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所有的规则都失去了意义!
我们的社会,在各种制度,法律,规则,道德等多重规范约束下,人们的一切行为才有了边界感,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在这种以约束为前提的活动,以及无需提醒的自觉意识下,社会得以健康有序运转。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视野得到拓展,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刷新,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大幅提升。由于我们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反而越积越深长期累积,拉大了现实与需求之间的反差,导致民众的质疑与批评声此起彼伏。尽管民意排山倒海,但就是看不到落实,久而久之,民众的失望情绪慢慢增长
除开这些因素,个人认为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财富分配方案存在设计上的不合理,高估了制度力量,低估了人性之贪。以致于流通渠道不畅通,财富分享不均衡,监督执行不给力,处罚手段不严厉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出于趋利本能,人们不再遵守规则,不再安分守己,规则开始模糊化,人们各行其道各施手段,只为自己能够在混乱中获取更多利益。所以看上去人们的怨气越来越大,不满情绪越来越多,约束力与自觉意识开始下降,社会因此显得越来越撕裂。约束力下降其实就是公信力下降,就是对各种规则失去了基本的敬畏之心,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法律之威严性受到质疑:法律做为约束这个社会一切行为的总底线,时刻如达摩利之剑悬在人们头上。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由于人为操控的原因,法律在某些时候失去了公正性,有法不依,判罚不准,执法不严,甚至在权力,钱财干扰下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如贪腐数亿只判几年,卖几个土豆要罚几万,严重危害社会的人贩子不重判,民众犯个小错就得顶格处罚,好心扶人一把反而判他赔偿,偷税漏税却可以从轻处理。凡此种种不公正现象,让法律的神圣性威严性打了折扣,受这种违法成本过低的示范影响,人们的侥幸心理开始放大,因此触碰底线的事情时常发生。
2,道德下滑有时形同虚设: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理念,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以起到约束,规范人们的思想言行。是社会健康运行,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一整套约定俗成准则。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的道德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失德现象随处可见。不讲诚信,不守秩序,撒泼耍赖,蛮横无理,恃强凌弱,坑蒙拐骗,薄情寡义,颠倒是非等。公序良俗随意践踏,道德底线时常突破,在利益面前,那些传承千年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美德抛至九霄云外,那些为人之道,处世之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3,人性之恶开始放大失控: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观扭曲的时代。当约束力下降后,为了利益,人性丑恶的一面便开始显露出来,为钱财父子可以反目,为利益夫妻可以成仇,至于友情则可有可无。无利时人人都是君子站在道德制高点说别人,有利时个个都是小人站在个人角度拼命为自己,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有钱就是爷,有奶就是娘。什么道义人品,什么法律法规统统不顾,捞到就是赚到,整个社会充斥着虚伪,假话,谎言,算计以及不信任。人与人互相设防,心与心正在远离,人人都害怕受损以至于过度自保,社会缺少温度没有温情,活力不足显得死气沉沉,我们正迈向焦虑性社会。
一旦失去了约束,现行的所有规则都会失效,丛林法则下的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弱肉强食,你争我夺,做平时不敢做的事,人类就会随心所欲失去敬畏之心。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凝聚民心,如何治理社会让其健康运行,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又一严肃问题。
首先是要提升国家公信力,言必行,行必果,要时刻为民着想,尊民爱民,不能如坐云端不食人间烟火。只有提升国家公信力,提升自身可信度,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心才会慢慢靠拢。
其次要努力发展经济,惠及民生,只有老百姓手里口袋里脑袋里都充实了,很多乱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另外,在履职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各项律法制度,用实际行动做到表率示范作用。还要加强思想建设与教育,物质建设是基础,精神建设是巩固深化,只有两者并肩而行,互为支撑,这样的发展才是立体饱满的,也是可持续的。
愿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风清气正!
愿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