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693 篇
  • 评论总数:2824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2小时前
辰语AI

新婚姻法持续利空低资产女

本文阅读需要 10 分钟
首页 社会 正文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最新司法解释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顿麻六记的功夫,和做律师的朋友浅聊了一下应景话题。

共同认知是:新婚姻法持续利空低资产女。

不过包括高资产女在内的所有女性,都需要在实操层面应对“怎么在婚姻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个问题。

男人一生若想有选择权,只有拼事业这一条路,现在对女人来说也是如此了。通过婚姻进行二次投胎、跨越阶层、作为低资产女与高资产男财富共享,未来越发做不到。

目前男女对婚姻的认知也在趋同:婚姻 = 利益置换+资源整合+繁衍后代。不能说婚姻和爱情一定无关,但婚姻肯定不保证爱情的续存。

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一个财产再分割制度,是一场财务风险规避的法律博弈;而婚姻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你们要离了,财产怎么分。

既然是博弈,就要考虑自保和收益。现实中很多人觉得找律师太麻烦,不找当然是可以,但有个道理谨记心中准没错:法律保护主动规划者,而非被动等待者。

下图中就是一个女方“主动规划”、婚前就和男人签好财产分割协议的例子。对了,她还让男方答应了她每月付给前来帮忙带小孩的岳母5k/月,至少婚内是如此执行的。

m7gd4aqe.png

那么,怎么主动规划呢?可以把婚姻中的法律风险简单粗暴地分成三方面来看:

  1. 财产分割

从婚前房产、彩礼收回、债务分割,到最新的(2025年2月1日发布)包含“婚后加名房的收回”在内的司法解释...可以说,婚姻法一版接一版地改,都是在不断细化财产怎么分、“怎么保护出资方”,致力于清楚区分婚前财产与婚后补偿。

由于社会结构和性别分工的关系,男性往往收入更高,进入婚姻后越发如此,女方渐渐变为经济弱势方。

而最新司法解释明确「婚后加名行为不再自动赋予产权份额,需结合出资证明或书面赠与协议认定财产归属。未实际出资方即使名字在产权证上,离婚时仍可能无法分割房产‌。」

这意味着婚姻中经济弱势方的权益越发没有保障,尤其娘家财力一般、自身收入能力一般但“高嫁”的女性,婚后收入差距不再是与高资产丈夫财富共享的“幸福”,反而变成了她的经济风险。

「用婚前财产投资于个人名下房产或稳定理财,确保增值部分归属个人(需无共同经营行为)」,意味着婚前的“原始积累”对女性越来越重要,保持婚前财产独立性具有了“战略意义”:万一离婚时婚内财产的分割不利于自己,至少还有这份一直在增值的婚前财产给自己多一份支撑。

实操方面,可以设立婚前婚后俩账户,分别理财,避免与婚后收入混同。夫妻二人自己理自己的财。

连带着,调整好提升自我vs放在家庭上的精力权重,也愈加重要,否则你哪有精力去提升打理自己婚前财产的技能?

m7gd4k4c.png

  1. 女性在婚姻中的“非财产性付出”

众所周知,女人在婚姻中与男人最重大的区别,就是「非财产性付出」:比如生育及其造成的职业停滞、孩子教育、家务劳动、赡养父母等等....,这才是女性在婚姻里付出的大头。

怎么把这些非财产性付出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权益,最终影响经济利益分配?在婚前、婚后的策略和具体实操都有哪些?

还记得本文开头那句话吗:法律保护主动规划者,而非被动等待者。

  1. 婚前主动了解相关法律

比如家务补偿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是否需要事先约定,而不是离婚时才等着法院判决;比如若因育儿中断职业,想要主张离婚时多分共同财产,法律层面的可行性多大?

  1. 婚前主动和男方协商,并做好可能博弈失败的准备

结婚前先想好自己打算如何平衡生育/家务vs自身职业发展?希望男方做出哪些对等(至少是你认为对等)付出?然后以协议形式它们明确下来、

比如财产分割相关的:是否考虑签署婚前协议来明确婚后还贷比例归属,约定房产增值部分归属

比如生育相关的:

是否需要通过协议明确补偿方式,或者确保在财产分割时考虑这些因素

是否可以考虑让男方每月按比例(如20%)存入共同账户,用于保障你因生育导致的收入波动

是否能争取男方支持你职业发展(如付费进修、时间资源倾斜)。

最后一点很重要,最新司法解释强调家务劳动、生育成本的经济价值,可要求对方支付家务补偿金(金额需协商或由法院酌定,通常参考当地生活水平)。

目前判例大多在3万~10万之间,也就是说远远低于职场发展停滞的机会成本。

即便是收入能力强于老公的女性,不事先想好、谈好、签好的话,也是不敢在男方买的房子里生下孩子的。

m7gd4zr5.png

  1. 婚后主动留存证据

否则你拿什么让法院支持你的诉求呢?

因生育/家务导致收入减少,可主张补偿(民法典第1088条),但需举证非财产性付出,比如:育儿记录、放弃升职证明 等等可以证明职业损失与生育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

因长期承担子女教育或赡养对方父母,可能被认定为“对家庭贡献较大”,影响财产分割比例,但需举证,比如:接送孩子记录、家长群沟通截图、赡养支出凭证等等

可参照当地家政服务工资标准(如北京约6000元/月)估算家务价值,作为补偿依据,但需举证,比如:日常通过文字(如微信)让对方承认你的家务贡献,形成证据链

光听起来就很累、很繁琐、很长期,无形中“婚内劳动”又增加了~

  1. 避免承担男方的个人债务

避免共同债务:不联名借贷,不签字担保男方债务

警惕财产转移:定期核查共同账户流水,发现异常及时法律介入。

平衡付出与证据:避免过度牺牲职业,同时留存家庭贡献的客观记录

好家伙,律师朋友只是泛泛一提,就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实操个案里谁不是烧干CPU?

看来,定期进行家庭财务审计、每3-5年根据家庭阶段(如生育后、购房后)更新财产安排...在未来的婚姻里,是势在必行了?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