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两篇中国经济架构的文章:一只猫最可爱:从人民币窥中国经济本质和一只猫最可爱:再论人民币管理制度。但是不全面。通过这篇文章,把之前讲过的内容提炼一下。要理解中国经济的整体架构,必须深刻理解三个否定和十大基本准则。
三个否定驳斥三个对于中国经济的普遍错误认知,十大基本准则是理解中国经济必须从这十个方向去理解,不然百分百陷入事实误区,从而做出错误判断。
内地不需要经济学家,全世界所有知名学者对于内地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在内地财政部那里都是没用的。这不是因为经济基本理论出错了,而是因为中国探索出来的经济实操道路跟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比较都有本质性的差别,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周期模型不好使。中国周边有好几个国家尝试过复制中国这一套玩法,但是没有一个成功。
中国的经济不是观察各种数据可以观察出来的,而是要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内在结构,比如说它们怎么划钢线、红线。不知道的人就认为中国是自由经济,或者是苏联模式,或者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模式,认为银行和政府关系不大,或者中美强制结汇结束之后内地银行可以随便发钱,小到菜市场大到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私有企业,政府在这些地方可控制、操作的效果跟几十年前一样。虽然可以控制,但轻一点控制不住,重一点直接全部枯萎成为彻底的死水。
但事实上,控制经济的方法经过陈和朱已经做了彻底的更新换代,今非昔比。现在数据上体现的内地经济上行和下行本质上是虚拟的,只要没有大的政治动乱,中央政府对于中国所有的经济问题了如指掌且药到病除。当然这个病除是对于从中央到村的政府体系而言,跟老百姓关系不大。
这一套经济操控手法结合了历史,党派,全球经济意识形态,好几代的政府班底去不择一切手段地统筹和操作,不管外围说下行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工资又发不起,哪个楼又烂尾了啥的。这些是不是经济危机?是,但是这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看,这些是老百姓的经济危机,但对于从中央到村地整个政治系统而言,极大促进政府对外扩张和对内稳固,是大好事。全球货币稳定性最高的是人民币而不是美元。这篇先讲讲三大否定。
第一,内地经济进入了历史最低点不意味中央政府经济进入最低点,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现在到了最低点,中央政府才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去集中力量办大事。
从今年的财政情况来看,今年是中国经济在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从政府财政到私企经营整体下滑地十分明显。不过各地方财政吃紧,或发不出工资等,原因多种多样,有的预算过头,有的预算超支。近三十年来,预算超支过头的事情,做生意的都遇到过,而老百姓听不到。但超支过头了,基本新闻和民间就会开始自动传播。
掌握中国的好与不好不能只看教育部门或者体育部门发不起工资,而是要看年底有多少个部门在集中花钱,就会发现其实政府有的是钱。预算过头的意思是一个部门从国到县字号预算超支了,那当然发不起工资,职能部门、事业部门就经常发不起工资。
比如说地震局(从中央到县都有的)今年花一个亿,那今年上面就只给你审批一个亿,这一个亿如果8个月就觉得没钱了,这个时候中央永远不可能从银行系统的国家财政里拨款到你的预算账户上。你不管是赊账还是欠工资,还是想其它的一些旁门左道,必须坚持到明年新的预算下来再说。明年新的预算会下来,然后地方就要更加认真地计算这些钱该怎么花。
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政府层面经济不行,这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倒逼地方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政治利益,一方面逼着地方去精打细算每一分钱用在哪里可以最划算,一方面逼着地方去构思一些新方法为政府收钱,必须让钱通过较合理的理由流入政府的口袋。到这里其实跟古代一样,但是后面就不一样了。
这些钱进入到政府名下之后,要不一次都流通不了,要不就成为专项转款资金在银行系统空转,要不换成美元投国外市场,比如说买美国国债,总之流动到民间的并不多,超过的那点很快也能通过强政收回来,也就不会出现不可控通胀。绝对不是大量政府人员,拿着这些钱去市场上做大采购。
