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造“人民网文章”的行为不能止于批评和谴责,更应该顺藤摸瓜,查明真相。
文丨 李勤余
近日,演员辛雨锡爆料称“德云社秦霄贤多次劈腿”,引发网友关注。10月3日,一篇题为《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的文章打着“人民网”旗号在网上被恶炒。有网友误将其解读为“人民网指责辛雨锡爆料低俗”“暗挺秦霄贤”。
此后,辛雨锡在微博透露此网站系男方粉丝伪造,“已经触碰法律红线,我本人已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人民网评也发布郑重声明称,人民网并没有发过这篇文章,此乃彻头彻尾的“套牌”戏法。
很多网友可能不清楚、不关心秦霄贤与辛雨锡之间的是是非非,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位到底是谁,但竟然有粉丝伪造“人民网文章”,确实让人大吃一惊:粉圈竟然已经胆大包天到了这种地步?
一方面,部分粉圈、饭圈已经将伪造媒体当作一种实现操弄舆论、平息舆情、谋取利益的新手段。越是权威,越是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媒体,越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盯上,被当作工具利用,这种危险的新趋势理当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当下粉丝群体的平均年龄较小,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在法律知识、社会经验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知道人民网的权威,却并不清楚伪造“人民网文章”的后果,以至于头脑发热、铤而走险。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五类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恶意篡改、断章取义、拼凑剪辑、合成伪造新闻信息,误导社会公众”。
必须提醒某些粉丝,假冒媒体来编造新闻、散布虚假信息或进行低俗炒作,很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诈骗罪等,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如果给媒体或公众造成经济损失、精神伤害,还得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值得追问的还有,背后到底有没有策划者、组织者?从以往的案例看,饭圈乱象表面上是个别粉丝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排除有利益链条上的“黑手”。从新闻看,假文章使用了“society.people.com.cn.lblhky.com”这一极具迷惑性的网址,意图以假乱真。如果真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恐怕未必能把事情做得这么“专业”。因此,对伪造“人民网文章”的行为不能止于批评和谴责,更应该顺藤摸瓜,查明真相。
关于净化饭圈生态、矫正畸形追星,全社会早已形成共识,方方面面都采取了不少切实措施,但从伪造“人民网文章”的行为看,饭圈文化带来的疯狂仍然让人触目惊心。有网友就问,都敢冒充人民网了,下一步打算干什么?
就此而言,此事已经超越了“吃瓜”的范畴,不仅触碰到法律和公共道德的底线,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劣化舆论场。如果权威媒体都有可能被饭圈冒用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只会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涉事粉丝应该好好掂量一下,伪造媒体文章的疯狂行为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其背后如果还有混淆视听的组织者、策划者,也应该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代价。
文章的确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