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
我想说:正视“孔乙己文学”焦虑的背后
1.关键词:社会分配制度
一百年前,孔乙己是整个社会的笑料,没想到,一百年后,他仍然是一个笑话。不同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受害者,而当代的“孔乙己”则是某些网评人笔下,不愿放下读书人身段进行劳动的“懒汉”。
鲁迅先生说,孔乙己在封建思想与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麻木不仁,生活四体不勤,穷困潦倒。
而某网评文中写到,孔乙已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锁。
一个看到“吃人”社会的本质,将原因归于落后的社会制度,一个只看到借以“孔乙己”自嘲的表象,将原因归于个人。
前者反封建以此改造社会,后者也只能告诫“孔乙己们”要正视自己的焦虑,脱去长衫,却忽视了焦虑背后那赤裸裸的现实,难道放下身段就能解决现实的就业环境了?如果放下身段就能幸福生活,那还要你说干嘛?
2.关键词:社会意识形态,第三人效果
难道没有人想要脱下“长衫”吗?那些高考的学生们,一遍遍的问自己,考试是为了什么?成绩代表着什么?那些考研考公的学生们,一遍遍怀疑,我真的需要这个证书,那个学历吗?
他们开始反思教育的意义,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开始去思考学历与文化的关系,开始去思考知识的含义,开始思考“长衫”的意义,他们准备脱下“长衫”。
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读书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教育的意义。那一群人只会在学生耳边大喊,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你就可以找个好工作,谈个好对象,有个好未来,你才可以出人投地,成为人上人。
功利性的导向主义使学生们忘却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学生们思想开始犹豫,准备脱掉长衫的手也放了下来……
为了让学生坚定的穿上长衫,他们在之前的言论上,又披上一层艳丽诱惑的外衣,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并且呼声之响亮,情绪之高涨,于是学生们下意识整理好“长衫”。
他们终于教学生按照社会意识形态穿上了“长衫”。
3.关键词:文化领导权
但学生很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还有下半句,“更重要的是要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可是整个社会框架又教给学生怎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吗?
他们只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你要好好学,但是要学到多好才能改变呢?他们没说,他们也说不出来!
要知道,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无论你背出多少唐诗宋词,默写多少物理公式,了解多少基础理论,那都不是你的东西,那都是你从别人的脑袋里拿来的,或者是拿着别人从别人脑袋里拿出来的知识而已。
改变命运的唯有智慧,智慧是你对之前收集的各类知识的融合运用,可能是你自己写出的一首小诗,是一篇文章,是一个思考。你开始反思“长衫为何出现?能否脱掉?”,你开始走上自由之灵魂,独立之精神的人生道路。
若不然你的命运只能跟随着,那一群人给你的“知识”而行动,受着文化领导权的支配,也就意味着你的命运不是由自己改变,而是他们想让你改变就改变,想让你停止就停止。
这样,也就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以“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来自嘲。
敲门砖用途就是用完弃之,他们那群人根本看不上你的学历,就如敲门砖一样,是他们设置的入口机制而已;而你下不去的高台,则是他们垒起来的,这高台的起源也可追溯到科举的产生及官本位思想的延伸,你又岂能轻易撼动;而那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你那满嘴知乎者也,能改变你的命运吗?
教你穿上长衫的是他们,叫你脱下长衫的也是他们。因此以“孔乙己”自嘲,不仅仅只是焦虑,更是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改变命运,我命由人不由己的悲苦哀叹,是对整个社会范式框架的无力发声,因为别人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自嘲即抵抗
4.关键词:真诚自欺
这不,他们又开始教“知识”了,要放下读书人的身段,退去长衫,解开心中的枷锁,用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当然,他们的这些“话语知识”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与实践意义的。
问题是,说这话的人,不就是通过穿上“长衫”以及一系列因素才到达现在的社会地位吗?为什么上升阶层后就想过河拆桥,让后来者不要太过执着,要放下心中枷锁?或者他可能不需要这个上升通道也未尝不可,那该另当别论了。
但若穿着“长衫”,只是在其表面再套了层“绫罗绸缎”,更者套了件笔挺的“进口洋装”,难道不还是自己笔下的“孔乙己”吗?只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穿着不同的“孔乙己”罢了。
5.关键词:集体觉醒
实现阶层跃迁,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任务,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需要个体自主意志的不断觉醒,也需要居上者协同打开上升通道,共同创造更多的上升空间。
所以我们自身也要意识到,自己寒窗苦读十年,怎么能比得上人家几代的积累?而没有几代积累的你,又怎么能不读书呢?
劳动,也要“开悟”之后的劳动,也就是有了思想,有了知识,有了智慧,劳动也才对个人有了意义。若不然与流水线上工作的机器人有何差别?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善良朴实,热爱劳动,他积极坚韧的精神也正是他名字的写照——骆驼样子,他忍受委屈,一贯要强奋斗,靠力气踏实赚钱,买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只是他平凡的梦想,可最后他也没能实现。
现在整个社会给你传达的形态是:不好好读书,你就要成为拉车的,扫地的,进行辛苦的工作,诸如此类,父母如此,老师也是如此,于是你拼命读书,就是为了摆脱这种命运。
可有谁会说,孩子,好好读书吧,等你有能力了,请用知识为劳苦大众做一点改变,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吧?
社会制造的“孔乙己”集体梦幻,总有一天,终究会醒来,集体意识枷锁也终究会松动,梦醒时分就是觉醒时期,枷锁断裂就是解脱时刻。
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由孔乙己所延伸的社会范式仍在悄然潜行,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的觉醒青年,绝不会再被困在社会的“长衫”之中了。
因为,他们,再也骗不了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