逼所有的地方部门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防通胀。倒逼着这些地方部门不断自己做政治升级,如果受不住压力,倒台了,那正好是优胜劣汰,再组建新的部门,反正有的是政治人才。地方债、房地产都是同样的道理,这些那些万亿债务不是纵向流入到基层市场,绝大部分在上层资本体系里面横向流动,根本没有机会流入民间,自然能债务再多也不会造成不可控通胀。
现阶段是:一方面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整肃一遍,为自己人企业的生长腾出空间,定期整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控制货币流到民间,中小企业很容易让民间的货币流动起来,比如说老百姓在门口的饭店、服装店、小吃街、各种商铺消费,钱就流动起来了,这是不稳定因素,需要定期压制;另一方面集中办一些大事,比如说军事升级、国内外新的部门建立、招募更多的国内外政府特殊工作人员、建类似东方明珠这样的大工程、运动会、补贴(倒贴)外资、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打造数字货币等等。
总之,在政治扩张上集中花钱,就一定要从民间经济里集中收钱,反之亦然。不可两方面同时大撒币,这样就是委内瑞拉了。
机关单位工作的人应该很清楚。如果预算过头,11月份到过年,政府会想尽办法花钱。比如说预算一个亿,中央财政拨款一个亿,到了11月份才花掉5000万,剩下的花不出去是要退回去的,如果这样有两个后果:第一明年再造一个亿的话不可能再给你这个地方部门,来年只能拿到6000万或者7000万预算;第二这是个不良记录,对未来升迁有不好的影响,如果连续两年都超太多,很可能会被调离到离实权更远的其它岗位。
如果每年造预算合格,年底花光,第二年造同样甚至更多的预算就有极大概率可以批下来。如果地方官员通过工资、小金库、礼品、全世界周游、招商引资、盖房建楼等等方式,把钱集中火力花光,同时又完成了政绩目标比如说GDP提升,那中央和地方都开心,未来相应官员的财路和权位机会就更大。很多单位的钱多到花不出去,但是这种事情不会传播出来。内地很多开连锁店的年底生意会突然好,甚至买东西的人不计成本,甚至把你的标价给改一改,换一个更高的价格,再让你卖。
这就是集中火力花钱,不是乱花,要花在办公用品、储备物品、学习考察上,这就是生意经,要锻炼。如果做生意的掌握到哪些政府机构会在今年年底集中火力花钱这个关键信息,就要进一步考察出这些机构把钱花在了哪些方面,然后就可以去开对口的公司和连锁店,开好了,只管跟这种政府单位搞好关系。政府单位在年终之前一定买你的东西,即使上半年亏的快不行了,只要这些政府单位的人来买,下半年赚的钱十年八年躺平都没问题。这就是经济。
不能看拖欠教师工资那么久,事业编制本身变数很大,意外很多,所以会经常超支,教育局过来的资金经常没,衣服、篮球场、运动装备每个都在开支,很快就没了。但这不代表经济在下行。首先体制内和编制内是两回事,体制内是公务员,编制内是事业编。其次体制内和编制内分层级,每个部门对政权的重要程度不同,有等级划分。比如说事业编制内部待遇不同,你听说过电力公司发不起工资吗?水公司发不起工资吗?这些都是肥水单位,对于政权稳定重要级别更高,所以有钱。而学校基本上开支一定大于收入,同时对政权重要性较低,所有经常老师开不起工资。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会有地方发不起工资,这些太正常不过了。
这里打个补丁,以前只要人民币过7.2,美国不管是哪个党派都会宣布中国汇率操纵,宣布了之后就要制裁,起码是部分制裁。现在7.2几都没有宣布,说明两国利益正在统一,热战、冷战在30年这个短期时间段内不会发生。6.95是美基线,是曾经两国政府通行的法则,超过6.95之后有个浮动点,就是红线,如果再超过7.2就触碰到了钢线,美国就会宣布中国汇率操纵,实施制裁。川普就宣布过,但是现在过了7.2,又在7徘徊了那么久,民主党都没有宣布中国汇率操纵,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非常值得深思的政治现象。
如果调研到了一个政府单位每年都得集中火力花钱,比如说每一个城市都有人防办(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基本到年底了会集中火力花钱花在培训费上,做各种防空警报培训。那你开的公司就针对这些,搞警报器、桌椅板凳、线路、培训,找一群的大妈去训练一天。一个桌椅板凳正常是10块钱比如说,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可以卖到100块钱,这些大妈一般情况下请来需要2万块钱一共,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可以为请人花20万。为什么?因为这个政府单位向上报账的时候说我们这是在搞防空演习,所以我们不可能买一般的凳子,要买好的,因为政府单位的重要性级别高,上面就批的下来。然后你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把这些桌椅板凳高价卖出去了,无论实际质量如何。
