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政策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市场的反应却是天凉好个秋。
没有欢呼,说明市场在述说着与办公室精英不同的语言;办公室精英认为是开恩了,大赦天下,说是欢迎民营经济的私人资本参与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上来,市场的回答却是:拉倒吧,我们不做夜壶,那就是个试错机制,失败了是老赖,成功了是”私人资本无序扩张”。
两种语言反映出不信任,这不是什么信心的问题。
两种语言反映出的也不仅仅是民营对办公室精英的不信任,而是双方互不信任。
两种语言反映出的互不信任,有它的底层逻辑,这就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不相容。其实,什么是公有制,什么是私有制,一直存在着语义学上的混乱。比如说全民所有制,从字面上去理解,会解读为“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之人人皆有,其实,民营才是民有,是老百姓谁投资谁拥有产权,而全民所有制是官有,从产权关系上说是“国有”,但是国并不是一个具相的概念,实际的产权在办公室精英的行政管理,而官是流水;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万一遇上了和坤,这全民所有制的收益就会流入灰色地带,并非人人所有。
应该感谢复旦的张维为教授,他以另类的方式唤醒了国人的认知。
张维为说,中国人民最富有,为什么?因为我们实行了全民所有制,土地、矿山、资源都是全民所有制,因而人人都有一份。于是,朴实的中国老百姓突然苏醒了,全民所有与自己没什么直接关系,一切在办公室精英的掌控中;人们进而问,为什么办公室精英的退休待遇比农民高?到底是谁所有?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意识形态选择,决定了民营经济是过渡性的经济,也决定了字面意义与实际结果的背离,这就是为什么《民营经济促进法》也不能唤醒巨大的沉没资本。比如一视同仁,这是去年刘世锦提出来的:在同一竞争性领域中,国企与民企要一视同仁。
为什么要一视同仁?
因为市场经济的公平是竞技性公平,它是经济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能国家队与民间队是两种竞技规则,作为甲队的国家队可以手脚并用,而作为乙队的民间队只能用臀部停球,这样的市场是玩不下去的;它意味着乙队的归途有两个:一是自己退场,二是被玩死。
政策很清楚这个问题,一视同仁也成为《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关键词,但是,办公室精英说的一视同仁与刘世锦说的完全是两回事。刘世锦说的是只能有一个规则,而办公室精英说的是规则不变,先立后破。民营经济有什么权限不是看《民营经济促进法》,而是要看作为附件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没有列入的都可以准入,列入的都不可以准入。
这就是我们这些年常犯的语义学悖论,
民营经济只要有对应的负面清单,就已经与一视同仁无缘,它只能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