行再生产。

经济是流动的,以前大家总想着做大蛋糕再分蛋糕,但这个模型有问题,要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题,下一轮做蛋糕的原材料必然是上一轮做蛋糕分配出来的财富。做蛋糕还是分蛋糕,并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选项,甚至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分蛋糕就是做蛋糕。

这两年大家总是反复提起一句话,在发钱和发券之间选择了发文。想要刺激消费,要么用真金白银填上大家的钱包,要么发点消费券,确实让大家能省钱。除此以外都有点耍流氓的意思,发文不解决任何问题。对于提高初次分配收入,加强劳动监察的提法,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收入分配改革、间接税到直接税改革等等,都是落地的必要配套措施,没有配套落地的文件除了下次我做视频的时候可以拿来念经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8小时工作制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工人阶级的艰苦斗争和市场规律的共同选择。一个社会不可能只生产不消费,想让税收和利润从政府和资本手里向居民部门转移,无疑是艰难的,但这是必须走的路。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对于广大打工人来说,这一轮表态,到底是改革的号角,还是历史文件的又一次复读,长期来看,不能看广告,只能看疗效。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V注册会员 L评论等级
R1 条回复
  1. 2024-10-04     Win 10 /    Chrome

    不错不错,我喜欢看

没有更多评论了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