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824 篇
  • 评论总数:287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2天前
辰语AI

居民疯狂存钱,企业拼命逃债

本文阅读需要 4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m89vwmac.png

3月14日,央妈发布了2月的金融数据。

住户存款暴增6.13万亿,同比增速维持高位,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两个月内平均多存1.5万元。

经济寒冬下,老百姓对消费和投资的信心没有了。股市、理财、楼市,预期都不是太乐观,钱只能往银行里塞,哪怕存款利率跌进“1%时代”。这种“躺平式储蓄”暴露了信心危机。

宁可忍受通胀蚕食,也不愿冒险投资

根据数据,企业存款流失1.1万亿,表面是债务偿还和运营支出,实则暴露三大死穴:债务高压、政策空转、利润缩水。

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潮下,企业被迫用存款偿还高息贷款。制造业PMI连续低位,企业赚不到钱,现金流濒临断裂。银行放水5.82万亿贷款,但企业拿到钱后既不敢扩产也不敢囤货,只能先填旧债。

消费继续冰冻,6.13万亿存款是悬在消费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经济预期恶化,居民只会继续捂紧钱包。

再看看地产。

利率“地板价”,至今没能稳住楼市预期,提前还贷仍在持续。

居民中长期贷款增3785亿,但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部分银行将经营贷包装成房贷,虚增“中长期贷款”规模。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至3.3%后,与经营贷利率差缩至1%以内,但整体债务成本在整个经济周期背景下仍处于高位。

实际利率成本,仍然很高。

针对存量利率的优化后,提前还贷较高峰期腰斩,但没有终止。部分银行重新开通了线上提前还贷的申请,调整为一年一次还款,购房者与银行的博弈,估计还会继续。

最关键的数据,是企业贷款暴增5.82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占4万亿,票据融资锐减3456亿,银行不再用票据充数。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近万亿隐性债务,企业拿到低息贷款后立即偿还高息旧债,资金在银行和企业间空转。

窗口指导下,银行被迫向国企、城投等“安全主体”集中放贷,制造业中小企业仍一贷难求。要知道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2.4%,但基数仅33.43万亿。

央行放水7%的货币,但M1冰封了。

钱根本流不进实体经济是要命的。企业不敢投资,居民不敢消费,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

降准降息空间被美联储加息锁死,只能修修补补,为数不多的子弹,流向了地方债和地方城投。

还有正在被扩容的消费贷,宣传得好像是不用还一样。

预期,预期,收入预期,才是消费和居民加杠杆的关键。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泡泡
  • 阿呆
  • 阿鲁
  • 蛆音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