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这位“数学天才”姜萍,理由跟我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油罐车”和“北极鲶鱼”一样:任何事件都要有一个结果,人民群众不能被任意愚弄。
不是针对姜萍本人,而是针对幕后的舆论推手——阿里巴巴、达摩院、官方媒体、社交平台等等。姜萍事件没有结果,就意味着一些特权团体,可以嘲弄所有人、撕裂整个社会,最后全身而退没有任何代价。
对比来看“胖猫事件”,我就一直呼吁大家少关注,给当事人留下个人空间,因为这件事情太“个人”了。不同立场的男男女女,只不过借助胖猫事件表达自己立场、发泄自己情绪罢了。
但是姜萍事件不同,捧红姜萍的是阿里巴巴和国社央媒,它们反过来也吃足了流量、赚足了名声,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为这件事情善后。
我认为,反对“剖腹自证”是针对普通人的,比如造个黄谣,我说你怎样怎样,你怎么自证?不可能。
但是对于上位者们、对于垄断公司、公权机关、权威媒体,就应该质疑,否则就没有鼠头鸭脖的事了。他们那不叫自证,叫信息公开。
这次阿里巴巴为首,还有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都忙不迭吃流量,结果吃干抹净之后躲起来了,合适吗?
说到底,姜萍究竟是个绝世天才还是无知骗子,她能影响到的仅仅是她个人所能及的范围,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但是这件事变成了沸反盈天的热点话题,离不开阿里巴巴、社交平台、主流媒体的助推。
来简单看一下时间线,6月13日当天,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公布成绩,而几乎就在同时,达摩院的官方账号发布姜萍宣传视频,关键词“17岁”“中专女生”“全球数赛”——
这种视频当然是精心准备的,跟初赛成绩同时发布肯定也是提前安排好的。我看现在很多观点说什么“不要打扰姜萍,让她安心钻研数学”“让她安安静静做一个天才”——
——这就是扯淡言论,是谁先打扰姜萍的啊?是谁在初赛出结果之后就忙不迭精心拍摄了宣传视频,然后全网炒作啊?
阿里巴巴数赛这次预选赛时间为2024年4月13日8点-2024年4月15日8点,按照往年的时间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公布初赛成绩,但这次为什么拖到两个月,很可能是要拍摄姜萍的宣传视频,以及在高考结束、出成绩的当口蹭一个热点话题。
紧接着第二天,各路官方媒体下场,比如央视的宣传:
特别强调了“中专”“唯一女生”“北大、清华、剑桥等名校”,直接触及当前网络最大流量密码:性别、学历、名校、越级打怪。
谁说学新闻没有用啦?这不用处大大滴嘛!没有学新闻的这么写,姜萍也绝对不会这么火。
还必须值得关注的是,姜萍最初爆火的话题:“中专女生爆冷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这其中就隐含了很多关键信息——比如,这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漏洞百出的,非权威性的数学竞赛,所谓“全球”的名头,只不过是有一些留学生参赛,而且这还是预赛,根本谈不上“全球排名”的程度。
这流量“盛世”,也不知如谁所愿。
说到底,我们不是质疑姜萍,我们是质疑阿里巴巴主办的“全球数学竞赛”的权威性,以及阿里巴巴的炒作动机。
预赛是48h线上开卷比赛,完全有可能抢手答题,再加上达摩院拍摄的宣传视频漏洞百出,大家质疑一下阿里竞赛的权威性是理所当然。
以及阿里巴巴每年数学竞赛,都要推出“反差感”选手来炒作一波,上一次是“快递小哥参加数学竞赛”:
给没接触过媒体公关稿的朋友科普一下,大集团每年都有向媒体投放新闻的海量预算,像这种话——“这项不设报名门槛的全球最大在线数学竞赛,给了孙金元们逐梦数学的机会。自2018年以来,5届赛事共吸引了超过25万人参加,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刑警、编剧律师、焊工、快递员……对他们来说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正常媒体记者写新闻不会这么写的,这叫“通稿”。
这次事件唯一值得表扬的,就是各大高校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姜萍刚刚火的那两天,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频繁地骚扰各大高校,让他们“特招”姜萍。有些名校没有给出肯定消息,还被网友网暴。
我就说很多网民都很蠢,都不清楚自己的利益在哪里。企业举办一个比赛,有人拿了名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下,那名校就要特招,假如这个口子一开,你猜这损失的是谁的利益?
