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学生问一个问题:
“老师,都说中国经济不景气(我也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您觉得未来中国经济形势何时回暖?(现在国家政策(以旧换新,购置补贴等)促进消费,但还是解决不了个人收入增加的根本问题,而且没想明白的是,收入这种根本问题没解决,这种促消费政策出台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该问题看似简单,实际牵扯的方面颇多,笔者分三问回答;
第一问:钱是如何产生的?
要赚钱,要提升收入,首先要明白钱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过程很简单,原始社会大家以物易物,你用土豆换我的斧头,我再用柴火换你的鸡蛋,但这种方式不方便,人们就发明了一种中介,也就是货币。
货币在初始阶段就有两种模式;一类是符号货币,另一类是贵金属。海贝、青铜钱币属于前者,特点是自身没价值,需要人赋予价值。而黄金、白银是后一类,其自身有价值,人们使用的就是它们的自身价值。
如果从合理角度看,第二种模式是比较合理的。但问题是,贵金属的数量很有限,经济规模一大,第二种就吃不消了,人们便只能用第一种模式,也就是符号货币模式。
在七八年前,有位学生曾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不多印点人民币,然后换成美元,把美国买空?” 这个问题看似很搞笑,但要解释清楚,其实也不是很容易。因为它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赋值,一个是汇率。
赋值就是通常所说的发币量。简单说就是,如果我想发行货币,那我必须有发币的依据。这在经济学上有个公式,M=(P*Q)/V,也就是货币流通量=(价格乘数量)除以货币流通速度。「这个公式无比重要」
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测算过市场中的物品量,以及物品价格,再测算货币流通速度,就可以知晓发币量。到这里,钱如果来的问题解释清楚了。但一切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第二问:收入是如何增加的?
知道了钱的出现原理。下面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增加收入。
个人要增加收入,办法很简单,就是赚钱,也就是把别人的钱赚到我这来。但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本来也没啥钱,M很小,那想赚钱就很难。也就是说,如果想多赚钱,前提就是让M变大,并在当中占据优势。我们回到公式,决定M的首先是P和Q。Q非常简单,就是数量,也就是说,我们多干活,让社会中的产品变多,Q就会大起来。但现实中大家发现,近几年中国的Q一直在增加,但大家的收入并没增加,也就是M可能没增加,那这究竟是为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公式是稳定的,Q增加而M不增加,原因只有三个;P变小了,V变大了,或P变小的同时V还变大了。
那下面的问题就是,P和V是如何决定?
先说P。大家都知道,供求关系可以决定价格(P),冬天三亚酒店很贵,夏天便宜,就是典型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但除了供求关系外,价值也可以决定价格。那问题来了,既然二者都可以决定价格,那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谁占主导,占多少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总体而言,价值还是能很大程度决定价格的,所以产业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肯定是正确的选择。
说完了P,我们再解释V。
V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测算V很简单,只要用GDP除以M就可以算出V。但因为M是人控制的,所以二者其实有类似相互决定的关系。
举个例子,近年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急速降低,假设P为50,Q为10,V在两年内突然从2降至1,那M就会从250迅速升至500。但事实上,M是人为决定的,M不会自动从250变为500。所以V的降低只会带来三种结果,P降低,Q降低,以及PQ同时降低。
P降低意味着生产方要降低价格,有亏损的可能。而Q降低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收缩,从业者有失业的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走高,首先要让V稳定走高。
可能有朋友会问,从公式看,V和M是反比呀,为什么要让V走高呢?确实,V与M是反比,但别忘了,我们前面说过,M这个货币量是真实存在的,如果V不断减小,那P和Q只能不断减小去匹配M。所以良性的增长,只能是VM同增,或M增V稳定。
增V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增GDP。但增M的办法很麻烦,因为它需要P和Q的增速跑赢V的增速。前面说过,决定P的是价值和供需,而决定Q的是需求和产能。这时我们发现,无论P还是Q,二者都由需求决定。换言之,要保持P和Q的走高,前提就是维护拓展(需求)市场。如果没有需求增长,P与Q就无法增长,随即而来,就是为了适应M而带来的PQ持续走低。
我们回想一下,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这首先基于劳动带来的Q的增加。但为什么继续劳动不能让生活更好呢,因为劳动可以决定Q,却不能决定P。决定P的是需求和价值,而需求的决定方式是;
Qd=f(P;Y,Prg,Pop,X)
Qd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Y代表可支配收入;Prg代表相关商品价格;Pop代表人口;X代表一些影响将来需求量的因素。
一言概之,当你想增加收入的时候,首先要让M增大。而增大M的办法,一是不断劳动增加Q,二是不断想方设法增加或保持P。
现在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在于无法保持P。用大白话说,就是无法保持优质内外部需求市场。
第三问:现在的办法有用吗?
现阶段的刺激消费办法,其原理是通过保持已有M,慢慢拉升消化Q,同时稳定P。举个例子,假设今日中国的M存量为100,如果V维持在1不动,那增加Q只会让P越来越来低,让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如果发币,M增至200,那必须在保持P不变的情况下,将Q翻一倍。而在Q翻一倍的情况下,P保持不变几乎不可能。而如果Q不能翻一倍,P就会翻一倍,也就是通货膨胀。
而中国现在的状况,更类似前者,M的量已经在那了,Q还在不断上升,那结果只能是P不断下降,也就是通货紧缩。
现阶段所有刺激消费的办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V,继而让M与QP间相对稳定。但问题在于,现阶段的M是庞大的,假设M是500,即便将V维持到1,在Q不断攀升的情况下,P也是不断下降的。破解之道有两个;一是拉升P,但现在做不到,没有需求。二是拉升V,但大家知道,V是GDP除M得到的,当P下行时,GDP肯定也是下行的,只有提升Q,才能稳住GDP。这时越提升M,V就会越低,就需要P走低,去适应M。
而事实上,M走高的同时,P也会升高,那在V走低的情况下,只能是Q大量缩减,也就是大量生产制造企业倒闭。
笔者认为,形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M过大。市场上不是缺钱,而是有巨量货币存在。在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巨量货币(M)必然带来V的不断走低。继而造成Q和P的下降,也就是市场需求不足,生意难做,同时利润降低,企业生存困难。
如果没有新的需求市场,或价值提升。巨量M存在,会通过影响V,继而影响Q和P,让企业的生存越发困难。破解之道就是找新市场,把Q和P拉起来,继而拉起GDP,拉起V,继而慢慢拉动M。但现在来看,没有市场可以拉起Q和P。在这种情况下,巨大的M就会成为负担。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有巨大的M存在,且又没新市场拓展时,曾经的“成果”就会压垮这个国家。
二五年二月写于成都西宸天街肯德基
「今日来健身,健身房已关门」
可能老板自己也想不明白,明明大家都在努力上班,努力工作,一刻不敢喘息,但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大家就没钱消费了,而自己也从此成了老赖,成了失信人。其实这没什么难过的,这就是发展的必然。人生如逆水行舟,国家也一样,当你不进步时,或时代不再进步时,成果就成了负担。这就是自然规律。也可以理解为上帝制定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