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95 篇
  • 评论总数:2648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一天前

上海超市刺杀案背后:网络“爽文”如何催生社会危机?

本文阅读需要 26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文丨燕博士

利用长假,就当前热点问题,码了5000多字,请大家批评指正。



章节如下:

一、长假之夜的上海超市伤害案

二、弱者变为行凶者,或是因为失去了社会公正的信念

三、少数极端主义者正在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

四、一个文化猜想:网络流行“爽文”或许正在催生社会危机

其中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敬请阅读。



节前,百姓迎来了久违的心动感觉。股市迎来了超级行情,黄金周长假即将开启。一切都像是美好的起点。人们希望,以此为起点,中国再次开启下一个发展的十年。

不需要狂飙突进的发展,也不需要连续的高光辉煌,只要是走出低迷、持续发展,平稳地发展,心平气和地发展,一切都会好起来。

人们有种强烈的感觉,今天这种社会活泛的景象,才符合大疫三年刚刚结束后大众期待的样子。人们曾经期望的是经济反弹、社会复活、活力迸发……但现实却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如同大脑断片,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低迷、年轻人躺平……它实际上延续了疫情三年的幻梦感。三年疫情,再加两年经济社会的艰苦行军,这五年恍如隔世。

所以,大家的心愿,就是但愿今天向好的迹象,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序章!

但是这种难得的欢乐祥和的气氛,却因为一个突发的事件,而蒙上了阴影。


一、长假之夜的上海超市伤害案


9月30日晚,上海松汇中路某超市内有一男子持刀伤人。根据通报,民警迅速到场,犯罪嫌疑人林某某(男,37岁)被当场抓获,18名受伤人员马上送医救治,其中3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据初步侦查,林某某因个人经济纠纷,来沪泄愤实施上述行为。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个突发的事件,给市民带来了惊悚,也在网络上导致了破坏性的传播后果。为了迎接祖国的华诞,各地都下了大力气打造了华丽的节日盛景,但是谁能想到,就在这淌金流银的盛装之下,一个来自远方的个体,带着强烈的仇恨来到上海,开始了一场无差别的杀戮呢?

这实际警示我们,底线思维需要牢牢守住。各地都从社会建设的积极正面的一面添砖加瓦,希望把正面宣传和正面影响之火烧得高高的、旺旺的,但是对于这个繁华盛景的沉重一击,却是来自某个阴暗角落里的极端个体。

其实,有时候盛景不必过分凸显,因为盛景就在那里,多一分、减一分,都不影响大局,更何况,最好的盛景在百姓心目中和口碑里,无需刻意进行外在的打造。但是对于盛景的角落,却需要拿出十分的关心,注意力多一分、减一分,差别非常巨大。有时候角落里一个小火星就可能突然引爆一场危机。


二、弱者变为行凶者,常常因为失去了关于社会公正的信念


这半年来发生了几起极端事件,引发国内震动,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虽然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不乏类似突发危机或者“独狼”式的袭击案,但是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半年频频发生这种凶案,就非常值得分析研究一下。

涉及到伤害外国人的案件我们此前已经分析过。再以最近的两三起事件来说,看了事件的调查结果后,我们禁不住会追问一下,这些人是如何从一个弱者变为一个行凶者的?

就以制造了上海超市伤害案的林某某来说,经济纠纷无疑导致了他的泄愤杀人和报复社会。再结合关于此案的一些信息,林某某在此前无疑是个弱者,被同情的角色,但是为何会走上报复社会的不归路?

再结合其它一些极端案件和报复社会案件,我们会发现类似弱者转变为穷凶极恶的行凶者,大概率在于失去了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的信念。

就是说,如果他相信即便暂时受到了不公正的遭遇,但是只要有社会人心和法律法规主持公道,他还是能大概率获得公平的结果,不至于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一旦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他们会觉得被整个社会都抛弃,那么他也就对于社会人生不再抱有希望,在怨恨中与一切同归于尽。

现实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弱者更可能陷入没地方讲理、法律路子走不通的困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弱者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可以用来博弈,最后只能以生命为刀,进行极端抗争。再以这个林某某来说,如果他感觉报案或者报警有用,对于法治和某些调解机制有信心,何至于以如此罪恶形式报复社会?