这次阿里巴巴办一个数学竞赛可以特招,明天腾讯办一个艺术比赛,后天拼多多办一个商业比赛,难道都要“特招”吗?拼一刀进浙大了家人们,还差99.99%就能实现进名校的梦想了,快拉你亲朋好友来吧!
假如姜萍同学想通过“特招”进名校,这就必须要经过“质疑”,她也必须要“自证”自己有这个能力,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她本人,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平凡的学子,更关系到我们教育体系的公平性、权威性。
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很多网友给块骨头就流口水。阿里巴巴和媒体暗中炒作给名校施压,想开特招的口子,是因为这口子一开那些人真能安排自己孩子进;你冲名校让他们特招姜萍,是因为你是纯傻子。
姜萍上浙大=你上浙大是吧?张文宏给你点个赞。
现在这些垄断公司、大媒体操纵舆论的手段真厉害,想制造一个热点话题,马上铺天盖地遮天蔽日。结果质疑声渐起,马上抽身降温。大家看几天过后姜萍还有几个热搜?
最开始的时候媒体可高兴坏了,终于不用天天发“南方小土豆”了,巴不得姜萍一天上十个热搜,kpi杠杠的。结果忽然就不讨论了,前两天参赛选手联名质疑也没有一点消息。
“姜萍事件”——或者叫“阿里数学竞赛事件”不了了之,是对所有人的嘲弄。真的,当年宗教都没有这么厉害。
主:6
至于姜萍同学本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质疑的。她如果是一个绝世天才,自然会有她自己的道路,绝对不用网友操心,咱们国家可能埋没艺术天才,可能埋没体育天才,但绝对不会埋没一个数学天才。
如果她说谎了,那么她的危害说破天也没多大,如果不是垄断公司和媒体拿她炒作,她顶多就是一个mini版的马保国老师,说不定开可以开创直播写板书的第二赛道,大家对她也绝对没有那么多质疑。
当然,我也没说流量不好,流量好死了,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人民日报,不管是理塘还是哈尔滨,追逐流量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是我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谁污染谁治理。
谁吃了姜萍的流量,谁现在就要承担起责任来——披露更多的关键信息。那个宣传视频是你阿里拍摄的吧,那你就想办法披露更多更有利的信息啊;各路媒体一窝蜂报道吧,那就继续深度报道、深度追踪啊。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所有当事方,就当这件事情这么过去了,就这么过去了。说明他们发自内心地把人民群众当傻子,认为人民群众只有8秒记忆,把人民群众玩弄一番、割裂一番、调戏一番之后,全然当做无事发生过。
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愿意做这种傻子吗?
