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刷到一个视频,韩国婆婆来中国儿媳家过年,看到亲家用上好的大白菜喂鸡,心疼得不得了。在韩国,一棵白菜一万韩元,折合人民币高达五十元。即便韩国人均GDP三万多美元,是我们的近三倍,但相比我们两三毛一斤、五六块一颗的大白菜,也着实太贵了。这让视泡菜如珍馐的韩国人如何不心疼。
类似的视频一搜还有一大堆,大体上都是在表达:我们弃之如履的日常食物,韩国人都甘之如饴。打开这种视频的评论区,无一例外都洋溢着中国网友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你胆敢在评论区反驳一句,网友们能把你的标点符号都喷出翔来。
可我还是要说一句:这种视频无异于让瘸子张三跟瞎子李四比视力。有谁考虑过,韩国的农产品,价格为什么这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农产品,价格为什么这么便宜?更更重要的是,这么便宜的农产品价格,如何保证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更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广大的农民兄弟,如今的生活究竟怎么样?
先来说一段我亲身的生活经历。最近为了节省开支,我常去附近的农村大集买菜。以菠菜为例,年后我们这边超市的价格是三块左右,菜市场两块左右,而大集上农村大姨卖的才八毛一斤。我原本就打算买一两斤,架不住大姨洋溢的热情和朴素的衣着,我一心软,给她包圆了。令我吃惊的是,小半三轮车的菠菜,大姨连卖带送,才收了我七块钱。我问大姨,这么一剁,才七块?大姨瞬间敞开了委屈的话匣子,她说:“小伙子,你是不知道,我在这卖一天,一车菠菜,也就十几块钱。年后雪多,压得菜不大长了,烂在地里多疼人啊!我就赶紧收,收上来这么些,能卖了也比全烂在地里强。”我看大姨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背驼得跟单峰骆驼一样,给我找钱的时候半天直不起腰,便问道:“这么大年纪还不多歇一歇?”大姨跟我说她没办法,他和老头子一个月的农村养老金加起来才五百多,儿子有房贷,孙子要上学,能干点是点。
我不忍心再聊下去,起身放眼一扫,这个大集上,至少还有几十个这样摆小摊的大姨,全国至少还有几千上万个这样的大集。
有人可能怀疑农村大姨的代表性,我也不是很确定农村大姨这类群体在农村人口中的占比情况,便查了一下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共有4.77亿人。这4.77亿乡村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照这个数据,我国农村人口每个月的平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1807元。看样子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低,和大姨们给我的感受非常不一致。但我从来不相信平均数,更相信众数反映的情况,可是我找不到这样的数据,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中位数。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18748元,换算到每个月,是1562元。这样看来,这个数字也不是低得夸张。要知道,这是可支配收入,是你的收入中实际能拿来消费的钱。1562元,和卖菠菜大姨给我们的感观还是大相径庭。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突然能想到,农村人口中应该也包括农民工群体吧。我接着查数据,发现4.77亿农村人口中包含2.9753亿农民工,农民工在农村人口中的占比高达六成多。在乡村人口中占极少数的村干部群体,其收入能在多大程度上拉高农村人口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我们暂且忽略不计,单看这占到农村人口六成的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就很能说明问题。到2023年底,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4780元,这样一来,剩下的那近两亿被平均了的农民月收入有多低,就可想而知了。这些人应该就是我对乡村大姨直观感受的来源群体。可是,当我将农民工群体的人均月收入和剩下近两亿非农民工群体的收入一平均,发现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显得太高了,剩下两亿人的收入得是负数,才能符合农村人口月平均1807元这个数字。问题没解决,又多了一个问题。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凑合着用找到的另一组数据: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这组数据,2022年,农村人口中收入最低的20%,月均可支配收入四百出头。再高一档的20%,也才勉强到一千块。即便是中档的20%,才勉强到一千五。这些人,尤其是最低的两档,基本符合农村大姨给我的印象。
如果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最多不超一千,你能生存吗?所以你还奇怪,为什么很多农村老人,卖一天的自种菜,总共才卖十几元,还坚持不懈吗?就算我们不把自己带入最低档的收入水平,让你去做农民工,一个月大几千的收入,你愿意吗?恐怕也很难吧,这些都是卖命的钱,哪怕他们收入真地能上万,我们恐怕也不会嫉妒。农民工,天生就不需要证明他们收入的合理性,因为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
到此为止,你还在为我们国家极低水平的农产品价格而自豪吗?你岁月静好,必定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农民种地的真实收入怎么样,赶一天大集能卖多少钱,对此我不想再过多叙述,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叫乡村小袁的帐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看吧!等你看完,你就会知道,我们日常农副产品的低价,就是牺牲农民的利益换来的。所以,你怎么好意思嘲笑韩国人吃不起菜,吃不起牛肉!