第二,内地经济下行不会造成政治稳定度下降,这两者基本无关,现在国内政治稳定度在不断上升。
首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我国住建部统计,我国通过贷款取得房屋的人总量1.9亿,我国现有通过贷款取得车的人总量3.3亿,主要是集中在70.80.90后。
央行2023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各银行发放有效信用卡12.1亿张,其中7.8亿张信用卡出现逾期,违约,逃账,司法等情况,涉及金额15.6万亿,比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存款总量还要高。从而催生了各种赚钱内卷。老中青三代共同承担,焦虑在还款的第一线。
根据我国精神文明办统计,全国9600万党员,有4100万预备党员,7300万共青团员,三样总量达到2.1亿,按照一人对标三人的平均值,影响人数高达6.3亿,较深度涉及到我国一半人口左右。这个数值在以每年400万增加。
啃老者,宅居者,绝育者,新老三无人【没有收入的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固定职业,收入,居所人】,厌世者。根据中国人口学会综合统计,以上人数占中国劳动力人口的百分之15.5,也就是接近1.5亿。这1.5亿人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对当下社会环境产生恐惧,使得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放逐甚至毁灭状态。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网民人数达到11.5亿,2023年上半年达到11.9亿
所以说,现在的状态是大多数人背着房贷车贷内卷,所有人的内心都围绕着金钱展开,其它的事情都不想了,理想抛掷脑后。每天为钱奔忙、有个互联网作为出气筒、但是基本生存问题不愁,这种状态下的政权非常稳定。
经济指的是流通活跃度,现在的活跃度不高,但这跟国家的政权稳定度毫无关系。跟政权稳定度高度相关的是无论经济活跃度再高,基本生产资料的产出率与基本生活资料的配置率严重失衡。基本生产资料就是机器、化肥、粮仓什么的,基本生活资料就是能端上桌的 大米、小麦、猪肉,也就是那些跟人活着密切挂钩的商品和服务以及与之配套的生产链条和原材料。产出率和配置率严重失衡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百姓有钱买不到基本的生存物资。在全面战争(二战一战那种)不会爆发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国家的经济活跃度不要低到如朝鲜极端或者泡沫高到极端如委内瑞拉,产出率和配置率就不会严重失衡,政权稳定度就不会出现问题。毕竟从古到今无论东西方,无产阶级的耐受度、忍耐度都是极高的。
一万个耕地机只能产一万个米就是基本生活资料和基本生产资料不能有效匹配。内地财政部每年都要去全国范围内调研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资料的匹配,如果失配了,地方大员就会被召集起来开会,给他们指出来问题,立刻要求地方想办法去化解,哪怕是去国外想办法倒腾也得化解了。不然未来的连续一年,甚至是三年,你们这个省的官员就会大批被调任。
这里我要提到一个旁证,如果对抗日战争历史比较熟悉的话,那应该知道四川在抗日战争出兵率是全国最高。四川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粮仓,是那个时代安稳的地方。出兵率排名前十,从第五名开始到第十名加起来的总和不如四川。四川一个省出了350万军人,回家的不到60万人,几乎达到了四川平均每一个家庭都要去世一个家人。四川350万比排名第二的多了160万。那种被战争、大饥荒摧残的最严重的地方,没有多少个老百姓抗日,反而是没有遭受太多战争、饥荒侵扰、老百姓生活相对安稳的四川,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抗日。
即使到了那种全国生产资料产出率和生活资料配置率因为战争严重失衡的情况,也不是最失衡的地方起反抗,最失衡的地方人都死光了怎么反抗?反而是相对而言失衡没那么严重的地方才会频繁反抗,严重动摇日本驻中政权的稳定性。
内地抓到了基本生产资料产出率和基本生活资料配置率这俩关键要素,无论用什么手段,这两个要素必须保证绝对的稳定。全世界都是内地的粮仓,只要是粮食,那就要超量抢购。土豆、猪肉、羊肉、大米、小米、玉米以及相关的生产物料。只要你愿意卖,价钱合适,用轮船有多少装多少,钱不是问题。今天为止都是每年在全球超量大采购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按照完全封闭、跟外界交流为0的情况下够全国人民吃五年的标准循环采购、生产、储存。今年中俄和中美的粮食贸易协定数额都是巨大的,就是最近10月份的事情。当然大采购不代表投放到市场,价格还是要适当涨,这个必然。2009年开始中央政府一直在成立专门的小组,长年累月、花重金地就“如果采购生存物资”这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反复修正落实方案。超量采购、囤积粮食就是危机意识的体现,欧美国家根本跟不上这样的危机意识。
