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咻嘿咻,正在努力加载......

统计
  • 文章总数:1916 篇
  • 评论总数:2380 条
  • 分类总数:9 个
  • 最后更新:一小时前

 

内循环成了死循环,我们怎么办?

阅读预计需要 10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去年初到现在,我观察到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现象: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中年男人越来越多。(深圳的关内关外均如此)

我所说的“中年男人”,指的是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男性,这群人的外形特征大体表现为:身材略微发福,头上有些白发(也许不多),面容憔悴,眼神无力。(有人说:他们是累成了这个样子的呀!)

我们这个国家有点意思,让社会上变得几乎没有“年轻人”。大学毕业一出来,离三十岁不远不近,却非得说你“年纪有点大了”,一旦年过三十,我们便很明确地成了“中年人”,再过五年,便成了要被企业厌弃、被社会淘汰的打工人。

我们这群“天之骄子”,当学生要花去十几年,可供社会“使用”的年限并不多,在这十分有限的年限里,我们还得抓紧结婚、生娃、买房子。一辈子的事情要集中在短短的十来年全部办完,负担能不重,压力能不大,人心能不累么?!

有不少95后、00后大学生、研究生与我交流,表达的心声是:成家立业买房之事,大家普遍不想这么急,这么赶,这全是让社会给逼的。

可是,物极必反,一直逼是不行的!

当下的情形是:一方面社会逼得急,一方面拿下重大“任务”实在心有余力不足,年轻人(我认为的年轻人)不得不在重大选择上做出取舍,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买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结婚,甚至恋爱都不谈;当然还有不少的年轻人哪怕结了婚,也不考虑要孩子。

年轻人婚育观念及住房观念的急剧变化,将对中国社会的未来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现在已经有了,但是显然还不够惊人。

年轻人固然可以不买房、不恋爱、不结婚,但是万万不能没有工作。他们得活下去!

为了活下去,他们什么工作都愿意做,然而企业并不给机会。

这几天就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向我“抱怨”找工作太难:家家嫌弃我没有工作经验。

我心想,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不是很正常的吗?这个群体数以百万计呀!

社会上一面嫌弃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一面嫌弃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太老”,如此推算下来,到底是怎样年龄阶段的人们在正常上着班呢?

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这一群人还是二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一群人?

不论前者还是后者,数量都不足够大,这就意味着海量的人没有工作岗位。(前文提到的越来越多中年男人接送孩子便是失业加剧的一种表现)

我们同时又看到,哪怕有工作岗位的人,很多做的都是“垃圾岗”(这儿没有贬低的意思),典型特征为高度“内卷”,——付出很多而难有收益。

放到企业层面来看内卷,很明显的表现为大公司营销做不动,小企业不再做营销。

消费者的心思很简单:请别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方案,我们要的是硬过硬的实惠。所以,拼多多业绩一直暴增,天猫、京东开始乏力。(拼多多比较极端:在营销及产品上都给客户大实惠)

说到底,全社会的购买力一直在往下走,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与生存相关的物品才是他们的“刚需”,“消遣品”只适合经济基础较为扎实的消费者。——这部分人,仅是极少数,而且他们的消费“尺度”也呈“收缩”趋势。

综上所述,“内循环”越来越循环不动了。道理很简单:生产泛滥,需求疲软;商品出不了仓库,哪怕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企业仅有微薄利润或者不一定有利润。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居民手上没有钱。(并不是他们不想买东西)

商品卖不出去,必然会倒逼企业压缩生产,降薪或裁员,这就对就业端产生冲击。就业端遭受冲击,必然影响居民收入,大家更加没钱买东西。

一个社会正常的生态应该是创收的主力是消费的主力才对。创收的主力是谁?是年轻人,是中年人。遗憾的是,数以亿计的年轻人、中年人,创收能力遭遇重大挑战,他们对消费的贡献也就无从谈起了!

内循环成了死循环,不往外走行不通。近几十年来(最近七八年不算),我们取得的重大经济成果,与01年“入世”关系极大,然而,“入世”不仅是加入一个国际组织那么简单,更加应当是搞好国际关系,尤其是搞好与富裕国家的关系。

穷国的消费能力有限,它们既要你产品特别好,又要你价格特别便宜,也许还打点其它的歪主意,你还有什么钱可赚呢?

内循环成了死循环,与国内几个大产业的崩塌不无关系。其中对就业及居民资产损失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行业。

许家印被抓了,可能还有很多地产老板要被抓,然而,抓了又能如何?一方面,烂摊子得收拾;另一方面,产业狂飙带来的教训,未必会引起高层的深刻反思。

回顾改开以来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用“急躁”二字来概括,轰轰烈烈地搞起来某个产业,再轰轰烈烈地搞倒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反复,说它“翻云覆雨”都不夸张,这对市场主体的伤害多大呀?!

我们太急了,一急就容易盲目,容易武断,容易片面,容易短视,顾此失彼,甚至顾了小头而失了大头。

一“急”就容易影响企业家的预期,令他们无所适从,信心自然就被慢慢磨灭了。

企业家没有信心,谈什么居民信心?居民得从企业家那里拿“工资”,才能过日子呀。

“急”的后遗症还将深刻影响我们很多年。那些房产大跌值,每个月还得还房贷的普通老百姓,这辈子可能真就翻不了身了!

国内要有大的产业出来,对外要有健康的国际关系,抓“双循环”,才能缓解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吃饭问题能有多难?请你去边远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再说。)

我们现在是两头都难,举步维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辛苦倒也不足为怪。

IMG_3005.jpeg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作者信息

为您推荐

    正在为您加载...

热门文章

最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