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了。
乡镇常住人口不到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就连疫情期间核酸数都不到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别说疫情前和疫情后人们可以用脚投票的时候了,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很多五分之一的。
村里,60来岁的算壮劳力,七八十岁的还在伺候小园,四五十岁的算年轻人,年轻到可以作为个别妇女出轨的选择对象的程度。
不但老人多,而且孩子少。就连放寒暑假,村里都极少未成年人出没。Z镇已经连续两年一年级无生可招了,全镇可只有这一个学校啊!B镇唯一一个幼儿园小中大三个班有7个孩子。据说,Q县去年出生人口900,死亡人口5000。老赵说来村里一年半,参加了十来场丧礼,只参加过一场婚礼。
那晚,去闻稻香和听蛙鸣,二哥跟我说:“2000年,初中没毕业,我厌倦了10公里的泥泞土路上学放学,冬天打滑、夏天崴泥,辍学了,看着去沈阳打工的小年轻过年回家的样子,我就知道,农村完了,得消亡,还有些淡淡的忧伤,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等我到大连打工,这花花世界,除了泥巴和玉米,还有高楼大厦,除了拖拉机还有跑车,除了小芳还有麻美信子,农村完就完吧,早该完了,我,我们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农业县的悲哀就在于不论你怎么努力,上限在那里摆着呢,农田面积、气候和农技水平决定作物种类和产量,再乘以价格,就是天花板了,如今已无荒地可垦,总面积摆在那里了,粮食作物价格基本稳定,农技也没有突破性变革,也就这样了。当然,影响生产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生产关系尤其是产权,有巨大的刺激性爆发空间但是目前是讨论禁区。
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和多补了三五百,并不能真正的致富,穷到不至于,但富不太可能。农业啊,只有从事的人足够少,才可能富起来。比如,人均五百亩地,算了别人均了,家均吧,毕竟,农业的最小经营单元是家庭。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概率是要浪费掉了。隔壁县在搞村屯拆扒复垦,有些道路是前几年脱贫攻坚的时候修的,一个屯子只有一两户住家的时候,修路的钱,足够很多户在县城安居乐业了。对在人口大量流失的村屯修路、挖沟、建篱笆墙等,我是都持怀疑态度的。想想那些村庄小学,才几年,都关门了,打水漂。
广大农村的衰败不可避免,一个毫无争议又不被提起的事实摆在眼前:中国终于迈出了农业文明的窠臼,走向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服务业社会。
农业社会有文明吗?曾经有,但是不多。农业社会的文明是相较于游牧社会来说的,仓廪实后的礼节、衣食足后的荣辱,三纲五常、家庭伦理、依附道德等。我们那些引以为傲的四书五经、纲常伦理、发明制造,如今几乎都成为我们的桎梏,在全球化的氛围里经常自说自话,鸡同鸭讲。
既然我们踏入了现代文明,就要接收现代文明,李鸿章都能想明白的事,又过去一百年了,怎么能还想不明白呢?发明创造是有知识产权的,买卖是要自愿的,违法是要受罚的、不管你爸爸是谁,加班时要给加班费的,上学是要学逻辑和质疑的,脑子是要留给自己思考的。
小农是没有竞争力的,将来一定是大农业,大农田、大机器、人少地多才是农业唯一的出路,农场化,农人自己为自己负责,主动使用、适用、试用新产品、新技术,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和催促。
零散的村屯分布没有必要。以前五里十里左右一个屯,那是腿着农业劳作的距离,重体力劳动比如推独轮车运玉米棒子,一顿饭能有效操作的半径也就五公里吧。现在,拖拉机、汽车、摩托车,劳动的有效半径大多了,50公里也不是问题。况且况且,村屯的人,走了七八成了,啥公共设施都算不过账来了,以后,只会越来越拉胯,拆扒复垦非常好,增加耕作面积,减少闲置房屋浪费。土地,可是财富他妈妈啊,闲置土地就是闲置财富啊,简直暴殄天物。
合村并镇是势在必行了,除了边疆乡村,人口越来越少的村和镇,都可以合并了。一个镇管两三千人,还没有东南一个村大,也得养三套班子近百十号人,一茶一饭当思民脂民膏啊!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啊!斗胆一句,不是边疆的城区人口不到十万的县城,也没有啥必要了,现在的管理半径,合并一些也挺好。
真正的三农变革已经发生了一部分,期待发生更多部分,2027年的30年土地承包续期,是机遇也是挑战。既然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如果不能大调整,那就小调整,比如可以权证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所有权和物理地块不一一对应,总之一切有利于大规模集中经营的都值得尝试。其实,有些县、乡、村、人,都在做非常有益的尝试了,反倒是往上,有些畏首畏尾了。
妹夫电话里说,山东农村的地也开始民间流转了,规模种植,能养活职业农民了。
等70前慢慢死去,农业就真的脱胎换骨了,90后、00后的农业一定是新玩法。一代新人换旧人,死是每个人的宿命,不用不好意思提。人多地少的论断会逐步过时。农村人进城市大势所趋,居住环境的优化也是大势所趋,种地农民住城里也是相当哇塞。
近郊的村屯,可以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鼓励非本村屯人员包括城里人来居住、建设、开发,哪里有人哪里才能有钱有产业有发展。你看西北那些枯竭的油城、东北那些枯竭的煤城,没有人后,是不是都荒了,基于职业的身份限制没有必要那么严苛,基于户口的更没有必要,让人、财、物都无拘无束的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东北农村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了。
