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508 篇
  • 评论总数:280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从社会学角度讲宏大叙事为何不能长久?

本文阅读需要 16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lu4ys8d3.png

当经济上行时,所有人都能从中吃到经济增量,即使分配不均,大家的财富也都在增长。

就像在切蛋糕,虽然切蛋糕的角度不会变化,有的人切的多有的人切的少,但切下来的蛋糕大小总会随着蛋糕寸数的增大而增大。

而当经济停滞时,所有人只能在存量中分配蛋糕,这时如果有人继续要求增量,该怎么办呢?

不存在的增量该从何而来?

那就只能是在存量中找增量。

也就是在蛋糕面积不增大的情况下,继续追求分得更多,只能是有人分的更少,有人分的更多。

之所以强调年轻人要吃苦耐劳、要敢于牺牲为集体奉献,就是通过提升单位劳动效率来抵冲收益下降,这就是在向存量要增量,缓解收益下降的压力。

宏大叙事与虚假的集体荣誉就是配合资本向存量要增量的宣传工具。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结束,与之相伴的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血汗工厂逐渐成为历史,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有优势的地区转移。

以前老板会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两三千一个月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

现在随着生育意愿下降,以后你不干,可能真的没人干了 。

我们都知道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劳动力少了,人力成本自然会提高,同时这也意味着人均工资的提高。这将导致资本以前凭借人口红利的讹诈手段失效,在与劳动者谈判时丧失一定优势。

我们可以看看谁最喜欢强调年轻人要吃苦耐劳? 哪些老板最喜欢发表逆天发言?那些资本家真的蠢吗?屁股决定脑袋罢了。

那些越是缺乏竞争力,仗着经济大环境和人口红利浑水摸鱼的企业越喜欢强调年轻人要吃苦耐劳,要有集体荣誉感。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我们为什么反感宏大叙事和虚假的集体荣誉感?

一是向存量要增量。不想着产业升级一起做大蛋糕,天天想着老百姓兜里的三瓜俩枣。(不挂穷鬼的钱挂谁的)老板天天盯着,生怕谁偷懒,拼命提高单位劳动效率想以此降本增效。除了缓解老板自己的焦虑,这真的有用吗?

冰岛曾进行关于工作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在2500多人的公共部门实行每周4天工作制,并且薪酬不变。结果参加实验的员工压力水平下降,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得到了改善,同时生产力也有所提升。国内也有胖东来这样以员工为先的企业,他们的效益因为员工过得更好了而下降了吗?

  1. 宏大叙事与虚假的集体荣誉只是配合资本向存量要增量的宣传工具罢了,还非要包装成年轻人趁年轻就该吃苦打拼 ,我们年轻的时候怎么怎么样,过来人的经验为你好的姿态 。 这还不够,还要PUA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好吃懒做,跟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法比。你也不看看过去那个时代跟我们现在的竞争烈度能一样吗?社会阶层固化程度能一样吗?从垮掉的80后一直唱衰垮到00后。

回应虚假的只能是虚假。

这才是我们感到恶心的原因。

从社会学角度讲宏大叙事为什么不能长久?

这一切要先回到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体验是意义和权威的来源,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现代社会思潮的源头。

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总结了人文主义的三大演化分支。

首先是人文主义诞生的第一个重要分支:自由人文主义。

自由人文主义强调:每个个体的体验和感受都一样重要,个人的自由意志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国家利益或者宗教原则更为重要。

个人的自由优先于集体,所以不能以集体为由侵犯个体自由。

西方所谓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就是对自由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先叠个甲,一种理论不能囊括为所有人的行事准则,理论要这样讲是因为大家做不到,所以才要不停地强调大家应该怎么做,大家如果都能做到还需要强调吗?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如果大家都能像圣人一样要求自己,那还把圣人当作榜样干嘛呢?西方的自由主义听着好听,但哪种理论听着不好听呢?所以西方的自由主义及新自由主义也有其问题,我们应该尽量理性、辩证的去看待。

自由人文主义强调所有人的体验和感受都一样重要,那如果两个人间的体验和感受彼此冲突怎么办呢?