当弱者丧失了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和信念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社会危机爆发的时候。这警示我们,建设法治社会,以法律为准绳,为社会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可能不是宣传那么说说而已,而是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建设行动,是个最大的社会善举。如果法律“和稀泥”,本身就是在玩火,不光可能导致道德混乱,极端情况下会引爆社会危机。

这几年,“欠钱的是大爷”的说法,流行于社会,这背后是违法成本低,守法代价大。同时,很多人赢了官司,输了人生,因为遭遇了执行难。打官司已经负债累累,赢了官司后却很难真正执行,老赖除了日常限高之外,甚至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对于很多的弱者来说,这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候,弱者心理上用来衡量社会公平的砝码,可能就是区区数千元、数万元,一旦受到冲击,天平就会倾斜,少数人可能就会失去理智,走向极端。

当然,一些极端案件的行凶者,本来就是心理扭曲者,但是从很多类似案件看,失去对于社会公正信心和信念,才是导致他们由绝望走向穷途末路的关键拐点。


三、少数极端主义者正在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


就在上海超市伤害案发生的前后脚,远在瑞士的苏黎世也发生了一起袭击学生的案件,经调查行凶者是一位中国大学生。

此外,在一个月前的8月底,澳大利亚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被人泼了滚烫的咖啡,严重烫伤。经过持续追踪和调查,不久前证实这名男子是一位在当地打工的中国人。

发生在国内和国外的这几起极端案件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无辜的孩子。

孩子在任何国家和社会、任何一种文化语境中,都代表了最美好的形象和最柔弱的群体,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当然国外也有向孩子下手的犯罪案件,但是真正让人难堪的是这样的现象:这半年来接连发生向孩子下手、行凶者还是和我们国民联系在一起的多起案件!

这意味着,这些行凶者不光严重触犯了法律,而且还在伦理道德上冒天下之大不韪,还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也令国家和国民蒙羞!其它犯罪还可能找到社会和环境的借口,但是这种袭击天真无邪的孩子群体的行为,却没有任何借口,成为匪夷所思的犯罪行为。

这种连续的案件,不光可能引发西方媒体的污名炒作,也会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西方社会的民众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向国民素质和文化特性上寻求答案。否则很难解释,为何这些极端者会专拣孩子下手?

中国百姓依靠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无休无止的加班加点,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走到了今天掌声响起的舞台,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声誉,但是这些来之不易的一切,却正在遭遇这些少数极端分子行为的严重威胁,甚至可能毁于这些极端分子的黑手之下!

中国已经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处于被世人尤其是西方社会审视和批判性观察的时刻,接连发生类似事件,不能不说,会给国家抹黑,给我们的国际形象抹黑。

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百姓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到事件的国内社会影响,以及可能的国际影响。每个人的线上线下行为,都应该自我定位为民间的公共外交行为,这样才能推己达人,倒逼每个人的文明进步。

但是对于极端分子的出现及其行为,我们要不要进行一些思考?比如对于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的思考?


四、一个文化猜想:网络爽文正在催生社会危机


有人发现,上面的一个极端行动者是国内某个爽文大V的粉丝,朋友圈常常转发该大V的文章和视频。这是个发人思考的事情。

近年来,国内盛行网络爽文。无数的自媒体热衷于推送爽文,因为事实证明,爽文是获得粉丝的最快方法和绿色通道。因为它让很多网民有了心理的获得感和“爽快感”,现实中得不到的能在文章中获得,再加上文章的添油加醋、推波助澜,爽文成为无数网民的精神伴侣。

从字面理解,爽文包括各种让人精神愉悦的文本,包括各种短视频、自媒体图文等。但不包括网络小说,仅指各种自媒体内容。

更精确地说,这种短视频是指那些短时间内直达矛盾冲突高潮,或者给出事件处理后果的内容。它们常常掐头去尾,模糊了新闻各个要素,只保留了直指灵魂的带节奏文字,精准匹配了强节奏音乐,满足了网民的道德诉求和快意恩仇心理。这类短视频会在瞬间唤醒灵魂,刺激多巴胺分泌,或者激起道德愤怒。整个事件如同吸毒,让人欲罢不能。

爽文文章,则常常需要包含如下因素:唤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仇美仇日、反美反日、反腐败反贪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公平和绝对公平、共同富裕、抵制资本暴利,等。因为这些因素能够击中多数网民的爽点和痛点,常常一击而中,获得共鸣,深受赞许,进而成为忠实粉丝。

爽文因为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简单的快乐、幸福乃至兴奋感,看到就如同回到精神故乡,它很容易吸引群体性的关注,成为某个群体的精神鸦片。

但是爽文如何和民粹主义、低级社会和社会危机挂起钩来?我提出了如下几个假设:

首先是,爽文由于短时间内频繁唤起快乐和愤怒反应,重塑了大脑回路,升级了感性反应速度,却伤害了理性思考能力。

其实短视频的情感快速唤起模式,由此重塑了大脑结构,已经有了科学依据。正如运动员反复训练一个动作增强反应速度,其实就是重塑大脑。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网民每天数小时的反复训练,影响了思考模式。因为思考是个大脑“长回路”的过程,而短视频却强化了“短回路”的过程,甚至大脑瞬间愤怒导致“短路”,视觉和听觉直接唤起愤怒情感,这就会出现瞬间失去理智的风险。这导致了不同场合的街头冲突增多、烈度增强的现象。

再就是,爽文强化了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快意恩仇的侠义文化,强化了因果报应思维,从而忽视了现实社会中复杂影响因素,形成了易于冲动、奋起行动的简单行为模式。