乡镇常住人口不到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就连疫情期间核酸数都不到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别说疫情前和疫情后人们可以用脚投票的时候了,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很多五分之一的。
村里,60来岁的算壮劳力,七八十岁的还在伺候小园,四五十岁的算年轻人,年轻到可以作为个别妇女出轨的选择对象的程度。
不但老人多,而且孩子少。就连放寒暑假,村里都极少未成年人出没。Z镇已经连续两年一年级无生可招了,全镇可只有这一个学校啊!B镇唯一一个幼儿园小中大三个班有7个孩子。据说,Q县去年出生人口900,死亡人口5000。老赵说来村里一年半,参加了十来场丧礼,只参加过一场婚礼。
那晚,去闻稻香和听蛙鸣,二哥跟我说:“2000年,初中没毕业,我厌倦了10公里的泥泞土路上学放学,冬天打滑、夏天崴泥,辍学了,看着去沈阳打工的小年轻过年回家的样子,我就知道,农村完了,得消亡,还有些淡淡的忧伤,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等我到大连打工,这花花世界,除了泥巴和玉米,还有高楼大厦,除了拖拉机还有跑车,除了小芳还有麻美信子,农村完就完吧,早该完了,我,我们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农业县的悲哀就在于不论你怎么努力,上限在那里摆着呢,农田面积、气候和农技水平决定作物种类和产量,再乘以价格,就是天花板了,如今已无荒地可垦,总面积摆在那里了,粮食作物价格基本稳定,农技也没有突破性变革,也就这样了。当然,影响生产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生产关系尤其是产权,有巨大的刺激性爆发空间但是目前是讨论禁区。
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和多补了三五百,并不能真正的致富,穷到不至于,但富不太可能。农业啊,只有从事的人足够少,才可能富起来。比如,人均五百亩地,算了别人均了,家均吧,毕竟,农业的最小经营单元是家庭。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概率是要浪费掉了。隔壁县在搞村屯拆扒复垦,有些道路是前几年脱贫攻坚的时候修的,一个屯子只有一两户住家的时候,修路的钱,足够很多户在县城安居乐业了。对在人口大量流失的村屯修路、挖沟、建篱笆墙等,我是都持怀疑态度的。想想那些村庄小学,才几年,都关门了,打水漂。
广大农村的衰败不可避免,一个毫无争议又不被提起的事实摆在眼前:中国终于迈出了农业文明的窠臼,走向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服务业社会。
农业社会有文明吗?曾经有,但是不多。农业社会的文明是相较于游牧社会来说的,仓廪实后的礼节、衣食足后的荣辱,三纲五常、家庭伦理、依附道德等。我们那些引以为傲的四书五经、纲常伦理、发明制造,如今几乎都成为我们的桎梏,在全球化的氛围里经常自说自话,鸡同鸭讲。
既然我们踏入了现代文明,就要接收现代文明,李鸿章都能想明白的事,又过去一百年了,怎么能还想不明白呢?发明创造是有知识产权的,买卖是要自愿的,违法是要受罚的、不管你爸爸是谁,加班时要给加班费的,上学是要学逻辑和质疑的,脑子是要留给自己思考的。
小农是没有竞争力的,将来一定是大农业,大农田、大机器、人少地多才是农业唯一的出路,农场化,农人自己为自己负责,主动使用、适用、试用新产品、新技术,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和催促。
零散的村屯分布没有必要。以前五里十里左右一个屯,那是腿着农业劳作的距离,重体力劳动比如推独轮车运玉米棒子,一顿饭能有效操作的半径也就五公里吧。现在,拖拉机、汽车、摩托车,劳动的有效半径大多了,50公里也不是问题。况且况且,村屯的人,走了七八成了,啥公共设施都算不过账来了,以后,只会越来越拉胯,拆扒复垦非常好,增加耕作面积,减少闲置房屋浪费。土地,可是财富他妈妈啊,闲置土地就是闲置财富啊,简直暴殄天物。
合村并镇是势在必行了,除了边疆乡村,人口越来越少的村和镇,都可以合并了。一个镇管两三千人,还没有东南一个村大,也得养三套班子近百十号人,一茶一饭当思民脂民膏啊!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啊!斗胆一句,不是边疆的城区人口不到十万的县城,也没有啥必要了,现在的管理半径,合并一些也挺好。
真正的三农变革已经发生了一部分,期待发生更多部分,2027年的30年土地承包续期,是机遇也是挑战。既然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如果不能大调整,那就小调整,比如可以权证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所有权和物理地块不一一对应,总之一切有利于大规模集中经营的都值得尝试。其实,有些县、乡、村、人,都在做非常有益的尝试了,反倒是往上,有些畏首畏尾了。
妹夫电话里说,山东农村的地也开始民间流转了,规模种植,能养活职业农民了。
等70前慢慢死去,农业就真的脱胎换骨了,90后、00后的农业一定是新玩法。一代新人换旧人,死是每个人的宿命,不用不好意思提。人多地少的论断会逐步过时。农村人进城市大势所趋,居住环境的优化也是大势所趋,种地农民住城里也是相当哇塞。
近郊的村屯,可以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鼓励非本村屯人员包括城里人来居住、建设、开发,哪里有人哪里才能有钱有产业有发展。你看西北那些枯竭的油城、东北那些枯竭的煤城,没有人后,是不是都荒了,基于职业的身份限制没有必要那么严苛,基于户口的更没有必要,让人、财、物都无拘无束的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三农要好,必须人少地多科技狠。
今日东北农村现状就是明日除两个三角之外的全国农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