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
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吃到了疑似老鼠头的异物。
碰到这种事,谁都会恶心,该同学气愤之余,拍了视频发到网上。
从曝光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黑乎乎的玩意,尖尖的牙齿,长长的胡须,看起来就是个老鼠头。
学生找到食堂讨说法,工作人员的回答直接让人惊掉下巴:“这是鸭肉”。
鸭肉与老鼠头,风马牛不相及,这两样东西还能搞混吗?
在视频发酵之后,学校找来了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采样调查。
市监局的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确认“异物”不是老鼠头,而是“鸭脖”。
6月3日晚,涉事学校也发了通报,再次确认“异物”为鸭脖,为正常食物。
而且,拍摄视频的学生,还特意出面澄清,自己发现的是鸭脖。
食堂否认,市监局检测,校方发公告,当事人澄清,一套组合拳下来,网友的质疑声反而愈演愈烈。
“全网不会就我眼瞎吧?这TM是鸭脖?”
“指鹿为马,李代桃僵”
“一只鸭子吃了个老鼠头噎死了,然后....”
“鸭脖上的眼睛是二颗花椒粒吗?”
“鸭脖长牙齿了”
“鸭脖长个胡子不是很正常吗”
“你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
按理说官方表态这事就完了,但与大众朴素的认知和生活常识离得太遥远,所以根本完结不了。
明明透过视频看到的就是带着獠牙的“老鼠头”,为何学校和市场监管部门就认定是“鸭脖”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饭菜里吃出“老鼠头”的严重后果。
之前河北某饭店的“干锅鸭”里发现老鼠头,卫生监督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吊销了饭店的卫生许可证,饭店老板从餐饮行业开除。
普通饭店尚且如此,更别说一家服务上万名学生的学校食堂了。
如果坐实了是“老鼠头”,这家餐饮公司大概率凉凉。
而巧的是,涉事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鼠的渊源颇深。
2021年11月,该校食堂就发现老鼠,在网上火了一把,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
当时该校还发公告称,要“以此为戒,认真整改”。
没想到这才1年多,又发生“老鼠头”事件。
学校在邀请市监局检测证明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能量发言,还贴心地给出了回帖模板。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堆顶着“江西”IP的网友,整齐划一地在留言区为“鸭脖”正名。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是老鼠头或者鸭脖的问题了,而是公信力丧失的问题了。
这个事情想说清楚,其实很简单,直接把异物检测了,出具一份严谨的鉴定说明,把大家疑虑的“牙齿”、“毛”、“眼睛”、“形状”等都说清楚。
然而市监局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时间对“食品留样”进行检测。
也就是有学生发视频吃到了老鼠头,市监局不是去把那个“老鼠头”做检测,而是对学校的“食品留样”进行了检测。
然后说,留样一切正常,是“鸭脖”。这个逻辑明显是有问题的啊。
按照常理来说,不管是“老鼠头”还是“鸭脖”,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这个直接证据,然而学校公告,对此只字未提。
是处理了还是不翼而飞了?我们不得而知。在关键物证已经消失的情况下,无论监管部门如何检验留样,也不会检测出“老鼠头”的存在。
既然谁都没有证据,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心理素质了。
也许从市监局直奔“留样”那一刻开始,测试的结果其实已经确定了。
这个时候再去纠结那是老鼠头还是鸭脖,实在也没必要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食物者为俊杰。对于广大网友,你识不识食物,一点都不重要。
对于学生来讲,这既不是老鼠头,也不是鸭脖。
这是一张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