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历经诞生,发展,繁荣,衰落,消亡的过程。永远的繁荣只是一种自相情愿,从长远上看,灭亡才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最终定调。
但我并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患者。人类社会发展,从个体上看是无法避免的衰老过程,但整体的物质文明是一直往上发展,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发展的过程比较曲折,总是会有大量的组织消亡,新的组织出现,在反复的迭代过程中,促成一种更为高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我工作也有挺长一段时间了,大小的组织都待过。我发现组织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期,大概是在团队规模200人以内的时候。团队一旦发展壮大,为了所谓更为高效的资源组织,就会分化出各种部门甚至事业群,最终演变成各种“山头”文化。
“山头”文化
山头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局部利益。局部利益跟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在日益壮大的组织之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举个例子,某个地方需要建设一条新的水泥路,用于运输当地的水果。但是征地标准过低引起被征收村民的不满;另外一种,是在大型公司中,决策者画的饼有限,一些部门职能同质化,于是适用赢者通吃原则,只有成果较好的一方能获得激励,于是内部消耗出现;还有一种是利益冲突,比如营销和财务部,营销部门认为应该降低产品售价,扩大广告渠道,但是财务部门认为这可能造成亏损,于是产生利益冲突。
但是山头文化并不是导致公司衰退的关键,通常公司的衰败会有一个转折点。
转折点
磁带取代唱片,DVD取代磁带,视频网站取代DVD,移动手机抢占PC,数码相机淘汰胶卷相机,安卓苹果吃掉WP系统份额,触屏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按键手机。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浪潮,促成了一大批公司的兴起和消亡。
这种转折点,大多数是新技术的出现,还有一些是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比如疫情期间强行孵化出来的口罩和检测产业,还有一纸文件一夜之间被迫消失的行业。
抛开敏感的话题不谈,如果在 2000 年,你是一位负责销售传统相机的销售员,你的门店里面没有数码相机,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内部路径依赖
这个问题其实是无解的。你只能向顾客辩解,新出的数码相机不稳定,价格又高,传统相机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售后稳定品质可靠。然而这种辩词从长远上看是非常无力的。数码相机接近于0的相片储藏成本,加上后期规模化生产之后必然带来的价格下降,会将传统相机打翻在地。
这种说法有种马后炮的嫌疑,但我想说明的问题是,在现有的框架内,是不可能找到新问题的答案。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自身的选择,总会有一种路径依赖。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欺骗自己,并掩盖这个问题。
就比如,移动支付普及之后,抢劫出粗车司机获得现金的事情基本绝迹。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应该研究一下数字货币加密钱包和交易所的漏洞,劫匪说我就是不读书才干这一行,你让我研究密码学那不是纯搞笑吗?
沿用旧的路径思考,永远只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新的问题无法解决。
变革的阻力
很多大公司,并不是没想过改革,微软也推出过WP系统试图抢占移动终端市场。但山头文化和内部的路径依赖,促成了变革的阻力。
移动终端,从现在来看,完全就是蚕食传统互联网的一个玩意儿。传统互联网是一个以PC作为载体的大规模网络。而传统的微软公司,依旧停留在贩卖系统授权秘钥的思路,每台使用WP系统的手机,都需要向微软付费。
而当时谷歌的做法相当绝,推出了一个免费开源的系统,让所有厂商低成本使用。早期的安卓手机其实特别烂,特别不流畅,但谷歌用免费的做法,让所有手机厂商变相为自己宣传,并且造了一个非常高的护城河,手机厂商后来发现也没用,这个基础标准已经让谷歌抢了,而且自己也很难再造一个与之抗衡的操作系统,只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阉割掉谷歌商店这些内容。
另外一小部分人发现,他们不需要动脑,只要按一个剥削他人的按钮,就能继续存活下去。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路径依赖。
现在有一种很有趣的观点,认为富人最大的财产是穷人。富人只要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减少工作机会,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控制穷人,奴使他人为自身服务。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考虑到总人口减少,代际消亡产生的财富再分配的情况。
举个例子,小明他现在很穷,父母也不怎么管他,小明只能被迫打工。但是他父母去世了,留给他不少财产,这样小明不通过劳动,突然就变身中产阶级,那他短时间内还需要给别人打工吗?另外,总人口减少,劳动者议价的空间就增大,就算你跟我扯什么社会的总需求变少也没用,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愿意跟60人挤在30平的教室内,还是跟30人,呆在30平的教室内?
虽然教师可能变少,学校的条件也可能变差,但是土地资源是恒定的,那么我觉得,跟更少的人呆在同一个空间里面,最起码早上搭地铁的时候,避免了过度拥挤而发生真人决斗的问题。
变革的阻碍,更体现在变革附带的破坏性。就像数码相机根本就不需要胶卷,这对于胶卷生产商来说简直是一种灭顶之灾。大部分人面对变革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和抗拒,害怕这种形势的变化对自身利益的侵害。有些人甚至会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叛徒”,背弃了基本原则,应该从物理上消失。
但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他当时已经指明了,根本就不用管意识形态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能够让人民幸福快乐生活的制度,就是更好的制度。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
总而言之,变革遇到内部既定利益者的极力阻碍,就很难获得成功。
管理者的傲慢
基层到顶层的信息闭塞
大部分人管理者,非常地傲慢,将企业的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而完全忽视了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跟我们的基本文化有很大关系。
我们文化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为了维持幅员辽阔的领土,长期执行了一种养猪策略。看到反对的声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捂住发声人的嘴,而不是去解决问题;从来不会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而只是一味地讲究自上而下的控制。长此以往,定向地筛选出顺从的猪。
管理者认为基层是猪,那么就不需要理会猪的意见。就像OPPO的CEO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门店的营业员在想什么,他觉得只要自己能看到门店的销售数据就够了,然后继续制造又丑又没啥特色的手机,反正会有猪买。
然而基层对社会风向的变换,其实是最敏感的。因为他们收入微薄,一点变化就能搅动他们脆弱的生活。宏观经济是大部分平民的衣食住行构成的,实际上管理的想法不重要,底层的需求更重要。
但在大型公司,信息的传递通常是非常慢的,慢到难以想象那种。顶层管理者沉溺在自己的雄图之中,懒得理会各种风向的变化,而从决策到最终执行,又要走一个更长的流程。
缺乏有效的组织动员能力
以前有一次公司开全员大会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在猜拳。我们当时那位公司CEO极其搞笑,每次会议都是各种长篇大论,宏伟叙事,但是他就是没提到要给我们涨工资。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care他的宏图大业,作为基层员工,我们的期望不过是公司运营正常,工资正常发放而已。长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即便发展的再好,公司又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
这就引申出一个很有趣的基本的论述——目前的资本分配依旧非常原始。大部分企业,更多地是将整体收入,作为改善高管生活的手段,或者美其名曰投入再生产,工资支出,占收入的10%都不到。也就是努力加班,让老板换上更新款的劳斯莱斯。
缺乏有效的激励,只是用类似期权激励,绩效奖金的饼框住人,最后在年底裁员。让基层劳动者彻底看清资本分配的骗局,卖命工作毫无意义。
猪也是趋利避害的,当猪吃不饱的时候,会不会重新长出獠牙反噬主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外部的因素只是诱因,内部的腐化才是大公司最终消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