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690 篇
  • 评论总数:282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3:55
辰语AI

广州一街道招聘环卫工人年龄不超过 35 岁,街道办回应系单位用工正常需求,这一年龄限制有必要吗?

本文阅读需要 5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街道办觉得是公众戴有色眼镜、过度惊诧,实际上是因为招聘条件挑战了社会默认的共识,引发了舆论对于“无路可退”的焦虑与恐惧。

当记者询问,环卫工人招聘年龄设置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

长期以来,实际上全社会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即越是基础性岗位,对人员的条件越是可以放宽,要求也越放松。这种默认的共识的来源,也并不是某种有色眼镜,原因有二。

我们要知道,三十年前的199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29%,现在城市中多数人是城一代或者城二代。所以,对于许多城一代人员来讲,他们的父辈就在从事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所以这样的基础性岗位给了更多的人取得收入、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当然不排除确实有些人就是戴着所谓的“有色眼镜”,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这样。

第二个原因很重要,那就是对所有人而言,(包括但不限于环卫工作的)基础性岗位能够提供一种类似心理兜底防线的作用。这里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最终也不会真的去从事基础性岗位,但一想到将来即使不像现在这样有精力、有头脑、这么健康,也能够通过基础性岗位取得收入,所以不至于过度焦虑。因为我国实际上缺乏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兜底措施,基础性岗位就部分地起到了心理兜底防线的作用。

但是,这种心理兜底防线的作用,现在正在被现实逐渐击破。比如,先前许多人说,将来大不了就开网约车,但是后来网约车很快就爆满,2024年以来多个城市发出饱和预警;紧接着从乘客体验来说,也发现打到“臭车”的概率变高了。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一行已经越来越“卷”、越来越需要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取得预想的收入。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大不了就开网约车”的退路,已经基本破灭。

这次街道办招聘环卫工人设置35岁年龄要求,固然有工作需要,比如需要会开车、需要搬运,并且我们也要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年龄结构非常年轻的基本情况。

但基于网约车退路已经基本破灭的现实情况,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何招聘条件引起了这么大的波澜——因为舆论此时已经不是在“就事论事”,而是在焦虑于基础性岗位能够提供的类似心理兜底防线的作用是否已经完全被现实击溃,是在恐惧于无路可退,特别是城一代群体,实际上高度焦虑、恐惧于失去城市生活或者说失去现代生活方式、倒退回过去的可能性。

市场化和充分竞争当然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如果一切都要市场化、都要充分竞争,如果确实要打破旧的默认的共识,以至于基础性岗位也不再默认对人员的条件可以大幅放宽、要求大幅放松,那么是否也应该建立新的默认的共识,有与市场竞争强度相匹配的、更充分的社会保障兜底措施作为新的安全网?这是值得讨论的。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