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824 篇
  • 评论总数:287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辰语AI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文阅读需要 9 分钟
首页 社会,观点 正文

悲剧发生前,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认为自己孩子会出事。

昨天有位读者问如何看待这件事。

m80zamd0.png

所以,有时候我在思考,能问出这样的问题,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因为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家长、老师、学校、JY部门、国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每一面,似乎都是真实的。

那么,到底是谁变得不正常了?

然后我想起这半年来我所遇到的读者提问中关于孩子的各种悲剧,有些家长的痛心疾首,还有自己了解的外面看不到的一些信息。

压根真的不想回答这种问题,但又没办法。

如果你们真的明白的话,很多话没法说,但总结一下有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是关于压力直接承受方的:父母就是最开始那段加粗字的字面意思。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说的都是别人家的事,而真遇到了之后,就闭上嘴了,痛得说不出话来。

不见棺材不落泪。

而后续的时间,就像漫长而又潮湿的季节,一生都难解心结,懊悔不已。

这些年,大小号其实写过各类教育相关的,虽然我知道对阻挡大势没什么作用,但对于家长,能有一个看明白的,就值了。

2024年1月《我们能不要毁孩子吗?》

2023年9月《都这样搞,以后还哪有人生孩子?》

2023年2月《日子215|人工智能时代,不要乱折腾孩子了》

我们所有的家长要清楚,不论外界政策是如何制定的,是否合理,家长一定是直接受力点,我们改变不了趋势,只能尽量了解整个趋势的由来,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

我非常理解家长的苦心和焦虑,因为毕竟路径就那么窄。

但:如果用己所不欲施于人的方式,不仅不会达成目标,大概率事与愿违,即便你是出于好心。

而且,这种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可能还在你没有察觉的情况之下,它就发生了。

现在的孩子伪装和隐蔽性都很强,家长如果只盯着成绩学业,他们会隐藏自己真实感受,你看不出来,等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可怕的是,一旦出现问题,除了你这个家庭知晓,基本会被迅速屏蔽。

然后,给大家一种错觉,是个例。

可是,到底什么情况,老师是最清楚的。但老师,是最没法说的。

虽然明知道没有必要这样,但就连他们自己,甚至学校,都是身不由己。

所以,双休出来之后,有些家长指责老师,以为老师可以偷懒了,说老师站着说话不腰疼谁来管孩子升学找工作,可是,你们知道吗?

他们很多人心里流着泪,知道这是在救你们家孩子呢。

时代不一样了,过去那一套的阈值已经到了,家长以为的不管你学没学,都给我堆在学校里有人管、我就没责任的想法,已经起不到心理安抚的作用了。

想学的,不用报辅导班,自己就会查漏补缺,还能放松一下。

不想学的,在学校也是走神。这根本也不是谁去上补习班卷的事,因为现在这种形势,上补习班的,也未必就一定能怎么样提高成绩。

况且,每年1300万大学毕业生,高考性价比也在降低。

最重要的是,AI时代,这一套模式,也在迅速过时。

很多家长在自媒体煽动下张口闭口就是什么“双休是放弃穷人了,是剥夺穷人家孩子拼命的机会”、“为了孩子还是到国外去快乐教育”,他们却忘了:是时代变了。

过去,我们要工程师,我们人多,所以高中分流一半。

现在,2016出生人口1786万,2023出生人口902万,没人了。

再淘汰一半,然后以原来高中的强度,就剩不下多少人了,到时候,高中要崩溃,大学招不到人。

如果不是形势严峻,个人理解这个政策不会这么快推广。

说了很多高大上的意义,特别是外界的解读上,可是,早干嘛去了呢?

真的是因为这些考虑的吗?不是被倒逼的吗?

m80zathm.png
m80zaxrh.png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买账。

因为,高中双休真的是个问题吗?

它到底算哪门子问题,它不是基于科学、人性吗?

m80zb4x7.png

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反正,该说不该说我都说了。

虽然很理解家长在整个内卷时代的处境,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是很多家长本身就存在一些理解的偏差。

m80zbauu.png
m80zbt09.png
m80zbz64.png
m80zc3gg.png

人生真的很长,长得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跑道,本来与其他人毫无关系。人生真的很短,几年的折磨,就会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失去灵性,失去幸福的能力,揠苗助长导致失去未来。

不是说人的成长不需要压力,要散养放松,而是,它有一个度,要尊重自然的规律。

这些年,我们做过了。

未来,当一切回归均值,我们一定要明白:家庭教育,才是最核心的。

一定要从小就把专注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上,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积极进取,专注好奇,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信自强自立,而不是那么早就开始比较成绩,去考什么这证那竞赛,择校特招。

小的时候就去玩,就去疯,就去运动,而不是认字学习。

去培养松弛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要有一位情绪稳定的母亲,父亲也不能因为赚钱而缺位。

幸福是一生的事,是从一个幸福到另一个幸福的过程,是一种找到自己的能力,但我们很多人在小时候就被毁掉了,长大后,即便可能工作很好,人生顺遂,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做什么,把心流与欲望混为一谈。

《日子777|幸福力》

最后再发一次这张来自网络的画,希望悲剧越少,而不仅仅是发生后不让我们知晓。

没有人天生是父母,有了孩子,你才成为父母。

孩子从来就没有什么错,他们只是父母的镜子而已。

珍惜与孩子这段旅程,他投胎来你们家,是需要积攒很久缘分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m80zcg1n.png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