爽文最大特点是不需要读者思考。能够一气呵成读完,并且回肠荡气,反响热烈,如同夏饮冰啤,沁人心脾。而一旦需要思考,就会触发心理厌恶机制,因此爽文写作者务求简单,不时夹杂粗俗俚语,阅读门槛低,直接代入角色。这就要求爽文的行文思路必须建立在广大网民已有的文化基础之上,平滑过渡并衔接起文章段落,因此那些经由三侠五义、四大名著、民间传说、传奇故事、戏曲鼓书、权力腐败阴谋论、朴素的爱国情怀等塑造出的传统文化,就成了爽文的文化基础,成为写作者和阅读者的沟通的共同语言。

但是这些传统文化,恰恰和现代社会的法治、文明的制度建设,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乃至背道而驰。就是说,爽文看多了,反倒会和现代社会脱节,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成为现代社会的“带刀侠客”和“当代古人”,成为社会建设的阻碍因素。

由此我们大胆猜测,这种爽文影响是否和当下多起针对孩子的极端攻击产生微妙关联?

由于孩子在侠义戏曲故事里乃至传统家庭中没有地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角色,或者成人利害关系的潜在继承者,因此孩子很少会被专门关注,只在某些特定语境中,诸如“父债子还”“断子绝孙”等故事桥段中,孩子才作为悲剧角色出场,但是这种悲剧也并非是孩子本身的,而是投射于成人身上的,被认为是以其子嗣生命,来为其过错付出惨重代价。就是说,极端分子攻击孩子,实际上常常是以其父辈或者成人社会作为想象中的攻击对象。这或许能够解释攻击无辜孩子背后的隐秘心理。

第三是,爽文常常塑造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刻意宣扬“天朝”心态,需要以攻击对手、矮化对手来凸显自我存在感,维系脆弱尊严。

由于爽文的写作者刻意迎合了固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阅读需求,力避审美和文化水平提升导致的心理厌恶风险,他们常常打着介绍国际关系、各国内政外交和普及国际事务知识的旗号,但是最后必须是以“东方大国赢麻了”“厉害了我的国”等观点为落脚点,所有的铺叙都是修路,弘扬民族自豪感和大国文攻武略才是依归。这成为少数几个运营爱国流量网络大V的不二秘籍。

但是与此同时,读者的个体尊严却是极其脆弱的,因为国家强大固然令人倍感自豪,但是现实生活中个体却倍感弱小,国家因此成为全部底气和情感寄托。攻击国家就是攻击自己,因此对于国际敌对势力,形成强烈抵触心理。由此仇美仇日作为情感需求,除了历史的影响因素,也是爽文导致的客观后果。再加中国过去被侵略历史和历史图文的刺激,很容易导致愤怒升级,爱国主义转向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常常在一念之间。

第四是,爽文的读者群常常是过去数十年传统宣传的最重要阅听群体,具有特定的文化心理。

国有资产对于他们,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性,因此反腐、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他们的本能心理和天然诉求。对于贪腐细节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渲染,是最容易挑拨起他们的愤怒情绪的,并由对权力腐败的不满,发展为对于社会公平和共同致富的拷问。

对于资本,经由他们多年的观察,发现资本导向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并未为底层社会带来多少福祉,再加自媒体大V的指认,他们认定这是社会贫富悬殊的罪魁祸首,这也导致了近年来网民对于外资、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家印象的转变,并在营商环境和企业家声誉形象这一块,遭遇了极大困难。

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这种动辄10万+的”爽文,经常给各级政府和决策者带来莫大的舆情舆论压力。10万+越来越成为风险的源头,因为更多的10万+是爽文带来的。共同致富急不得、慢不得,但是在爽文挑拨下,网民却看起来等不得。爽文的流行,或将导向一个低级社会和劣质民主社会。

第五是,社交软件的圈层化特性,和算法机制的定向推送技术,导致了爽文阅读对象越来越集中化和部落化,形成了信息茧房和群体认同,最终形成局部舆论和自我强化,形成群体认知的玻璃天花板,由此群体认知自我锁死。社会共识更难达成,观点冲突在所难免,最后结果就是社会撕裂。

这个方面的内容,我在此前多篇文章中反复进行过论述。总而言之,爽文的阅读对象越来越固化,价值观越来越强化。最终作为文明发展成果的互联网产生了异化效果,就是网络并未让人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而是让“井底之蛙”产生了群体认同和群体幻觉,认定井口就是整个天空,而且随着群体的“蛙声一片”,这种观念成为共识,成为群体的意识形态,并将井口之外的人们视为异端和异教徒。

在这段时期极端事件多发的时候,我们多角度地进行一些思考,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不乏积极意义。尤其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思想迷雾的廓清,应该给与格外的关注。


作者简介:

  1. 燕志华 博士(yandaxia66)  
  2. 资深媒体人/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