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陆续官宣,高中要实行双休了(高三除外)。
一时激起无数热议。
有人认为,这阻碍了普通人家的孩子翻身。道理很简单,实行双休后,学校不集中补课了,有钱人可以投入不菲的资金私下请老师到家补,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则没有这个条件。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在改进选拔人才的方式。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不再需要那些“努力型选手”,因为你再努力也不会比不用吃饭不用睡觉的AI努力,国家需要的是那种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的“天赋型选手”,他们才是不可替代的。
要我说,这些恐怕都不是政策的本意。
换个角度想,这些年高中周末不休息,国家也敞开接受“努力型选手”,普通人真正“翻身”的又有多少?
翻身的难度,和10年前、20年前比,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如果不作出调整的话,翻身只会越来越难。
实行高中双休,直接原因可能没那么复杂:太过压抑的高中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了,学生厌学、抑郁、精神失常乃至跳楼的事件屡见不鲜。教育部门坐不住了。
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见过、听过这样的事儿?
大概率是有吧。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一个表姐家读高中的女儿,有一天拒绝上课。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一边哭,一边撕书。相当吓人。
这样下去,学生心理健康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当然,背后的深层用意可能也并不简单。结合近期高层一系列部署,杜哥认为:高中双休是整治内卷整体部署的一部分,打响了破除内卷的第一枪。
一、破除内卷已成全社会共识
这些年,“内卷”,早已是天怒人怨。
“996”“007”大约是10年前兴起的概念,现在早已在职场普及开来。
哪家公司要是不玩一手996、007,就似乎自己没有竞争力似的。
压力之下,职场人苦不堪言。PUA屡见不鲜,亚健康已成常态,过劳死也不奇怪。
年轻人更是干脆不结婚、不生育了。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比2019年的926万对下降34%。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万人,比2019年的1465万人下降34.9%。
很多年轻人的一个观点是:自己已经够苦了,不想再生一个孩子来世上受苦。
这样搞下去,再不采取点什么措施,人口雪崩可能就不远了。
当然,也不能指责企业。因为企业间的内卷更残酷。
投入大量资金改造产线,本以为技术提高了、规模上去了,能够“质”“量”双剑合璧取胜。没想到激烈竞争之下,产品价格直线下跌,企业生存反而更难了。
今年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已经连续28个月同比下降。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营业收入利润率减少0.3个百分点。
众多企业正面临“越努力,越困难”的局面。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逻辑,也同样用在了企业的身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不可能独善其身。
其实,教育的投入在增加、回报在减少,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家长仍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精力“鸡娃”,只有一种解释: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获得超额回报,不如说,是为了守住孩子成长的下限。
毕竟,好大学的文凭,作为走入职场的“敲门砖”,这个价值还是不可替代的。
职场难混、社会太苦,家长们深有体会。
不管投入多大代价,先保住孩子的下限再说。
可以说,企业内卷不除、职场内卷不破,教育内卷就不会从根本上终止。
而反过来,耗费十几年时间,千军万马从教育内卷中杀出来,本以为能松口气,结果到了职场上还要继续卷、而且还更卷,恐怕很多人他也受不了。
破除内卷的共识,已经形成了。
二、破除内卷的条件渐渐成熟
哪怕就在5年前,内卷还是无奈之举。
2019年,全国人均GDP10276美元,尽管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但较之于11460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了1184美元,只排到世界的第82位。
彼时也没有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的科技、制造业还是处在一个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状态之中。
比更早之前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要好一些。但核心竞争力还是不强,能被“卡脖子”的地方还有许多。
可以说,那个时候,不卷,不拼,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办法更进一步。
咬牙也要忍了。
但是几年过去,时移世易。我们突然发现,很多条件好像都发生了变化。
2022年,我们的人均GDP就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2024年,全国人均GDP13445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31%。距离世界银行测算的14005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仅有一步之遥。
如果不考虑这几年美元异常升值因素,我们其实已经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序列。
从科技看,这几年的成果用“井喷”来形容也不为过:蛟龙探海,嫦娥登月,国产大飞机、豪华游轮相继交付,六代机首秀,055无敌,量子科技投入应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
产业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
我们有了向内卷说不的资本。
本来,我们也还可以再卷几年。再忍耐忍耐,条件会更成熟,资本也会更充足。
但随着特朗普的回归,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我国贸易、科技、产业发展势必受到更大冲击。
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内卷的话,可能就是一种,向外,打不开局面,向内,深挖不了潜力,进退失据的这么一个局面。
当内卷的危害已经超过了内卷的收益,那么就是向内卷宣战的时候了。
三、破除内卷的组合拳
仅从教育领域看,高中双休也只是其中一招而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3月6日,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宣布:今后几年我国将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在去年“双一流”高校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上好大学更容易了,上好高中也更容易了。这哪里是不让大家“翻身”?
可以合理推测,下一步,饱受诟病、也是让无数家长担忧的职普“五五分流”政策大概率要松动了。
企业层面,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就明确提出: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没有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低水平重复建设就会少很多,企业内卷就能减轻一些。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这个顺位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这说明政府抓经济的思路正在逐渐转变。从过去重点关注供给端,逐渐转向更为关注需求端,从过去侧重抓投资,逐渐转向现在的促消费。
消费增加,市场扩大,企业的内卷又能减轻一些。
政府工作报告还做出了一项重要部署: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把欠企业的钱早点结了,以后也不许再拖欠,企业资金及时回笼,就还能减轻一些负担。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招,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之,整治企业内卷,国家是下定决心了。
个人层面,国家也越来越注重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了。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虽然落脚点是“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但客观上,是有益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
这次也有代表和委员反映年假、双休等制度难落实,建议(算上加班)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增设“春假”“秋假”等。能否马上采纳不好说,但至少反映了群众的心声。
再说回教育。
很多人会指出,说了半天,我们刚才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么保住孩子下限的问题,你还没回应呢!
首先,当然还是继续做大蛋糕。
3月6日的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预计,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超过30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长三角。
未来几年,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不会明显下降,考虑到基数更大,那么“十五五”期间的增量无疑会超过一个长三角。
五年增加超过一个长三角,在人口总量还在下降的情况下,肯定是够了。
剩下的,就是分好蛋糕的问题。
前不久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强调要“先富带后富”。
这次又提出“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当年的承诺,国家从来没有忘记。
当我们的总量可以继续做大,蛋糕可以分得更匀,全社会“内卷”的风气整体扭转,还需要为高中双休而焦虑嘛?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