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508 篇
  • 评论总数:280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怎么评价在中小学蔓延的感恩教育?

本文阅读需要 8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01.

操场上坐着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不少正在嚎啕大哭。

音响里,不断地传出台上“老师”的声声质问。

“思考一下,你长这么大了,你做了哪些对不起爸爸妈妈的事情?”

“思考一下,你还要不要跟他们吵架,还会不会跟他们顶嘴,还会不会玩游戏看电视?”

“他们是不是为了你好?”

此前新周刊发布的这段视频并不是孤例。在全国很多中小学都有所谓的“感恩教育”,甚至不乏让孩子对父母下跪的情况。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一个卖书贩子说的嚎啕大哭,家长似乎很是欣慰。他们会配合演这一出戏,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永远记住”老师说的话,跪下,一辈子感谢自己的“养育之恩“。

人性不是天生就扭曲的。家长们打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招牌,却任由一个卖书贩子当着自己的面摧残孩子的情感,当然是另有缘由。他们不想孩子知道真相。他们希望孩子一辈子都以为,父母生孩子是一种天大的恩情,是无法偿还的亏欠。

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的人生牺牲了那么多都是因为你,让你下跪,让你听话,又有什么不对呢?

但孩子总会知道真相的。讽刺的是,父母想掩盖的动机,会在另一个时刻,另一个场景中,由他们自己说出口。

02.

这次疫情爆发,很多家庭的悲剧,都再次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

几千个辛苦的日夜换来的事业,头衔和前途,都像纸糊的一样脆弱。“都没用啊。都没用。”当我在饭桌上发出感叹时,父亲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但孩子是有用的。”他说,“对吧?生病的时候,孩子是有用的。”

我愣了一下。正感叹人生无常呢,他都能找到让我生孩子的说服角度,实在也是猝不及防。

“你看,是不是要个孩子比较好?生病的时候,孩子可以照顾自己,如果你条件不好,孩子也还可以负担一部分医疗费。老了生病了,别的都没用,就孩子有用。”可能他自己也有点猝不及防,所以不小心暴露了什么。这才是很多父母要孩子的真实动机吧?不是因为“爱”,不是因为“赋予生命”,而是因为孩子“有用”,孩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明明是一个一个期待回报的交易,却投资美化成牺牲,把选择描述成无奈,渲染自己大爱无私的情怀。

03.

我不是在说交易不好。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公平,就意味着效率。

人与人之间能够合作,依赖的不是高尚的情操,而是社会规则保障了付出能够换来收获。

只有保障收益,才会有人愿意付出。员工付出劳动,老板得付钱。公司签了合同,违约要罚款。父母生孩子,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强制规定了父母必须得到赡养。

通过司法强制这样级别的方式,确保父母的付出必然得到回报。交易和情感也并不冲突。老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哥哥借给弟弟五千块钱,写了张欠条,并不代表兄弟之间就没有感情。

我身边也有在北京买房的年轻人,问父母借了大几十万首付,钱要还,感情也会有,并不矛盾。同理,我们赡养父母是回报幼年的养育投入,同时和父母维持亲情,也并不是矛盾的。

但,总是有人想掩盖或者淡化交换的色彩。比如常常见到某些老板拖欠工资,同时大谈亲人文化或者愿景情怀,把雇佣关系美化成一个漂亮又励志的大饼,希望员工能忘了工资这回事。

所有美化交易的人,都是想从合理的回报之外,拿到其他的收益。额外的收益往往是毫无公平可言的,那么攫取收益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交易美化成占据道德高地的巨大牺牲。

让你愧疚,让你痛苦,让你自责,让你忘记这一切是否合理,因为感性的情绪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你不能远嫁,只能留在父母身边。你不能自由恋爱,只能接受父母满意的对象。你不能选择单身,因为父母说不合规矩。你也不能不生孩子,因为父母没面子。父母为你奉献一切,还高风亮节“不求回报”,你却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不是自私吗?不是没良心吗?姜还是老的辣啊。父母们都很聪明。

很多父母都在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往往就是这些人,想用所谓的“爱”交换十倍百倍的回报,比如原本绝不能用来交易的,子女的尊严和自由。真正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健康快乐,无虑无忧。而不是让对方跪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其实吧,就大大方方告诉孩子,今天爸爸妈妈照顾你,你长大了也是要照顾爸爸妈妈的,不好吗。

很多父母觉得不好。

没了负罪感的孩子,就不会听话了。

R-C.jpg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