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家县城一个表弟,几年前考的乡镇事业编,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据他说从家到乡政府来回一趟,油费得将近40块钱。你以为这就算了?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他去所包的村指导、检查工作,有时候还得去县城开会、办业务,全都是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
烧油也罢了,有时候要是下村遇到坏路或者村里里的旮旯角落,磕蹭也都得自己修理,后来表弟也懒散了,总是快年底了到修车店集中补一次漆。
2、乡里只有几辆公车:一把手和乡长各一辆专用,这两位经常得去县城开会,有时候还得迎来送往,所以公车确实有必要,另外还有两辆面包车常年在乡里转:农口的同志检查农业、禁烧、畜牧常用一辆,另一辆是党政办、民政殡改、村建及其他口线的临时工作轮换着用,非常紧张。像这些公车加油保养之类,完全由单位财政报销。
一般同志如果需要外出公务,只能用自己的车。一来这些公车使用非常紧张,得层层审批,基本不会让你一个人申请到用,通常都是部门出动集体使用。二来都是手动挡,年轻人学了驾照后基本都常开自动挡。
所以乡里从表弟这种普通同志到中层、一般副职,日常都是开的自己的车,既然开的是自己的车,就别想找财政报销油钱了。
3、表弟上班以来一直加中石油,随着油价水涨船高,他动辄一个月在油钱上搭上近千元,其实单论他用在生活中的油耗,并没有这么多,毕竟有时候一周才回家两趟,大部分的油钱都奉献给单位的工作了。
表弟实在是快顶不住了,向主任寻求帮助,主任也没有办法,多年前乡里财政好的时候也试过公事报销油费的制度,那时候人们还是开着自己的车办公事,但是油钱是给报销的。可有个别人总是想占便宜,再加上后来乡里收入少了,所以后来这项制度被取消了,再也没有实行过。
4、乡里里曾有一位同事,开着一辆老车,因为觉得自己车技水平高,也想着省钱,所以这辆车只交了“交强险”。结果,他一次去县城开会时,被一辆拐弯的三轮撞上了,损坏的还挺严重。但由于只有“交强险”,修车花费了几千元。到了单位,他以“办公事发生意外事故”为理由,向领导申请报销,领导前两回还说“考虑一下”,后来表示“这车不是公车,很难在财政上报销”。本来有些奖金取消,已经让大家的收入困难了,还摊上个这事,这位同事气得直接把车放家里,开会和下村的事儿能推就推,实在不行就坐去县城的班车,下村就骑着自行车,一天能干完的业务,干他个两三天。
5、“私车公用”长此以往:一是对干事积极性产生打击,尤其是年轻人,到基层后发现不但工作辛苦、待遇低,还得自己垫钱,对工作逐渐失去热情,想办法考走离开。二是一些老油条产生了补偿心理,既然对我这样,那我就想办法在其他渠道补偿,可能在工作上操作隐性的灰色利益。
6、其实公车改革后,管理已经非常规范,公车都有实时定位,公车的运行轨迹,加了多少有油都有清晰记录;公车上也贴着公务用车的标志,社会各方面监督,没人会冒风险私用。
但对基层的考虑明显是欠缺的,应该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实际,当下的基层干工作不但要跑断腿,还要掏腰包。公务员好歹还点车补能够多少补一点,事业编则没有这部分待遇。完善基层的公车配套制度,加强基层的公车配备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