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52 篇
  • 评论总数:2551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6小时前

无聊的中国高等教育:除了和教育人无关,和一切都有关。

本文阅读需要 8 分钟
首页 社会,观点 正文

为什么说中国的高等教育除了和教育人无关,和一切都有关呢?因为这套制度设计从扩招表现出来的就是并不怎么看重学生的成长和感受,因为他/她们的成长和感受是指标里最不重要的部分。

先说最近热议的扩招,就要从1999年的扩招开始说起。

1998 年 11 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提出了以下 5 点扩招理由:

  1. 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2. 企业改革带来大量下岗工人,如果他们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
  3. 国家提出经济增长 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4. 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 7 个学生。
  5.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当时的扩招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的,但从结果上来看不错。

再来看2020年以来的研究生扩招,个人认为主要作用是在于缓解就业压力和扩大内需。从1999年扩张到现在,大学本科教育成了一种较为普世的产品,大学生占比逐步升高,正在面临学历贬值的问题,读研已经是一种为了就业的显学。一方面是环境惨淡,另外一方面就是预期失衡。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其实还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在重视学习的传统环境下,孩子上大学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欣喜过后,进入大学的第一代大学生更多的时感到茫然无措。很多大学生的父母,自己是不太了解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什么样的,不了解专业,不了解就业情况,很多想法和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和现实的情况是脱节的。这些困难只能由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自己来承担,自己来解决。她/他们要学着了解大学这场游戏的规则,想好如何在大学生活,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如何规划这一切。或许有不少人始终有一种不适感,迷茫的走完自己的本科阶段,然后遇到现在这样惨淡的环境,很容易心态失衡。虽然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接受,但那真的很不爽。试想一下,你是一个学习还不错的学生,出生在高考大省,通过了中考分流,高考也还行,上了一本。当你毕业的时候你发现本科就业几乎找不到还行的工作,不得已你只能去读一个研究生提升学历。你会怀疑就业怎么这么差,前几届的师兄师姐就业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子的啊!

其实大学的利益和学生就业的利益是不相关的,甚至是有些矛盾的。大学需要完成它自己的科研目标,评级等等等等。其中有一个目标是建立研究型大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大学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建设目标,结果现在看来就是本科教育拉跨和极度科研导向。

对此,有很多教育界人士已经批评过了。

学校妨碍本科生就业的办法就是安排很多很多无聊的课程,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加课时加学分。这导致本科很难就业,现在的环境一个本科生,没有几段还行的实习的话,是很难就业的。这样的安排,就会导致学生很难在不和课程冲突的情况下去实习,那怎么就业呢?更不用提现在很多课程根本就是没有什么人认真上,竞相争抢的都是后几排的座位。然后用的是学校自己编的破烂教,用国外的书翻译拼凑出来的,讲课的老师又不太会讲,他/她可能很会科研,但是她/他的讲课水平是真的很一般。可能除了顶尖的几所高校,甚至包括那几所,你会发现根本不重视人的教育啊,它不是用来培养人的。大学真的重视本科生吗?还是重视成果和评分评级?

破五唯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其实就是没有用,就是内卷不断加剧,就是追求保研,读研已经是一门显学了。比较好的大学里,都在疯狂卷成绩,把大学再去当做一个高中一样,复习期末考试,为了在每次期末考试中拿到好成绩,最后得到保研名次。这难道不无聊吗?这很无聊,但是在大学里的学生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想找到好工作,研究生是几乎是必须的选项。今天的高校有多少本科生选择去深造,无论是保研也好,留学也好,提升自己的学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难道是所有人都想做学术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还是为了一个好的就业。

不断扩招,学历贬值,就会有人重新评估价值,逐渐放弃上大学,近来高考填报选择编制类学校已经有所体现。

无论从过程和结果来看,现实说明了高等教育这套制度设计就是并不怎么看重学生的成长和感受,因为他/她们的成长和感受是指标里最不重要的部分。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