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这个词,现在可以说是不绝于耳。
在被工作、生活蹂躏了千万次之后,大家殊途同归,“躺平”了。
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不消费。
“晚躺不如早躺”“
打工的尽头是躺平”
“你今天躺了吗”
反反复复挂上各个平台的头条。
躺平的人在无限内卷的职场和社会中,如同一股清流,挑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不被理解,遭受质疑都没关系。
就是躺平了。
一个人躺平,我们可以质疑。当一个群体躺平,我们应该做的是思考。
有人说躺平是年轻人吃不了苦,弱不经风。是对责任的逃避,对现实的妥协。
有人说躺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让年轻人得以暂时逃离现实的束缚,寻求心灵的短暂宁静。
也有人说躺平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重构。
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躺平是什么。
简而言之,躺平就是主动降低欲望,拒绝过度竞争,追求简单生活的一种态度。
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放弃一切。
而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
不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就不需要战战兢兢的伺候老板伺候客户。
不需要职场的成功带来的荣誉和地位,我就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就找个乡村或者小县城,享受自给自足的慢节奏田园生活。
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感受这个世界,就开始规划35退休生活。
这就是选择。
躺平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生活和人生的多样性。
说年轻人躺平是错,不妨先看看这个世界留给年轻人什么。
学历贬值与上升通道的收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拥有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文凭已不再是稀缺资源。
原本年轻人还能够通过教育这个相对公平的渠道穿越阶级,现在这扇唯一打开的大门也被关上了。
以今年应届生生就业率为例,各个渠道的数据显示不足30%。
一入职就裁员,甚至还没入职就裁员。
职场生态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能苟住的都是狠人,更别提晋升发展。
生存成本不断攀升。
房价上涨,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沉重的房贷、车贷压力,压得这代年轻人失去了冲劲和活力,早早地老去了。
当你发现自己996到手都不如一个退休老人拿得多,工资的涨幅永远不跟不上退休金的涨幅时,或许也会对这个世界给自己画的饼,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
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是拥有豪车豪宅、成为社会精英吗?
还是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既然在社会标准之下活的如此狼狈,那么不如躺平,让这个社会去反思。
人天然都会倾向于做让自己受益的事情。
躺平,就是在这个阶段让自己受益的事情,一种自我关怀与调整的策略。
比如,躺平可以减少内耗。
在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疲惫不堪。而躺平则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得以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让大家在适当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应酬、放弃无谓的加班加点,给予自己一段喘息的时间。
这种“躺平”不仅是对身体的修复,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在短暂的休憩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重新出发。
比如,在经济下行期,躺平比折腾更有助于守住财富。
大部分行业面临困境,就业机会减少,创业风险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盲目折腾、盲目投资往往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这几年,不论是做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做服务的还是做实业的,保本已是幸运,血亏才是常态。
相比之下,躺平就成为了一种更为稳健和理性的态度。
保持谨慎与克制,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决策,从而有效守护住现有的财富与资源,确保自己熬过经济寒冬。
这种躺平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理性判断与自我保护。
比如,躺平是一个清醒思考的契机。
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更清醒地思考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社会体制的捆绑下,人是很难清醒的。
而躺平却提供了一个停下来、静下心的机会。
在躺平的过程中,暂时摆脱外界的干扰与束缚,更加深入地内观自己。
这不仅有助于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与价值观,更能为未来的道路提供清晰的指引。
躺平,让年轻人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与独立。
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与成长,远比物质上的积累更为宝贵和持久。
躺平是最好的出路?
至于躺平是不是最好的出路,取决你拿到什么牌,以及你想打出什么牌局。
可以有平衡,在折腾与躺平之间找到合适的度。滋养好身心以后再度出发,寻找人生的无限可能。
也可以一躺到底,原地退休,在这喧闹的世界做个离群索居之人。
躺平无错。权衡利弊得失后做出决策,并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