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吐槽别人已经做过了,相信大家看的也比较开心。
整台晚会语言类节目除了群口相声还算可以,剩下的节目效果一言难尽,哪怕是历来带来高质量节目的沈腾马丽组合也比较拉胯。整台晚会最好的语言类节目是魔术,而其它语言类节目的节目效果基本没有超过尼格买提的失误,这一无心之失没有被掩盖掉,反而被撒贝宁提及,被央视反复重播,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春晚正在积极改变,但似乎晚了一些。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春晚的收视率在魔术环节达到了最高。
语言节目打不过魔术,这其实并不奇怪。而纵观最近一两年语言类节目,特别是今年,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缺梁子,没有核心冲突,如果一场相声只有垫话和散碎包袱,就难以获得承认,用相声行话,就不叫一块活。郭老师这几年的相声之所以不被看好原因就在此。
春晚的问题就在这,只能把情景限制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靠家庭情景喜剧搞合家欢,把平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喜剧人搞得相当无语。回顾一下赵本山的小品,你就能明白冲突的缺失造成了什么问题。
甚至于我上午回顾了被大家激烈批判为依托答辩的初见照相馆也有一个明显的夫妻关系冲突作为梁子。你就能明白现在春晚的节目缺梁子缺到了什么程度。
歌舞、魔术这些节目历来不被视为春晚的核心,现在却反而受到了更多好评,原因就在于舞台效果可以通过选择更优质的表演者和曲目来提升。但语言类节目是有剧情的,反映了导演组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认识,它没得选。换句话说,语言类节目是官媒组主导的键政,体现着宣传部门的社会认知。
过去春晚能够成为最大的单向传播事件,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文化生活,也缺乏休闲时间,中央电视台能够保证节目质量的下限,也能用行政命令强制转播,提供三十晚上的统一仪式,自然能够收获收视率。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允许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受众直接传播,并且能够根据受众实时反馈和大数据推送来,形成自己稳定的传播群体。有什么作品,大家平时早就拿出来用来对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了。老节目翻新已经成为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常态。
中国人也不再是一个模糊而整体的大众,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群体。肩负着政治任务的小品找不到公约数。更要命的是,它放弃了诙谐和讽刺的功能,不能满足绝大多数的期待,从而丧失了讽刺权力,这一普通观众最后一个通用的快感来源。春晚就再也不能展示自己的魔力了。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太抬高了,春晚就是政治,恰恰是其中隐身的政治性给了春晚机遇。所以春晚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导演组代表的意识形态追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既是国家新的自我认同的来源也是自我分裂的动力。伴随着市场化浪潮日渐多样化的人群。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方式,稳妥也最贴切主题,那就是放上来大量没梁子的喜剧,通过没有冲突的插科打诨来制造一些笑料和包袱,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造出2024年春晚这种东西。
最保守的社会会孕育最激烈的变革,这一点在春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仅仅是节目质量不高,大家吐槽一下也就过去了,更不幸的是,今年春晚广告多得令人发指。一个月之前我做的春晚评价再一次言中:春晚商业化日益轻车熟路,在朝着市场化的大路上狂飙突进到几乎有点令人错愕。在向钱看,向厚赚的方向上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春晚收视率达到了30%,看上去是一个惊人的媒体事件,但也只是回到了10年之前的平均水平而已,更何况现在的电视开机率比10年之已经腰斩,整体的传播效能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再到具体到评价上,说一句春晚日暮西山完全不为过。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春晚拥抱商业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几乎把春节晚会变成了广告晚会,那是因为再不卖,过几年估计就卖不上价了。
除了互联网企业照例出来两三家刷脸以外。今年的广告还呈现出一个新形势,那就是白酒品牌亮相特别多,白酒积压在经销商手里卖不出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茅台的报表,2022年茅台酒营收1078.34亿,毛利率达94.19%。
茅台作为白酒龙头企业,自然也体现着白酒行业的某些共同特点,那就是基于广告营销的畸形利润率。就来自于这些虚高的利润,源自于酒桌上浪费的社会运行成本,最终会以房价、物价和税收的形式,摊派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年轻人越来越抗拒白酒,也越来越抗拒春晚。两者臭味相投,卧龙凤雏,如果说以前的春晚,虽然骂声不绝于耳,但依旧能保持长期坚挺秘诀,是有着传统家庭在背后的坚持。在天堂和宗教退潮之后,通过世俗的形式,重新将宿命相互连续,将偶然的生活转化为意义。
那如今,衰落的春晚正在向保守主义最后的盟友,封建秩序的受益者白酒公司,变卖自己最后一点名声遗产。很多人春晚,不是为了看节目,而是已经抱定观点,想看看他有多烂。
尼格买提说自己3天没笑了,小尼为注定失去影响力的一台晚会上的小失误,而难过很久。我们可以大方地劝一句,除了我们这些臭搞媒体的,真没多少人在乎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