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302 篇
  • 评论总数:2529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2天前

“听领导讲话”——那些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服从性训练

本文阅读需要 5 分钟
首页 社会 正文

IMG_6863.jpeg

此前浅浅写过“初等教育”的作息演变趋势——早六晚十、一周六天半,像个赶订单的血汗工厂。(896都不敢和这比)

吃饭禁止坐着、跑操只能贴着、上课禁止喝水、课间不让瞎逛、上床禁止去厕所、返校不让带牛奶、周内禁止洗澡...(B站小红书有大量一手视频)

这些校规与直觉、经验、人性断然相悖,诞生之初就饱受批评,监狱都不敢这么玩(人权是底线),但更多的地方却视之为“先进经验”。

这期想聊的,并不是校园霸凌、监狱校规、社畜作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物理手段”,就像“文化暴力”那期所写,真正“有用又有效”、能彻底摧毁人格的规训手段,往往是润物细无声、温和、难以察觉、甚至深入人心的。

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各种活动的主流程一定是“领导轮番讲话”——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开闭幕、年级大会、高三升级仪式、百日誓师...学生骄阳下煎熬等待,领导阴暗处争相表演。

小学生动辄两三个小时的开学典礼、每周一次的升降旗仪式,真的听得懂校领导的长篇大论吗,到初高中麻木阶段,又有多少人在听呢。

高三阶段各种频繁的“誓师”(比哪个班更能“吼”)和年级大会(评奖对考试失利的同学是巨大煎熬,对永远拿不到奖的同学则纯粹浪费时间),真的能减轻备考压力吗。宁愿花几个下午走方阵、拼大字,也不愿意多排一节体育课,对课外活动(打球、跑步等)更是明令禁止。

归根结底,校领导的服务对象从来不是学生,讲话的“形式意义”也远高于一切实际。学生仅仅充当表面上的“最大受益者”(校领导不辞辛苦悉心教诲),作为声浪工具献身官僚场之时,完成对自身的“服从性训练”。

也即把会“出于本能”质疑、反抗的东西,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内在合理化。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你之所以没有爱上监狱,是因为关得不够久。

任何活动只要掺杂“领导讲话”,都会丧失意义,但当数十年如一日地“习惯性接受”,你也会成为规则的捍卫者。(尽管你可能是事实上的受害者)

这里只说了“领导讲话”的例子,若真细数,整个小初高教育都充斥着“服从性训练”。(大学也有各种官僚活动,但已不是强制)

这种高强度的“教育”带来两种极端:不会“享受快乐”、过于“放纵自我”。前者是“习惯性吃苦”的终身延续(小镇做题家、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后者是“没享受好日子”的物极必反(社会巨婴、丧失生活能力者),而所谓劳逸结合的中间状态,才是少数人的特权。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