如果你那高傲的头颅认为,农民的收入是市场经济筛选后得到的结果,那我就不得不跟你聊聊建国以后,农民都是怎样付出和奉献的了。
建国时,我国总人口共有5.4亿人,其中有4.8亿是农民。面对一个工农业都极其落后的烂摊子,换做是你,你该怎么办。没错,当时的情况我们确实没得选,只能用十分落后的农业,去哺育更加落后的工业。比如我们在五十年代在农村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工业发展积累物质基础。我们当时为什么要搞农业合作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需要农民兄弟们在土地上苦干,加大农业产出,为国家的工业化目标服务。那时候的农民也仅仅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多余的产出全部贡献出来,以保证工厂和城市的发展所需。所以,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一句,新中国最初的家底,基本都是靠农民兄弟积攒下来的。
到了六十年代,为了缓解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压力,国家又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是,我们的农民兄弟又毫无怨言地接纳了两千多万人的插队知青,解决了他们很长一段时期的食宿问题。这一时期的农民兄弟可谓倾囊相助,帮新中国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但这时,城市的人口体量本身难以满足超速的城市建设和天量的用工需求,这一次,还是农民兄弟站了出来。他们密集在城市近郊的逼仄厂房里,他们挥汗在城市中心的钢筋水泥里,他们穿梭在城市拥挤的街角巷弄里,晚上,他们还蜷缩在城市角落勉强遮风挡雨的工棚里。即便是这样的付出,也不见得能换回城市的一点尊重。很多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实在让人心寒,这些城市的良心和外在的形象,实在难以匹配。这一时期的农民工兄弟可谓力尽筋疲,说他们是改革开放最牢固的基石,毫不为过。
08年金融危机,我们的出口受阻。为了消化无法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我们再次搬出了农民兄弟,实行家电下乡政策。有人会说,家电下乡是有财政部13%的财政补贴的,是妥妥的惠农政策。要知道,这13%的财政补贴是哪里来的,就是这些工业制成品出口时享受的出口退税政策,没错,这些钱在补贴给农民买家电之前,是补贴给国外的。而这一次,我们的农民兄弟大方地帮我们消化了积压的工业制成品,用的是外出打工挣的血汗钱。温铁军将这件事称之为: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农民拯救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事件。当然,我们的农民兄弟在2014年之后是怎样支持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的,我就不多说了。
纵观建国以来农民兄弟的举动,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他们就是新中国经济的输血者。遍寻全球,有几个国家能像我们的农民兄弟这样慷慨解囊,这样倾囊相助。反观韩国农民,他们仰仗本国农业协会的操作,故意降低农业产量,拉高农产品价格,甚至不惜与政府对抗,生生将农产品种成了奢侈品。一颗大白菜的价格,能买到五十多元人民币。如果我们的农民兄弟也这么做,试问在座的诸位,谁能承受得了。农民待遇好并非韩国一家孤例。日本也有类似的农业协会,虽然没有韩国夸张,但日本农民的生活也比较滋润。欧美国家为了解决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则是采取大量补贴农业的做法,他们的农民也挺幸福。只有我们的农民兄弟,体量巨大,吃苦耐劳,却又身形单薄,无依无靠。
今天,我就是想认真地问一下,谁能来心疼一下我们的农民兄弟,哪怕只是人文上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