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文章总数:2690 篇
  • 评论总数:2823 条
  • 分类总数:18 个
  • 最后更新:昨天 23:55
辰语AI

想要白嫖这届年轻人结婚已经不可能了,中国结婚率创44年新低

本文阅读需要 13 分钟
首页 观点 正文

m7g7d14t.png

2025年2月8日,民政部宣布了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610.6万对。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这一数据创下了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也是近44年来的历史新低。

对于结婚这件事,原来人们的想法是到了年纪自然就结了,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不结啊。今天本文就简单的讨论一下,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就跟原来的人们不一样了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婚姻、生育的共识上跟原来的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等技术的告诉发展,现在的人们可以很轻易的获取各种信息。特别是这几年,年轻人突然发现,从小各种文艺作品、文学作品宣传的婚姻是爱情、幸福的归宿根本就是一个谎言。婚姻原来是一次长达十八年单向、纯粹、没有回报的输出行为。一旦结婚,两口子每天讨论的都是孩子生病、辅导作业、学区房、中考、高考,除了谈钱两口子已经对其他事情没有任何兴趣。很多夫妻等孩子高考已结束就去领了离婚证。原本各种文艺作品中宣传的婚姻里的爱情、幸福根本就是童话,养娃才是生活的本质。

现在的一代年轻人是中国历史上受生活的苦最少的一代人,他们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几乎没有。一想到婚后要持续十几年照顾一个没有回报的娃娃,要照顾双方的父母,他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原来的人生活在生活圈子非常固定的熟人社会,结婚是天然正确的。在这种环境长大的人们从小接受的都是来自父母、亲戚输出的观念,面对催婚催孕,你会天然的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周围的人都结婚生娃了。很少有人质疑结婚生娃的合理性,除非穷的吃不上饭或者是有明显的生理残疾,否则到了年纪自然就把婚结了。原来的年轻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周围人的言论、思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异类,现在信息交互如此发达,互联网、短视频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原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如此的多,这种思潮慢慢的就成了很多人的共识,在不断的碰撞之下,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变得无比牢固,现在甚至有成为一种学问的倾向。例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坚信与其大家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自己轻松的过完这一生就可以了,不把麻烦带给另一半,更不想带一个生命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难道生命本身就是受苦吗?等等。

这是一种观念,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讲这是现在年轻人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观念,这无关对错。

在古代讲究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现象在三十年前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这样做的问题很多,但是优势也明显,因为这样的婚姻制度从根本明确了婚姻的本质跟所谓的爱情无关,纯粹是一种共同生娃、共同养娃的经济互助体。这反而让那个时候的婚姻相对稳定。在农业社会或者是前现代社会中,女性是必须要结婚的,否则无法独立生存,于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生活,很多时候,一个家庭没有男性是无法生存的。在史书中我们经常看到,草原游牧不论,一旦老公死了,年轻的继子或者老公的弟弟就把这个女人继承过去了。在那个时代,婚姻就是一种共同承担风险的公司。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女性就业率逐年升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升高,婚姻对于女性不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历越高的职场女性对于婚姻是极为苛刻的,她们是不会委屈自己的而轻易选择婚姻,有的甚至一直独身而不将就。有一些收入、学历都特别高的女性,他们在职场、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已经没有配的上她们的男人了,于是她们逐渐发展成了“不婚主义者”。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女性经济地位与婚育行为研究》显示,月收入大于两万的女性,35岁未婚率39.2%(全国同龄女性未婚率18.7%),已婚者中丁克比例27.4%(全国平均4.2%)。在国外这个结构也基本差不太多。看出来了吧,婚姻从来都不是情感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老一辈人总说婚姻是搭伙过日子,而这种思想年轻人是接受不了的。尤其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凑合过对她们来说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现在的人们获取信息过于容易,人们很容易从网络中、短视频中了解到中产、富裕阶层的生活状态,于是也拉高了人们对于婚姻的预期,前几年网络上流行过一个结婚有娃的女人高喊着“我也要做一个猪猪女孩”而抛下老公孩子选择离婚。发达的资讯抬高了大家幸福的阈值,同时又放大了婚姻中的鸡零狗碎,让很多本来就脆弱的人对婚姻、对生娃望而却步。

同时,传统社会的压力机制也失效了。以前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熟人的评价体系对于个人行为影响力是巨大的,流言蜚语对于他们都是不可承受的压力,那个时候很多人面对谣言甚至选择了轻生。但是城市化打破了这种小圈子,在大城市里家庭成了单元化的粒子,熟人的评价体系消失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发达的网络加成下,不论多小众的爱好、思想都可以轻易的找到志同道合者,你不再孤单、不再是异类。那些来自熟人的评价的杀伤力消失了。这也是很多一旦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就再也回不到老家的小城市的原因,因为一旦回去就要承担那种熟人社会特有的压力。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造成了今天的低结婚率、低生育率。这种状态的极致就是北欧、西欧那种终生不婚的状态,大家合得来就在一起同居,合不来就随时分开。

这种情况有的破吗?其实是没得破的,因为前面就说过了,任何生产制度都是为了匹配当时的生产力,任何思潮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生产能力,今天的人们不可能从城市化倒退回农业社会,我们也不可能像阿富汗一样终结女性受教育、进入职场的权利,但是这种情况可以缓解。

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人们对婚姻大概有三种态度:1、无论如何要结婚的,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结婚生子;2、中间的骑墙派,一方面他们想要享受婚姻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一方面又害怕承担婚后的各种压力;3、无论如何也不结婚生子的。

第一种和第三种人都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中间骑墙派。如果我们要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就不要理会第三种人,因为不论你做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向瞎子抛媚眼,白费功夫。如果我们要争取骑墙派也很简单,就是玩命的给结婚和生娃设置奖励机制,创造更好的婚姻环境,提高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等等,总之就一个目的,吸引骑墙派加入结婚生育的队伍中来。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样会造成企业不愿意雇佣女性职员,其实发达国家已经有作业让我们抄,那就是对于雇佣女性职员的企业予以退税奖励,本质上是向全社会征收不结婚、不生育的税,也就是说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你个人的自由,但是结婚生娃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你不愿意做贡献就交税吧。瑞典、法国、德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生育率的反弹。

结婚率、生育率的降低几乎是无解的,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要面对越发达越不生的魔咒。目前也没有根治的办法,无非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降低抚养成本来吸引大家结婚生娃,说到底,这还是一本经济账。


UP主创作不易,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V注册会员 L评论等级
R暂无回复
  1. aerwrghw :
    2025-02-22     Win 10 /    Chrome

    我是女生也觉得他们累。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累。一个男的在外面工作后,回到家里,还得每天伏低做小,做家务。感觉老婆就像他的主人一样。我自己也工作,有时候工作真的很累。很多女生觉得工作很轻松。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要老板的钱,就一定有付出,没有人的钱是白拿的。 有些男同学在公司压力很大,加班很晚的。在外面要和领导勾心斗角,回家老婆嫌弃赚的少。我自己也赚得少,我明白,赚的少,不代表工作内容就少。自己内心也很挣扎,很想换工作。可是工作哪里有那么好换的?许多女同学比东比西,完全没想过自己的实力能赚多少。 男生和女生之间应该要相互理解。不要相互推诿扯皮。

没有更多评论了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