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28 篇
  • 评论总数:2534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1:51

高校“诈骗式”自救手段——扩招、画饼、割韭菜

本文阅读需要 5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m03uubph.png

图源艺术家Lesley Oldaker
——————
“软件工程招收60个班、近2000人”,不少官媒评价正面,认为此举是就业低迷之下,高校“及时调整、积极自救”的有效举措。

能招200人的一般都是优势大系,2000人不仅远超“中科大”一年的本科毕业数,体量也几乎和北师大、北邮相当。

然而扩招的不止“太原理工”,山河四省的多所双非也加入角逐赛道,扩招数万人。

先说优点:轻资产的培养路径、1.6万一年的学费、吊打“各大天坑”的就业前景,对高校而言无疑是名利双收、站着挣钱的主意。

例如将软件工程细分为四个方向(AI 工程师、Web 开发、嵌入式开发、移动互联网)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万相对于一年几个亿的经费而言虽然不多,但这部分自由资金在“提高职工福利”、“改善学生处境”等方面,显然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一个政法二本扩招近千“程序员”(学费最高1.75万,不限文理),还划分为四个看起来略显荒谬的方向,而按照惯例,明年又或将有不少高校扩招,美其名曰学习“先进经验”。

下面全说缺点。

若将此解读为高校“面向市场、不坑学生”,那真是吃一堑反降一智,金融、土木、法学等专业大热的时候,主流的呼声都是“总比去其它天坑专业好”,如今看来,还真的不一定。

无脑扩招的伤痛历历在目,辩白的说辞却如出一辙。

土木、法学的惨痛案例数不胜数,举个金融学长的:12年本科月薪30K+、硕士45K+,顺利毕业就有,然而随着应届人数激增与行业寒冬,公司多年未招一人,金融更是在今年“荣升”某985调剂专业。

不是反对高校针对热门专业进行调整,而是这种“非理性、拍脑袋式”的扩招,结局很可能是提供巨量的“人海”,让整个行业被迫参与内卷,最终的受益者,恐怕只有校方。

至于师资、设备等资源能否跟上,1:78的师生配置是否合理...在高等教育日益畸形的今天(往期有大量例子),这些均称不上焦虑重点。校领导只关注经费与就业落实率,就算是985,其培养水平真的会比“速成班”有用吗,存疑。

计算机这类专业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极高,跟着学校按部就班,不去自学点亮技能树(竞赛、实习等)的话,想进头部大厂简直天方夜谭。(当前哈)

每年有“几个二本学生进大厂”不代表多数能找到工作,今年92以外的简历Hr可能看都不看(不是人家学历歧视,而是简历实在太多),双非进大厂做程序员,不是将要而是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记忆”。

这个话题的矛盾之处在于,“双非计算机”的前景及下限,可能都远好于其它专业(就当前而言),潜在风险最高的竟是相对而言最好的。

再次印证这是一个比谁更烂的时代。

这期有点长,最后申明一下观点:反对高校动辄上千人的无脑扩招、对数万人(交了高学费)四年后的就业预期表示担忧。

(加引号主要是为了方便阅读)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