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说中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和理念,是重理轻文。
其实,这种说法仅仅能体现高中和大学阶段,而且必须是考试权重等同的情况下才有的现象。当理化生的考试权重比语文英语低的时候(比如江苏的08方案),大部分学校反而会表现出“重文轻理”的倾向——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这就是相比于其他应试教育的国家如日韩新加坡,国内的应试教育还突出体现在这么一个方面:中小学阶段,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都是不受鼓励甚至受打压的。
比如“早恋”一词,就是中国大陆独有的概念。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省,同样是应试教育,同样有残酷的内卷,但中学阶段谈恋爱从未被禁止。
“早恋”这事情多多少少还能讲出“不好”的理由,其他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的事情,也都不被家长所鼓励,甚至遭受打压——比如说,你在课外活动或比赛中拿了一等奖,家长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分享喜悦,而是首先关心“中高考升学能不能加分”,不能加分就会批评你“做没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任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内外课外活动以及奖项,只要不能给升学考试带来直接好处,都等于“不务正业”的行为。
所以你会看到,高中阶段,有的家长甚至会拉关系请客送礼,争取让老师不给自己孩子安排学生干部岗位,除非是能直接帮助升学的“学生会主席”岗位。
不光课外,课内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吐槽的梗“今天体育老师有事”,换成音乐老师、美术老师都是一样的——因为体音美不是必考学科,被“主课”老师占用理所应当。
假如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拔尖,无疑是标准的三好学生,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假如学生的主课成绩领先,音乐美术成绩哪怕不及格,家长会觉得无伤大雅,班主任也就不疼不痒地点一两句;假如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很差,家长老师怎么看自然不用说了。
但如果一个学生主课成绩中不溜甚至低下,音乐或美术手工的成绩优秀,家长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这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
想象一下,你期末考试结束后拿着成绩单回家,父母看到成绩单上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一片红灯,心里开始有火了,但还是尽量忍着火批评教育。
这时候,如果父母再看两眼成绩单,发现音乐美术或者手工劳动是优秀,原本强忍住的怒火,这时候一下就爆发出来了,少不了一顿竹笋炒肉;但反过来如果父母在这样的时刻,看到音乐美术成绩也是跟主课一样,倒真的能忍住火只骂不打。
由此还体现出另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在小学初中阶段,甚至也要为应试教育让道。
换句话说就是:小学阶段,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大部分学校的氛围反而呈现出“重文轻理”——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可以随便占用科学课、计算机课,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后两者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课。
主课占用音乐美术课,好歹可以说是音乐美术课“实用价值不大”;教育政策重理轻文,好歹可以说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特殊的国庆需要。
但是体育课、科学课与计算机课呢?
导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教员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惊魂。”
设计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可如今,这三位伟人的话,几乎被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抛在了脑后:只因为不是必考科目,体育科学计算机课,经常被用来上语文英语——这竟然发生在一个号称“为国计民生需要而重理轻文”的国家。
为国计民生在大政方针上重理轻文,可是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非必考理科科目要为必考的文科科目让道——可见,当“重理轻文”和“应试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我国得优先满足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