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一稿
一
12月2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
上榜热词为:“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看完之后,我有个感受,并不相信,这些词真的那么“流行”。
像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小孩哥/小孩姐”等和大家日常生活和网络内容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词,你说“流行”,可信度还挺高。
但是,你说“数智化”“数智向善”“未来产业”“银发力量”这么专业的词“流行”,我会和鲁豫一样说,“真的吗,我不信”。
我没有做过验证,纯武断地说,对于“数智化”,更多人说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数智向善”,压根就不是日常用语;“未来产业”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流行起来的难度不低;至于“银发力量”,肯定不如“银发族”“银发经济”那么流行。
二
据介绍,该“十大流行语”由语言文字专家研究全年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出现的高频热词而评定,关注中文语言文字的“创新”。
看到这个,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为啥这些个人感觉不太流行的词入选了“十大流行语”。
第一,基于的是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互联网和大众媒体”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甚至不能代表整个网络。热词的来源,限定了他们的流行度。
第二,由语言文字专家研究“评定”。既然是研究评定,那一定是有选择性的,所以这些词语并不完全根据“流行度”来选择。如果基于定量数据,那可能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关注“创新”。问题是,“创新”不等于“流行”。创新扩散是个传播过程,如果在传播初期,那压根就不会到“流行”的程度。同样,流行的不一定是创新的,不是有个词叫“翻红”么?既然是“翻红”那肯定是旧东西再度流行起来,这跟“创新”可没关系。
三
如果要从内在逻辑上理解为啥入选“十大流行语”的词语并不那么流行,该怎么办呢?可能需要我们运用网络思维。
从网络视角来看,一个网络分为两个主要因素:节点和连接。节点就是一个一个点,连接就是各个点之间的关联。网络的结构和连接数量密切相关。
从发展来看,最开始,连接为0,整个“网络”呈现为一个个单点。“网络”两个字之所以打引号,就是因为还不能称之为网络。
随着连接度的提升,一些相邻的点互相连接起来了,整个“网络”呈现出微弱连接状态。
再进一步发展,多点连接成线,网络呈现线性结构。
再往后,多个点和处于核心位置的节点连接,网络呈现为中心化的集中式网络结构。
再之后,随着连接度越来越高,中心节点的中心度开始降低,在网络边缘出现了几个分中心,整个网络呈现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最终,每个节点之间两两互联,整个网络呈现为全连接的高度互联状态。
这个和“十大流行语”不那么流行,有什么关系?关系就在于,我们现在的网络,正处于从中心化的集中式网络向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转型的过程之中。
我们之前所处的传统媒体时代,网络呈现为中心化的集中式网络。大众媒体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非此之外,别无中心。所有其他的节点,都和这个超级中心进行连接。大众媒体作为超级中心,掌握几乎所有的连接数据,如果他们评出一个“十大流行语”,那一定是真的超级流行的。
有个非常贴切的例子。在互联网还没实现对传统媒体革命的年代,央视春晚造流行语的能力,超级无敌。一个《不差钱》一播出,过完年,满大街都是“这个可以有”“不差钱”“哈”等表达。说完后,大家还能很有默契的笑笑。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每年过年,都会看完《难忘今宵》。一是我确实喜欢看春晚,二是担心错过了哪个经典场景,等开学去学校,同学聊起来,自己接不上话。
但是,随着连接度进一步提升,网络结构逐渐从中心化的集中式网络变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传统媒体逐渐被网络媒体冲击甚至取代。在互联网中,传统媒体不再处于绝对中心位置,很多其他节点也不需要和传统媒体连接,传统媒体从之前的唯一中心变成了中心之一。在整个网络中,出现了很多个中心节点,围绕这些中心节点,形成了一个个小网络,这些小网络形成了整个大网络。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看似大家在上一个大网,其实大家是在各自上自己的小网。这些小网,通常被称为“过滤气泡”或“圈层”。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或者机构,能够掌握所有网络中的数据,最多只能掌握自己有掌控力的网络的那部分数据。同时,不同小网之间的信息,很难自由传递,常常是在同一个小网中形成回声室效应。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你在你的世界里嗨到不行,我在我的小圈里自娱自乐。
说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十大流行语”并不那么流行。根源在于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中,发布机构并不掌握所有小网的数据,发布的只是“局部流行语”。更不用说,这个“局部流行语”还叠加了专家选择和“创新”要求的限制。
还拿央视春晚来举例。以前的春晚是“谁上谁火”,现在的春晚是“谁火谁上”。“谁上谁火”反映的是中心化集中式网络对处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的强大影响力。“谁火谁上”的结果可能是会被问“这人谁啊?”,原因就在于,你在你的小圈火的一塌糊涂,但可能在我的小圈里“没听说过”。
说到这,我有个预测,如果后续有其他机构或者媒体再发2024年十大流行语,一定跟这次发布的不一样。如果是网络平台发,甚至都可能有很大的不一样。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谁都不掌握说有的数据,谁都只能发布基于自己小圈数据而形成的,小圈和小圈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异。
四
话题再延展一下。在现在这个由许多小网组成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时代,会面临两大问题。
从社会层面而言,分布式网络会导致共识的缺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如何塑造共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个人层面而言,过滤气泡和回声室效应会导致信息茧房和认知茧房,阻碍个人的视野拓展和长远发展。如何冲破小圈茧房的束缚,成为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的问题。
五
理论上说,随着连接度的进一步提升,网络会呈现出全连接的万物互联网络结构。到那个时候,所有节点两两相互连接,整个网络没有了中心,而每个节点都是中心。
到那个时候,年度流行语是不是就很“流行”了呢?可能恰恰相反,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年度流行语是否真的“流行”的问题,而是可能压根就没有流行语这个东西的事情。
因为,那个时候,万物高度互联,创新扩散不再是个过程,而是就和我们脑子中的念头一样,一瞬间升起,一瞬间消失。一个词语,前一秒出来,后一秒流行开来,再下一秒消失。
那时候的世界,不是“地球村”,而是“地球脑”。
想想就觉得很可怕,没意思。
所以,虽然我不确定连接技术的发展会不会有把我们带到那个时代的那一天,但我希望,如果连接真的升级到了那个程度,请给个选择键,让我们自己选择要不要进入“地球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