好好好好好好好
我觉得只是单纯的乌龙事件,自媒体发酵太猛了,刚好迎合了大众对“寒门出贵子”的期盼心理,然后官媒也没动脑子就转发了,这也侧面的说明了当前的社会矛盾特点
同意观点,贴一下。
一起下场,但官媒和阿里的目的却不一样。官媒是想配合国家政策,宣传英雄不问出处的观念,推而广之,既然学习可以这样,就业创业难道就不可以?结合以前义乌小吃摊的报道,还有孔乙己长衫的论调,就更明显了。而阿里的宣传是想借此撬动现行的高考制度,为精英阶层的各种特招打开缺口。
我对回复的回复
这个不是联想,可能是事实,我认为当前的冷处理,也算是印证了这个观点
官媒逮着这个姜萍,去宣传中考分流,结果发现是假的,于是冷处理
阿里,我认为是背后的犹太资本推动,目的是通过这个来探一探中国义务教育,目的真的是冲精英教育模式来的,因为这样符合资本精英的后代延续,不管是可以镀金还是找合适的基因引进
后续的推进还有,比如中储粮的事件,对准的就是粮食口
这些,再配合现在黎巴嫩的bp机爆炸,我只能说,低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底线
最后,为中国义务教育,菜篮子工程,打call
大家已经心知肚明了,中专生被利用了,媒体被忽悠了,这事就只有不了了之了
要是姜萍真上哈佛就好玩了 操纵舆论戏做全点 那边偷偷找人给哈佛捐得钱 让哈佛那边配合做下戏 到时候就真进去了 这种呢 我们就叫资源生 除了分数之外的资源
所以我的建议,或说我本人一直以来的态度是,要么干脆不要关注这些事件,即使看到了,也给自己和这个事件一个“冷静期”。新闻就像海上的波浪,潮起潮落。如果我们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潮起潮落本身,就会忽视了大海的壮阔和它更深层次的东西。
大家都意识到信息时代,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东西,所以各种内容想方设法地要抓你的眼球,争夺你非常宝贵的注意力。但注意力和一个人的精力、思维都是紧密相连的。把注意力放在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且能有效治疗精神内耗。
之前一段时间,《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热度很高。我认为高不仅在电影本身,更在于它传递的价值观——让子弹飞一会儿。世界各国文明都不缺“造神”这一节,但是绝大多数造神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先捧起来,后面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干脆砸倒。
所以我的建议,或说我本人一直以来的态度是,要么干脆不要关注这些事件,即使看到了,也给自己和这个事件一个“冷静期”。新闻就像海上的波浪,潮起潮落。如果我们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潮起潮落本身,就会忽视了大海的壮阔和它更深层次的东西。
大家都意识到信息时代,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东西,所以各种内容想方设法地要抓你的眼球,争夺你非常宝贵的注意力。但注意力和一个人的精力、思维都是紧密相连的。把注意力放在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且能有效治疗精神内耗。
他们精神上已经取得了胜利,而我们这些质疑者却得不到一个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确实有点遗憾。
他们精神上已经取得了胜利,而我们这些质疑者却得不到一个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确实有点遗憾。
说实话,确实是把人民群众当傻子。不过很多群众,本来就是傻子。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姜萍深信不疑,不出来是因为被国家保护了。我勒个丢
@星期六的雨
知道十几年前有个作文竞赛,叫做“新概念作文”吗?这个比赛最初炒起来之后,获奖者可以获得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特招,热度下去之后的几年,获奖者仍然可以获得加分。至于获奖作品好在哪里,只有文坛内部才懂,毕竟人家对“浅浅体”,屎尿屁也觉得很好。但高考特招和加分是实实在在的,伤害的只是一些普通做题家
一起下场,但官媒和阿里的目的却不一样。官媒是想配合国家政策,宣传英雄不问出处的观念,推而广之,既然学习可以这样,就业创业难道就不可以?结合以前义乌小吃摊的报道,还有孔乙己长衫的论调,就更明显了。而阿里的宣传是想借此撬动现行的高考制度,为精英阶层的各种特招打开缺口。
人的低级趣味 但也是本性:1. 爱吃瓜 2.喜欢看反差 猎奇 3.喜欢看弱者黑马逆袭爽文 4.极其容易情绪化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摆脱了低级趣味🤔 说实话很难 不然成功者不会寥寥 惭愧 只能说做到 多关心自身发展 少关心外界无营养信息
就是泛政治化语言,比如官媒愚弄,就姜萍这件事,官媒想愚弄谁,有什么必要,说白了就是媒体记者比较蠢比较急功近利,总想搞个大新闻,结果被某些小群体给骗了,韩寒就是某个利益团伙炒作出来的人物。
中国民众已经经过了无数次服从性底线测试,事实证明是可以随意被愚弄的,哪怕稍微团结点早就有实质性的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