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242 篇
  • 评论总数:2479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1:13

为什么没人发现问题豆油?

本文阅读需要 14 分钟
首页 社会,观点 正文

罐车这个事好几天了,最开始我没把这事当个重大新闻,我以为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前几年新闻也报道过,从新闻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事算不上什么新闻,可以说是旧文再发现。结果几天下来舆论发酵的越来越重,直接国家队下场严查

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看高剑犁的视频,仅仅查了一辆车冀E5476W,油罐车乱拉这件事情横跨大江南北,违规现象就非常多,罐车不光拉过食用油,拉过煤制油,还拉过饲料,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罐车。

目前罐车的轨迹已经查不到了,高渐离的视频也被下架了,这有一份表格供参考。

IMG_6835.png

这个事为什么会出这么大纰漏?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大家平时吃的豆油主要是用浸出法,也就是说用用有机溶剂对油料浸泡、冲洗、使油脂溶入溶剂里,得到溶剂和油脂的混合物,然后分馏。但是有机溶剂相似相容,这是大家高中都学过的,分馏不可能那么完全。食用油里边残留有溶剂是常态。2018年之前的老国标2716当中,对于有机溶剂的限制含量是50毫克每千克,这意味着以20吨的油罐车里边也不允许超过残留1千克。

2018年以后的新国标标准提升很大,食用油溶剂残留量不得高于20毫克每千克,每20吨的残留甚至不超过400克。这看上去限值很低,特别是考虑到大油罐车能容二三十立方油,油罐里内壁上有个好几斤残留化工油,应该很容易检测出来。

但实际上现行针对食用油中的有机溶剂执行的标准是国标1886.52,检测标准是GB5009.262。如同标题所说,己烷类溶剂,俗称又叫6号溶剂,因为己烷是由6个碳原子组成的烷烃。目前的检测方法也是针对己烷进行色谱法检测。

由于检验项目有限,并不能有效覆盖污染物,或者所取样品中污染物含量低,低于检测限。

IMG_6836.png

而涉事罐车经常运输的是煤制油,这需要结合地理背景,我国是一个煤炭多油气少的国家,煤制油就是通过煤炭生成一氧化碳,再由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烃类物质当石油用,这就是采访当中所谓的白油,注意,煤制油白油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有刺激性气味的煤油不一样,白油无色无味性状非常接近于食用油,是没有经过精炼的烷烃混杂体,里边己烷的含量并不高,检测己烷为主的目标物,当然查不出来。

己烷和国标规定的溶剂检测还算沾边,至于其他的化工原料,最开始标准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些检测项目。

至于食用油其他的国标规定,比如GB2762,针对的是重金属。而GB/T30354关于食用油的散装运输规范当中,虽然规定了食用油要专罐运输,不允许与其他掺在一起运输,但这只是一份推荐性国标,并不是强制国标,实际上没有威慑力。

IMG_6837.png

换句话说,现行的国标对于食用油装罐过程当中的煤制油污染并没有针对性的检测,虽然刑法规定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但在检测标准跟不上的情况下,很难通过行业内部查处这些事情,最后我们也看到了是新闻媒体揭开的盖子。坦率地说,这并不是常规能想象到的污染源,是不法分子钻了制度的空子。

一句话概括,国标制定的时候没想到这些人玩这么花。类似于当年三聚氰胺事件,大家都以为牛奶里边只需要检查含氮量就能代表蛋白质含量,谁想到不法公司能往里掺三聚氰胺呢。

国家标准不检测,整个流程都很难排查出来,这也印证了记者暗访当中所说的,大厂才能查出问题,小厂根本查不出来,因为两种油相似相溶,一旦混装就没有办法再分辨是好油坏油,只能通过进一步化验才能查出杂质,大厂采用了更严格更详细的检测,所以还有些威慑力。

在整个链条里,能对运输者起到内部监督作用的,是上游企业,在装罐之前进行进罐检测就能查清是不是干净。但显然行业内部自律是靠不住的,最后就是搞个大新闻把整个食用油产业全都卷进来。

