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民企被收购的新闻吗?近年来,国资密集收购大量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背后到底是何图谋?现在一盘大棋已经浮出水面。
事情是从2018年开始的,当年一些民营大厂因为企业出现问题急需救援,国资伸出了援手,大家原本以为救援结束后,国资会按惯例退场,可谁知道局面完全颠倒,这次国资不走了!到了2019年,国资如同开启了潘多拉的宝盒,开始密集的收购民企控制权,且行动低调而果断,比如,青岛国资收购了10余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浙江国资收购了27家、广州国资收购了15家等等等,在短短几年间国资收购了大量的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股风潮不仅限于某一地区,而是遍及全国,就这么悄悄的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盛况。而这种“国进民退”的做法不禁引人深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这就要从“土地财政”讲起,“土地财政”是指过去地方政府依赖卖地收入作为主要财政来源,而这一做法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已经盛行了20年,一直到了2018年,土地出让收入已经占比地方财政一半以上,俨然成了地方财政的压舱石。然而,随着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的出现,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有目共睹的,近两年楼市极速转冷,数百家头部房企爆雷,这也就意味着地卖不出去了,猝不及防的,“土地财政”突然敲响了下课铃。要知道政府运转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的收入没有了,那未来的钱又从哪里来?所以,地方政府急需找到新的收入来源,于是,“股权财政”这个概念应运而生,简单说,就是通过上市公司各种方式的股权交易在二级市场赚取差价、分红或税收,用于地方政府财政开支。这样不仅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财政模式的诞生。
其实在去年经济学家李迅雷、任泽平,他们都明确有过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点论调,在去年7月,中国社科院也首次提出:向“股权财政”转型,这是官方媒体第一次正式提出“股权财政”的字眼,这是不是也暗示着官方对“股权财政”认可?
但无论如何,从2019年起,各地国资密集收购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这就意味着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了这场伟大变革的具体实践,而现在,棋已经下了一半了。如果,我说如果,未来A股市场再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那已经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各地国资必将赚得盆满钵满。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