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698 篇
  • 评论总数:2824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16分钟前
辰语AI

男性去责任化浪潮正在来临

本文阅读需要 14 分钟
首页 社会,观点 正文

现在对男性去责任化的讨论非常混乱,乍一听还以为男性去责任化是对亲人不负责,对工作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把自己的锅甩给别人,吃喝嫖赌,为非作歹,实际上遵纪守法,有正式工作,不搞0元购,拒绝黄赌毒,在全世界都是模范青年,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去责任化。

m7gw5023.png

我们要一些路径也要对外表达,然后达成共识,这样才不至于让男性去责任化被污名化从而有利于社会整体向前,当资本主义扩张加剧原子化质来讲,孤立无援的底层孩子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在破裂的家庭和不伦不类的学校中苟且成长,年轻人蓦然回首,发现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在工作中要和上司斗智斗勇,紧紧不动下,随时可能被裁回到那个如狗窝一样的出租房,纵然城市浩荡无垠,却只剩下这么一张床了。年轻男性要在婚姻中要和对象来回交锋,彩礼谈判不断加码,转账一停,爱情归零,纸糊的感情随风摇曳,在社会中既没有组织可以申诉冤屈,也没有地方可供躺平,终日劳作,身心俱疲,去责任化似乎成为了年轻男性获取自由的唯一出路。

我们主要从婚恋方面来谈谈,在这点上男女版本差异也很大,今年春晚沈腾,马丽的小品金龟婿最能反映时代版本的变化,他妈要是同意了,打算给多少彩礼呀?不给彩礼这么抠啊,我把我的全世界都给他。我不给彩礼,我给他我的全世界这句台词让男女双方都很不爽。

m7gw55j8.png

在男性看来这是典型的典韦式发言,人心不足蛇吞象,连彩礼还不够,居然还要付出全世界,在女性看来你连彩礼都没有,能给什么?未来将来是步步高升还是庸庸碌碌?谁知道呢?这个小品恰恰是去成人化的最佳演绎,他的破解点并不在于彩礼。

事实上中文互联网现在关于彩礼的争辩已经不是它的合法性,而是简单的暴力对抗。如果从合法性出发是自古以来也好,是当地风俗也好,是要的态度也好,永远无法统一,当婚恋市场进入存量博弈后,彩礼成为了镰刀式收割的筹码,当男性识破这种超级单项转移支付的本质后,直接亮明了态度,那就是不给,自己揣进了钱袋子。

m7gw5c29.png

不管对方如何撒泼打滚,巧言令色,威逼利诱都是无济于事的,解密金龟婿的关键就在于:既然男女都在向后现代发展,都在进行去责任化,你就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你说封建儿媳不要当,但封建才女疯狂要。这是系统故意留下的年内漏洞,女性抓住了这个bug,疯狂套利源源不断从里面汲取财富,久而久之甚至弄成这是应得的,就地躺平坐吃三公传统男性供养不起时,就迎来了去责任化,这在婚恋领域最明显。

三不策略普及化,不主动追求,不承诺婚姻,不承担彩礼,一些年轻人甚至进行反向筛选机制,刻意保持或者隐瞒收入状态,规避婚姻市场估值。

存量竞争时代,金钱焦虑传导到每个社会阶层,炫富的二代们隐匿了踪迹,捞偏门的新贵们也不再大撒币,至于黄脖子老保,作为中华基本盘真的是没有油水可榨了,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所谓的去责任化本质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因为对方能利用裁判优势在牌桌上占据主导权,只要上了牌桌必然会输,那么还不如拒绝游戏,虽然没有了收益,但保本不成问题。

很多老一辈会指责年轻人没有责任,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旧工业时代的社会共识,男性具有社会生产上的优势,同时也获得了大多数财富。而女性社会生产效率低,更多需要通过承担家庭生产来与男性分享财富。

男性要上进,有责任心,女性要勤俭持家,而且在过去集体主义存在强力社会担保的传统契约为婚姻的稳固加上了一层保护罩,然而老一辈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契约担保在自由主义指导的现代法权秩序下已经荡然无存。无数的胖猫和燕冬萍事件告诉我们,原来女性毁约的代价几乎为零,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对异性,家庭和婚姻有着不切实际幻想的人,最终为了这份幻想支付了天文数字的账单。

