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897 篇
  • 评论总数:2905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5小时前
辰语AI

是这“4座大山”压垮了民生,是谁透支了中国人的未来?

本文阅读需要 6 分钟
首页 社会,观点 正文

m9dsokbf.png

前言
民生不是买卖,却有人硬把它做成了生意。北大教授李玲的这句怒批,一针见血的撕开了中国社会目前最痛的伤疤。

当李玲教授痛斥”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成为四座大山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市场化改革在民生领域的全面溃败。

第1座大山:看病难

在2000年的时候,某地将该市全部的公立医院打包卖给了私企。成交价是7000万。

结果换来的是什么?

换来了:医疗费用暴涨,人才流失,还有百姓跨地区求医。

最后政F想拿20亿元进行回购,却遭到了拒绝。

这场闹剧揭露了一个真相,那就是:但医院变得跟商场一样,医生也变成了销售员,那么我们救死扶伤的底线还在吗?

医疗领域的市场化,从开始就是一场人性和资本的博弈,所以到最后医疗领域的市场失灵了,而这个失败的结果,却要众多的普通人去买单。

第2座大山:上学难

上学难不难?每家都有孩子,都深有体会。

上个幼儿园每年1.5万起步,上个小学,在三四线城市,一平米1.5万是均价;在一线城市就更不敢想了,上海突破20万一平,北京突破30万一平。这还不说有人每年砸进去十几万的补课费。

咱就问这价格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或者对于农民来说,孩子的上学问题难不难?

放在以前寒门有可能出贵子,但放到现在,基本不可能,除非孩子是文曲星转世。

当下教育,面子上拼的是孩子,本质上拼的是父母。

第3座大山:住房难

咱们再来说说住房的问题。

市面上全款买房的有几个?买房时又是掏空了几个人的口袋。贷款年限是多少年?相信背负房贷压力的朋友都心如明镜。

更讽刺的一个现象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比较稳而且贵,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却趋于“鹤岗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再聊聊空置率,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住房的空置率是16.2%,北上广平均8.5%,三四线城市的空置率是20.3%。

房间空置,而租房族却面临着随时搬家的窘境,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就是目前残酷的现实。

第4座大山:养老难

据统计,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突破3.8亿。但养老的床位缺口是1,200万张。

虽说某市新建了100家区域的养老中心,但每月3000的收费让很多老人望而却步。

还有就是当下一些夫妻面临双重夹击。既得考虑4个老人,又得负责1~2个孩子的成长。这种4+2+1的代际结构,透支了年轻人的多少生存空间?

还有村里面的老人,有几个到了退休年龄,能安心养老的?又有多少退休老人?不得不继续种地、搬砖的?

4座大山的根源在哪里?

“与国际接轨”,是曾经最时髦的口号,但这也让我国的民生踩进了深坑。

所以是自由主义将公共责任甩给了市场,到最后民生就成了资本收割的韭菜地。

怎么办?

打破这个局面,有以下3点建议:

1、摒弃“市场万能理论”。

2、切断资本与民生的畸形捆绑。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化;让教育去掉产业化;教育去掉产业化;让住房去掉金融化。

3.激活体制效能。

把能“扛事、敢担责”的干部放在民生第一线。

结语

我们用40年创造了经济奇迹,但同时也在民生领域留下了难题。

搬掉这四座大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在于价值的选择——是要GDP的数字,还是要人的尊严?

答案其实都藏在每个普通人日常的叹息里。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