这就是自由人文主义的死穴,他没办法解决不同人彼此的体验矛盾冲突的问题。

有两个解决办法,也就是人文主义演化的两外两大分支。

一, 进化人文主义

进化人文主义强调优胜略汰、适者生存。当人类的体验彼此冲突时,只能在其中决出一个获胜者。

法西斯主义就是继承自进化人文主义,现如今除了极少数极端民粹主义者和出于把阶级矛盾异化成民族矛盾的别有用心者,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二、社会人文主义

社会人文主义要求个人不能只沉迷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而要关注他人的感受。把他人的需要和体验视为优先项,认为实现他人的自由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集体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都可以算作对社会人文主义的继承。

我们讨厌宏大叙事和虚假的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虚假的集体荣誉感要求大部分人秉持社会人文主义的理念,忽视自我去关注集体,而允许少数人可以秉持自由人文主义,只关心自己的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所谓的集体主义是虚假的集体主义,因为集体是所有人的集体,只有在集体内要求所有人都秉持同一种理念,这个集体才是统一、稳定的。过分强调大部分人的集体荣誉感,而不要求自己的集体荣誉感,这种在自由人文主义和社会人文主义这两条船间反复横跳的做法是我们撕裂感和矛盾感的来源,甚至显得虚伪,且远没有只走一条路来的坦荡。

例如战狼等主旋律电影反而是在宣传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对这种现实最好的反映。

如果所有人都秉持自由人文主义理念,在集体中即使产生同虚假的集体荣誉感团体一样的问题也会大大降低负罪感和虚伪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团体看起来更加无耻的原因。

而虚假的集体荣誉感并不符合社会人文主义理念,是对通过实现集体自由而最大化个人价值理念的反叛。

既不是自由人文主义也不是社会人文主义,在两条船中间反复横跳,我也不知道在往哪里走,想往哪里去?

在二战结束后,法西斯及其背后的进化人文主义已经基本覆灭。

而在东欧巨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共运也陷入低潮,社会人文主义相较于自由人文主义陷入颓势。

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著名的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甚至公开叫嚣资本主义制度将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种制度。

但是自由人文主义带来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让我们回到人文主义本身,人文主义在当代演绎的核心是肯定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核心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基础上。

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我们可以不像封建时代一样被土地和与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束缚在封建领地之中,而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以雇佣关系而非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参与到社会生产中。

所以我们成为了社会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工人之所以可以通过罢工要求提高待遇,网民之所以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政府决策都是因为这两重身份。没有人生产,没有人消费,企业就会倒闭,资本家就会破产、政府就没有税收,这是为现代公民建立的一系列政治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根源。

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单个个体的消费也会有资本盯上。你刷抖音,刷B站不用给平台和创作者一分钱,资本和作者还愿意给你提供服务,是因为他们能从别的途径获取利润:你在短视频平台花的时间就是资本眼中的流量,而流量就意味着利润。平台和创作者为了吸引你在他们这里花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合你,给你你想看的内容。创作者会根据他的受众,想办法迎合他的观众的喜好,平台会优化算法推荐你想看的内容给你,想尽办法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平台上。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资本在肯定个人的价值,虽然资本只是在意你的商业价值,并不在乎你的灵魂是否有趣。但这客观上也是资本在提供你喜欢的服务,而去哪个平台,关注哪位创作者是你的自由。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的消费也能让资本有利可图,让资本愿意为我们提供我们喜欢的文化产品。

但宏大叙事却在否定个人价值,你喜欢什么不重要,我让你喜欢什么很重要,所以我大年三十宁愿刷手机也不看春晚。

宏大叙事与虚假荣誉感不仅是在自由人文主义与社会人文主义之间脚踩两条船,也是对人文主义理念本身的反叛。

更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体消费带来的对优秀文化产品需要的经济基础的对立。

因为我们能够消费得起自己需要的文化产品,而资本、创作者和社会生产水平允许提供给我们喜欢的文化产品,这种客观的供求关系就不能被忽视和扭曲,建立在这套供求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理念也将符合所有人利益。

如果不能破除这种供求关系,不能让劳动者丧失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就不能反叛人文主义,就不能不谈经济基础空想上层建筑,否则矛盾就会一直存在,只能是用虚假回应虚假。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