政权的稳定度跟最高政府那些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更大,他们基于某片土地或者某一坨金融财产发生利益争端,不可调和的话那是会让政权动摇。但这种不可调和的争端未来至少30年之内不会发生。
第三,内地经济下行不是给欧美国家递刀子。相反,是在给内地递刀子,进一步拿捏住一众欧美国家的七寸。
历史的实证加人性法则决定了,单纯发不起工资,不会乱。何况这与每个机构的动态预算直接挂钩,前面详细阐述过了。而且内地对钱的认识,远在世界任何政府之上。一言以蔽之,宁可抬着印钞机打仗,也不可能扔下印钞机拿枪打仗。现代社会想要达成政治目标,钱比抢好用多了。
用鸦片战争时代的大国关系和现代的大国关系做对比。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贸易战争,当年华人那片土地的人是非常勤劳的,产出率很大,在地里的产出、手工产出、人力产出都非常优质,无论是清代明代还是国民党时期,包括现在,商品丰富多元性高、量大。欧美国家生活资料稀缺,要集中火力到中国买各种商品,从吃的到用的。鸦片战争就是内地商品太丰富了,同时市场大,然后欧美国家就想要打通海关,想低成本买最大量的商品,同时向清帝国倾销自己国家工业化后的过剩产能。但是当时大清不愿意卖多少,提出的要求让欧美国家接受不了,就打起来了。说白了打仗是因为那块土地的主人和欧美国家在贸易协议上没有谈拢。既然协议谈不好,那就通过武力强行逼迫当时的大清在协约上签字。
现在内地肯定不会像鸦片战争时期一样,其早已经充分意识到资本、产业链、货币、金融部分融入世界对整个政治体制良性发展的好处。欧美国家当年提出的是西方金融要进入中国市场且开放、内地教育要改善、贸易要自由等等制度改进目标,中国提出的是我们的商品要卖到全球,然后美元进入我的腰包,这是经济或者说货币目标。随着内地进wto,把贸易开放,工厂建起来,就逐渐从内地希望所有欧美国家买自己的东西到你们欧美国家爱买不买。现在全球所有西方国家过半的商品七寸产业链卡在内地政府的手上,你要的强硬的话,那我不给你生产了。现在全世界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土豆条、沃尔玛里面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商品都要经过内地政府控制下的七寸产业。不是不贴中国制造,这个货就跟中国无关这里面门道很深,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过,文章里面的数据是2020年的一只猫最可爱:论七寸产业的本质
打个补丁,七寸产业的意思是内地不负责种土豆,内地负责买土豆,买了土豆之后把这个土豆加工成土豆条,然后返销给全世界的超市。这就是卡住七寸,垄断多个全球行业的贸易。美国建一个很大的土豆生产商,墨西哥建立一个很大的,就不说这些企业最终的控制权是在谁手上,即使建成了,很容易被内地通过“市场”竞争淘汰。重新在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建立新七寸产业链条是不可能的,川普四年没完成,以后就更不可能完成。之前文章都有说。不靠战争,我卖东西给你们,让你们这些欧美国家的国民有口饭吃,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发动战争,那你的国民吃什么?真的到了那一步,断一个月的七寸产业链,欧美国家自己的基层就会出大问题,只能台面上嘴上说说,背地里合作共赢。所以说战争没必要非要用枪炮,军队,任何可以被利用之物都可以当成战争利器。
内地的流通经济和储备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我可以超发很多货币,投放市场,但是限定时间收回,每天地方银行都要向央行交账,贷款出去多少,收回多少每天都要向中央银行汇报。打个比方,政府赚了一个亿,在市场上运行的资本不会超过3000万,另外7000万作为储备金。这些储备金作为专款专项分批投放市场,完成一些指定项目比如说亚运会、招商引资、各种基建、各种行政体系的升级,然后通过渗透到社会毛细血管的政治体制在规定时间内不择手段收回来。然后市场上的钱少于2000万的时候,再投放一些钱进入市场维持货币与生产生活物料的基本平衡。在老百姓看来就是我赚的还是3000的工资,吃的还是10块钱的面。当然所有物资包括大米小麦这种基础生活资料的价格膨胀肯定会有,但是缓慢螺旋式升高而不是扶摇直上,比如说3000元工资买18块钱的面,甚至某些地方大米小麦价格会突然暴涨引发一定程度的恐慌,但这是政府让膨胀,而不是控制不了的那种膨胀,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就会回落。这是个极其漫长的温水煮青蛙的过程,目的是让全国的老百姓不用为基础的生存发愁,这是统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