老一辈人的腐朽价值观与年轻人的清晰认知展开了激烈对撞,每到春节这场争论就会到达高潮,站在旧工业时代的沉船上,老一辈人自欺欺人说这艘结实的巨轮一定会把我们带上目的地。年轻人却发现大海上想到滔天巨浪已经快把船撕个粉碎,沉湎在幻梦中的老一辈人并不会挪动脚步,而年轻人只能无可奈何的离开旧时代的共识已经消失了。在新共识还没出现的真空时期,保卫自己的利益就成为了最明智的选择,在当下也被称之为去责任化,它的真正内涵是解除旧时代的身份认同,规避形形色色的道德迫害,在别人都在用力向前跑的时候,不要做掉队的那一批,那么到底该怎么进行去责任化呢?

二十世纪欧美的传统婚姻曾经比中国还要根深蒂固,60年代性解放运动席卷欧美男,女同事都对传统婚姻表达不满,但女性的声音比男性更大,很多欧美男人并没有选择迎合和挽留女性,而是与女性一起重构婚姻,在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策略,1953年从小就对新闻业感兴趣的休赫夫纳认为新教授的禁欲主义非常可笑,决定做一本娱乐指南,创办花花公子杂志,用来作为一种反抗男性家庭责任的声音。

他创造的理想生活方式是这样的,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餐机里放上一段符合新进的医院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的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新赫夫纳怂恿男人去享受女性提供的快乐,而无需情感上的投入,也无需承担更糟糕的经济上的责任。

在创刊号里,文章《1953年的掘金小姐》直接嘲讽拉满攻击那些指望男人养活自己的女人,另一篇文章更加露骨,可怜的受到严格管制的账户,艰难跋涉在这个女人支配的国家的每一条有女人支配的街道上,赫芙娜给花花公子定下了基调,国家事务不在我们关心范围之内,我们不希望去解决什么世界性的问题,或者证明什么伟大的道德真理,要是能向美国的男性提供一些额外的欢笑,分散一下对原子时代焦虑的注意力,我们觉得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这段话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男性对去责任化的理解。这是中美大对账,有几位美国本土的单亲妈妈爆红,其实这在美国已经比比皆是了。她们工作努力,生活勤奋,但是收入微薄,而另一边却还有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生活成本等着。

四五十年前的美国绝对没有这么多非婚生育,由于男性的纷纷去责任化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在东亚,日本和韩国是先行服,放在全世界,兔子要对准老鹰,摸着石头过河,老美踩过的坑,咱们还是避免不了。现在主流的声音是一边鼓励女性挣脱传统束缚,另一边却对男性的传统责任层层加码。最受欢迎的话题是与外国保守男对应的婚姻补偿,而不是与外国现代对应的去责任化,中国去责任化的历史进程比较晚,而男性比女性更晚,这样全责就不对等。

所谓的男性觉醒版本就有了各种参照,日本用沉默躺平,韩国用魔法对攻,欧美用aa制和不结婚来制衡,搞不好我们同时进化到这几个版本,国服的精彩程度令人期待。上个版本家庭模式破裂原因复杂和多样,但是从胖猫跳江到冬萍一笑,最近很多趋势都表明天庭并不维持正义。

不管天庭及护法者在玩文字游戏,在搞各种概念,再把自己塑造成口含天线,中国人都会本能的感觉到严重不适,结果就是红面神中的女权扛起人王慧琳,这边无数铁粉殉道,而对立面也响应去责任化意念真惊效果更显著。我在女性那里只是个大喇叭,让他们想说的话说了出来,但在男性这里完成了说思想来源,成了真正的启蒙大师,真是居功至伟。

走出婚姻之外,年轻人崇尚轻资产奋斗,拒绝升职加薪换取清闲,主张灵活就业,依赖短视频博主游戏概念越来越多,去KPI化生存,已然成为时代显学。

一个人的世界可怕吗?其实你从来都只是一个人,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有自己出走的决心,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多吃饭,少喝酒,锻炼身体,少护好财产!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