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咻嘿咻,正在努力加载......

统计
  • 文章总数:1916 篇
  • 评论总数:2380 条
  • 分类总数:9 个
  • 最后更新:一小时前

 

1949年,毛主席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阅读预计需要 15 分钟
首页 资讯 正文

导读:去过天安门广场的人,一定都去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37.94米的高度,使它成为天安门广场上最耀眼的存在,让每一位站在它面前的人,都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

那你了解它的设计、建造过程吗?知道上面的碑铭和碑文是由谁书写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这座属于中华民族丰碑的前世今生!

由来—教师提议修建纪念碑

1949年9月23日,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市建设局收到一封信,信中建议新中国应该在天安门广场上,修建一座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纪念性建筑物,以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先烈们。

写信的人名叫滑田友,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一名教师。他祖籍江苏省淮阴县,自幼对艺术雕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考入江苏省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33年,在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邀请下,滑田友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儒里昂美术研究院学习。1948年,在法国生活15年的滑田友,在徐悲鸿等人的邀请下,回国到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当时的北平,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物价飞涨,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滑田友作为一名有志的爱国人士,对国民政府早已深恶痛绝。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滑田友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获得了新生,大街上的民众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着欣欣向荣的城市,过上安稳日子的老百姓,滑田友明白这一切都是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不应该忘记他们,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应该在北平建造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性建筑,让后代能够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作为一名雕塑方面的艺术家,滑田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认为在紫禁城的城楼前修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纪念性建筑是最合适的,于是他给刚刚成立的北京市建设局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是目前已知的关于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最早的建议方案。

周总理选址,毛主席奠基

要建纪念碑,首先要选位置。最初,滑田友建议在紫禁城的城楼前修建纪念碑,但也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人提议将纪念碑修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八宝山,方便祭奠英烈,也有人认为修建在前门楼前。

关于纪念碑的选址,各方意见繁多,一直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最终还是由周总理出面,亲自确定,纪念碑建立于新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具体位置就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北距天安门约463米,南离正阳门约440米。

之所以选择天安门广场中央,周总理曾解释说:天安门广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有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这里是北京的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人民向往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

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正式通过。

大会结束后,9月30日晚六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协全体成员一起前往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

在夜幕下,庄重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周总理代表全体成员致辞,毛主席亲自拿起铁锨,为纪念碑基石奠下第一铲土,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奠基过的建筑。

300吨巨石,共和国第一碑

选址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了。为了建好“共和国第一碑”,负责设计工作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发布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征集的通知,希望全国人民都能为纪念碑的修建献言献策,共同建好“共和国第一碑”。

通知发出后,都市计划委员会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设计稿件,不仅如此,很多海外的爱国华侨听说新中国要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也纷纷写信献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为了吸取广大群众的建议,将纪念碑设计好,中央特别批准成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主任,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担任副主任,全权负责委员会的专业工作。

经过长时间的开会讨论和评选,最终梁思成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一致认可,纪念碑以石碑为主题,四周辅助以浮雕。

关于浮雕内容,委员会聘请了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美术家进行设计创作,包括艾中信、李宗津、董希文等人,最终确定在纪念碑底座四周雕刻八幅浮雕主题画面,内容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

据档案记载,在浮雕内容设计之初,很多人建议在浮雕上突出刻画具体人物,例如《虎门销烟》突出林则徐,《南昌起义》突出周总理,《胜利渡长江》突出毛主席等等。

可这一建议遭到了毛主席的否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路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以超越常人的大格局,恢弘视野,提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以“人民”为主,体现出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同时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就这样,在纪念碑的浮雕中没有出现一位高级领导人物,出现的172个人物,全部为普通民众,真正做到了对“人民”的纪念。

设计方案确定后,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建造。为了匹配天安门广场的恢弘气势,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尺寸也不能太小。经过测量,天安门城楼高33.7米,正阳门楼高43.65米,位于它们之间的纪念碑高度最好居中,因此最初纪念碑的设计高度为39米。

按照设计要求,纪念碑的主体是一块高度为15米的碑心石。作为整座纪念碑的核心,对于碑心石的材质,硬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找到合适的石材,建造者们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数百个采石场,最终在青岛浮山发现了合适的石材。1953年夏天,经过几个月的开采,一块重达300吨的完整巨石从山上开采下来。此后经过三个多月的运输,1953年10月,加工后仍重102吨的巨石运抵北京。

有了碑心石之后,建造者又从北京房山开采汉白玉石,用于建造纪念碑的碑座、碑顶,最终整座纪念碑共用了超过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实际高度则由原来的39米,变为37.94米。

起草碑铭和碑文,毛主席拒提共产党
纪念碑主体修建完后,最后一项工程就是雕刻碑铭和碑文。

早在1949年9月30日的奠基仪式上,毛主席就当众宣读了亲自为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与浮雕的内容一样,在碑文中,毛主席没有提及一位领导人,没有写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写到的只有人民英雄。在毛主席的心中,人民才是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此气势磅礴、高度总结、音调铿锵的语言,展现了一代伟人的人民观和历史观。

碑文内容由起草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向委员会建议,周总理的颜体写的极好,可以请他书写碑文。

为了能够写好碑文,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周总理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每一笔、每一划都要仔细斟酌,反复研究。在纪念碑建造的日子里,周总理的碑文一共写了40多篇,最后才挑选出最满意的一篇交给了委员会。同时周总理还谦虚的告诉负责同志,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如果“不行再重写”,可见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无限深情。

碑文确定后,作为纪念碑设计师的梁思成发现,碑文只能刻在一面,另一面还需要一句碑铭。为此梁思成找到毛主席,请他为纪念碑题写一句碑铭。

当时有人建议,碑铭是纪念碑的核心灵魂,应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烈们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提议用“中国共产党英烈”作为碑铭。这个提议让毛主席非常不满,他特意作出批示:纪念碑上不能提及中国共产党。

经过思索后,毛主席挥笔为纪念碑写下了一句碑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核心是纪念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而奋斗牺牲的人,并不能只歌颂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毛主席的博大胸怀和格局。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竣工。同年5月1日,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据统计,当天有超过50万人民群众来到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的时刻。

如今,每天仍有无数人前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相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寄托着他们对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追思和敬仰。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V注册会员 L评论等级
R1 条回复
  1. 此次g难过 :
    2023-07-23     iPhone /    Safari

    ??

没有更多评论了

作者信息

蔡施娜斯密茨哦
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
TA的最新作品

为您推荐

    正在为您加载...

热门文章

最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