行文至此,事情已经讲的够清楚了,至于如何堵上监管漏洞,那是国务院进一步要调查要处理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学专业出身,这几天的舆论实在是特别有意思,不少朋友在被这条新闻打的眼前昏黑几天之后,终于操起了传统手艺,开始往境外势力头上扣锅了。

IMG_6838.png

临床上的病人临终会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接受事实是很困难的,患者会竭力否认事实的存在。第2阶段是愤怒期,第3个阶段就是开始讨价还价,认为自己还有希望。

第一阶段否认,先是有人说,豆油收货单位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所以是用来做防锈油脂的,所以我们这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结果后续大家也知道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卷入其中,根本不止这一家企业。

第二阶段是愤怒,在事实无法否认后,许多博主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就比如说我们亲爱的北京市民司马南先生,对着报道此次事件的媒体和记者大放厥词,要求严查报道此事的媒体。其实逻辑和郭继承是非常相像的: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报道?你们是何居心?

IMG_6839.png

不得不说,这跪舔的姿势相当到位

第三阶段他们就要开始讨价还价,认为调查记者选择性报道,没有追查完链条诸如金龙鱼之类的所有企业,只针对国企,所以不公平。

我确实对新京报印象也不好,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伦理水平有很大瑕疵。他们对汤兰兰和刘学州的所作所为是要被永远钉在中国新闻史的耻辱柱上的。但一码归一码,在本次报道上,调查团队冒着个人危险做了调查,做了现场暗访,调查记者也不是超人,在高剑犁之前,其他媒体都不知道,照着视频里的信息去查货车的下游。调查记者生存难是老生常谈了,现在调查记者出来做暗访做报道,别人做了报道又有一群人凭借想象力臆断媒体的动机,指责记者没有再追个几千公里查清下游,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实际上在原报道当中,也提到了好几个民营企业,这部分事实就被选择性忽略了。

新闻行业真的很难,既要做调查报道,又不能驳了国企的面子,不然就是公知汉奸50万,是故意带节奏,你说这种工作谁能做得下去呢?

新京报这一次,相比吃干饭的一大堆媒体,已经非常对得起纳税人的税金了,至少比焦点访谈的大多数节目强不少。

上游企业对运输环节试管失控的时候,你们不说危害粮食安全,国标没有覆盖到的监控死角大家不说危害粮食安全。一到揭开盖子的新闻媒体全冲上来,义愤填膺地指责对方报道危害了国家粮食安全,天底下我没有见过这样自觉的奴才。

IMG_6840.png

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是三四线城市低端餐饮和中低端食品加工行业的消费者。这些市场监管更松散,消费者也没有钱,只能买便宜一些的商品,往往会陷入食品安全陷阱,然而最激烈的认为此次事件当中有境外势力作祟的也是这群人。我只能说相当讽刺。

最有意思的是,高流是马前卒工作室的编辑,而马前卒工作室早已经被打为了中国最大的汉奸媒体。一群人用公知马前卒工作室的稿子来反对公知新京报的报道。这个逻辑相当之滑稽。如果睡前消息还活着,这篇稿子大概率要马前卒自己来读,我都不敢想象这个场面有多爆笑。

事实证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汉奸公知的具体标准,实际上是先画靶子再射箭,他们的不满本质上是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这个报道的发生地是美国他们就绝对不会质疑报道的真实性和目的性。

他们需要的是别人家的丑闻,如果是自己家的,那就需要汉奸来掩盖丑闻,只要一切都能推到敌人头上,自己就没输,反而找出了敌人是赢了,至于逻辑根本不重要。

IMG_6841.png

我支持作为底线的粮食安全掌握在公有制企业手里。但群众对于公有制企业有更高的期待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权利义务是相对等的,它既然占据了这个垄断性的地位,那对社会负有垄断性的责任。更应该把篱笆扎牢,把权力关紧。

问题豆油找到了,但之所以会有问题豆油,恐怕和许多人的头上的辫子,脱不开干系。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